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彩]农田杂草,除草剂

[精彩]农田杂草,除草剂

[精彩]农田杂草,除草剂第一章杂草基础第一节、杂草的概念• 长错地方的植物• 不想要的植物• 除种植目的植物以外的非目的植物• 无应用与观赏价值的植物• 干扰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植物• 1996年6月,国际杂草学会:人们不希望长的地方长出的植物。

• 杂草是在人类干扰的环境下起源、进化而成的,既不同于作物,也不同于野生植物,它是对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均有着多种影响的植物。

杂草的分类•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 1.禾草类:主要有禾本科杂草。

其主要特征有:茎园或略扁,节间中空。

叶鞘开张,常有叶舌。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叶柄。

胚仅1子叶。

• 2.莎草类:莎草科杂草为主,茎三棱形,无节,多实心。

叶鞘不开张,无叶舌。

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叶柄。

胚仅1子叶。

• 3.阔叶草类:有双子叶和部分单子叶杂草。

茎园或方,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胚有2子叶。

•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一年生杂草、二年生(越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

其中多年生杂草有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抗性较强。

• 按种子直径分为大粒种子杂草、小粒种子杂草。

• 按生态环境的生态学分,有耕地(稻田、麦田、棉田等)杂草、非耕地杂草、。

水生杂草、陆生杂草、湿生杂草。

• 按植物系统学分:将杂草按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

第二节、杂草的作用(一)有害作用• 竞争水分、养分、光线• 降低农产品质量• 妨碍农事操作• 破坏水利设施• 病虫害中间寄主• 影响人畜健康• 破坏生活环境• 产生他感化合物(二)有益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 中草药• 饲料• 人类食物• 最丰富的基因库• 再生能源• 观赏• 天敌隐蔽处第三节、杂草的生物学特性• 多种受粉途径• 多实性、连续结实性、落粒性• 多种传播方式• 种子长寿性• 出苗持续不一• 抗逆性强• 杂合性• 可塑性• 拟态性• 一年生杂草生活周期的模式:发芽期营养生长繁殖生长休眠期休眠有先天休眠、二次休眠、强迫休眠。

种子萌发需要温度、水分、光照、氧气种子萌发有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种子萌发、出苗、和完成每一个发育阶段都需要一定的有效积温(符合有效积温法则)。

种子的出苗的土壤深度,在旱地一般距地面0,5cm种子最易出苗,5,10cm出苗率明显降低,10cm以上就基本不能出苗。

因此在稻田建立水层,可以抑止杂草出苗。

杂草出苗深度与种子大小关系很大。

第四节杂草的生态学基础• 杂草生态学是研究杂草的群体消长与作物、环境及其所在系统的关系的科学。

一、杂草的干扰作用(interference): (一)种类:, 种内干扰:同种植物之间的干扰。

, 种间干扰:不同种植物之间的干扰。

(二)方式:,竞争作用:植物间通过争夺环境中的生长因素(水分、养分、光照、CO、O 等),22而相互干扰对方生长发育的现象。

, 特点:竞争作用只发生在生长因素供不应求的境域内。

是一种物理干扰过程。

, 种类:种内竞争:指同种杂草不同植株间发生的竞争。

种间竞争:是指一种杂草同另一种杂草或作物间进行的竞争。

,植化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其根、茎、叶挥发、淋溶、分泌或分解出来的特定化合物干扰其周围的另一种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现象。

异株克生现象、他感作用(allellopathy), 植化物:具有植化作用的化合物。

(三)影响杂草,作物间干扰平衡的生物因素,杂草种类:,杂草密度,杂草出苗期的相对早晚,作物种类二、杂草群落 (一)种子库是指土壤中经月积年累而聚集起来的种类繁多、数目庞大的杂草种子群体的总称。

三个子系统:输入、输出、滞留。

(二)群落杂草的群体组成。

1、构成因子:, 种类,决定杂草的群落性状。

纯合群落:由一种杂草构成的群落。

混合群落:由多种杂草构成的群落。

双优群落 , 密度,决定杂草群落的大小。

上限密度:杂草群体所能容纳的最高密度。

下限密度:维持杂草世代延续所需的最低密度。

, 分布,影响群体的增长速率(均匀分布有利) , 生长状况,反映植株的健康程度。

2、群落演替杂草群落在结构上发生的变异。

自发演替,由于群落本身的生物因素而引起的演替(如,物种的遗传变异、种间竞争及生态适应性)。

异发演替,由于外界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演替。

引起杂草异发演替的主要因素: ,杂草繁殖器官的传播大米草、芦竹,土壤肥力,土壤湿度,土壤酸碱度,轮作和种植制度,土壤耕作,除草剂的使用3.莎草类(sedge weed)茎三棱、无节间、茎实心;叶鞘不开张;无叶舌、一个子叶、叶片狭长、叶脉平行、无柄。

•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类,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实生苗第二章除草剂概述第一节除草剂分类(1)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

• 2(灭生性除草剂该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没有选择性,即对所有植物均有毒害或有抑制作用。

一、除草剂分类(2)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输导型除草剂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其它部位。

,触杀型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植物后不能在体内传导,只在药剂接触部位起作用。

一、除草剂分类(3)除草剂按喷洒的目标分类 , 土壤处理剂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以杀死未出土杂草。

,茎叶处理剂喷洒到杂草茎叶上起作用的除草剂。

一、除草剂分类(4)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可以按其结构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于比较不同类别的除草剂的作用特性。

