(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67.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①去国怀乡________②长烟一空________③宠辱偕忘________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6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9.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70.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答案】67.国都;全;一起;从西边68.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9.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
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70.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二)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
语段(一)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②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③,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④不定。
——王士禛《渔洋山人文略》(节选)(注释)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fú)、米友仁父子。
②太虚:指天空。
③梵声:诵经声。
松杪(miǎo):松树梢。
④演漾:荡漾。
1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沙鸥翔集.集:______(2)郁郁..青青郁郁:______(3)把.酒临风把:______(4)无复..微云点缀无复:______(5)悉.成明霞悉:______1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119.(甲)(乙)两文均描写了______之景,均表达出作者______之情(用原文词语填空)。
120.两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案】117.(1)停息(2)草木茂盛(3)持,执(4)再也没有(5)全,都118.(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119.明丽壮阔快(乐)120.【甲】文先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再由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07.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B.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者D.鸣声上.下/不得而非其上.者10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之:或异二者之.为未之.有也B.以: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C.而:然则何时而.乐耶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其:则忧其.民不得而非其.上者109.下列关于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段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中心。
B.(乙)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C.(丙)段中看出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王要“与民同乐”,是因为统治者自己好“乐”,由己及人,民亦好“乐”,推恩于民,与民同乐,这样天下才会归服,国家才会稳固,这是治国之本。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就是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D.(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那就是“与民同乐”、“民本”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1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1.拓展探究。
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答案】107.A108.D109.C110.(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为什么呢)?(2)把天下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这样做却(还)不能称王(统一天下)的,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111.孟子的“忧乐观”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文言文阅读(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
公怃④然,即彻⑤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丧服。
②[赗(fèn g)]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注释:①[缞绖(cuīdié丧事。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
④[怃(wǔ)]失意。
⑤[彻]通“撤”。
⑥[赒(zhōu)]通“周”,接济。
63.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卒:死B.沙鸥翔集.集:鸟停息在树上C.坐.客感叹有泣下者坐:通“座”D.春和景.明景:景色6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公怃然.B.不以.物喜徒以.有先生也C.使毕其.事其.喜洋洋者矣D.古仁人之.心公亟令询之.65.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6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67.拓展探究。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的干群关系,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63.D64.B65.A66.(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给他丰厚的救济金(把丰厚的救济金提供给他),让他完成丧葬之事。
67.①范仲淹写本文时贬官在外,本可“独善其身”,落得清闲,②却能“先忧后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③我们的政府官员若能都像范公这样,关心民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官。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