常见除草剂类别(1)• 苯氧羧酸类 2,4-D 2甲4氯• 苯甲酸类百草敌• 三氮苯类莠去津草净津• 酰胺类乙草胺异丙草胺• 取代脲类绿麦隆异丙隆• 氨基甲酸酯类杀草丹禾大壮•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喹禾灵盖草能• 磺酰脲类烟嘧磺隆苯磺隆• 咪唑啉酮类普施特灭草喹常见除草剂类别(2) ,环己烯酮类拿捕净收乐通 ,环亚胺类恶草灵快灭灵 ,嘧啶水杨酸类农美利棉草净 ,磺酰胺类阔草清,有机磷类草甘膦草丁膦 ,二苯醚类杂草焚虎威 ,腈类溴苯腈辛酰溴苯腈 ,联吡啶类克无踪第二节除草剂选择性机制位差与时差选择性形态选择性生理选择性生物化学选择性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一、位差与时差选择性1. 位差选择性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

土壤位差选择性失败的原因:1.砂土地;2.低洼、不平整的地快;3.浅播、盖土不严的地快。

形态选择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结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与耐药性生理选择性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1) 活化反应差异(2) 钝化反应的差异活化反应β-氧化酶• 3O 2钝化反应(1)莠去津在玉米体内的解毒反映钝化反应(2) • 敌稗酰胺水解酶 3,4,二氯苯胺苯胺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一些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可以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1)保护物质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保护物质为活性炭。

(2)安全剂商品莠丹(Sutan)=丁草特+R-25788扫弗特(Sofit)=丙草胺+CGA-123407骠马=威霸+解草唑第三节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 ,吸收与输导,作用机制一、除草剂的吸收(1)茎叶吸收蜡质层角质层细胞壁质膜细胞质(?)一、除草剂的吸收(2)根系吸收 ,质外体系,共质体系,质外,共质体系除草剂进入根部示意图质外体系吸收细胞壁凯氏带木质部共质体系吸收穿过细胞壁原生质内胞间连丝韧皮部质外,共质体系凯氏带木质部吸收共质体系韧皮部一、除草剂的吸收(3)幼芽吸收胚芽鞘、胚轴、幼芽二、除草剂的输导共质体系输导质外体系输导质外,共质体系输导共质体系输导 ,活组织,韧皮部,同化液流,上下传导,进入需糖部位质外体系输导 ,死组织,木质部,向上传导,蒸腾液流三、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抑制色素的合成, 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脂膜的破坏 , 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 ,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 抑制氨基酸生物合成含磷除草剂对氨基酸影响支链氨基酸合成, 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脂类的合成第四节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作物药害的因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1) (一)人为因素, 用药时期:播后苗前苗后叶龄 , 施药量:药剂喷液量, 施药方法:喷雾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因素(2)(二)环境因素1、土壤因素的影响(1)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土壤一般可分为粘土、壤土和砂土。

,有机质含量2、气象因素的影响 , 温度 , 湿度 , 光照 , 降雨, 风第五节导致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1)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除草剂产生药害的重要原因,是可以避免的。

, 施用过量的除草剂;, 使用时期不当;, 施药方法或作业不标准;, 药械性能不良、选用药械错误或清洗不彻底; , 雾滴挥发与飘移;, 药剂混用不当导致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2) • 1、土壤因素:• (1)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 (2)土壤积水• (3)土壤残留• 2、气候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降雨• (4)风• (5)光照第六节除草剂混用目的• 扩大杀草谱• 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 增效第七节除草剂各论掌握的要点:,重要的理化特性,作用特性,防治谱,适宜作物,注意事项一、苯氧羧酸类(1) 基本结构:特点:, 生产上应用盐类和酯类;, 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打破激素平衡;, 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 防除阔叶杂草。

一、苯氧羧酸类(2) 常见品种:1、2,4-D丁酯2、2甲4氯钠盐3、混剂:乙草胺, 2,4-D丁酯苯达松, 2甲4氯钠盐一、苯氧羧酸类(3) 注意事项:, 易挥发、飘移导致临近作物药害 , 喷雾器清洗要彻底, 适宜的用药期, 严格用量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基本结构:A-苯环、吡啶、苯并噁唑啉、喹唑啉、苯并噁唑、喹啉等。

R-H,CH,CH 325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特点 , 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 多用于阔叶作物田,少数品种可用于水稻和高梁田; , 用来防除禾本科杂草;, 具有同分异构体(R体、S体),R体为活性体; , 为脂肪酸合成抑制剂,其靶标酶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 对哺乳类动物低毒;, 多数品种环境降解较快;, 易产生抗药性。

主要种类• 精喹禾灵(精禾草克):阔叶作物• 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阔叶作物• 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阔叶作物• 高噁唑禾草灵(威霸,骠马):阔叶作物,+安全剂,小麦• 氰氟草酯(千金):水稻三、环已烯酮类(1)特点:与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相同.主要品种• 烯禾啶(拿捕净)• 烯草酮(收乐通)四、二硝基苯胺(1) ,通式:,特点:, 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 , 部分品种易挥发和光解, 适宜于多数作物五、三氮苯类(1) ,基本结构:,作用特性:, 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部分品种残留较大, 抑制光合作用电子传递, 防除禾本科及阔叶杂草, 部分品种适应作物较广主要品种• 莠去津(阿特拉津): 玉米、高梁• 莠灭净:甘蔗• 氰草津:玉米• 扑草净:玉米、花生、大豆、棉花、水稻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