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雅安至西昌(泸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及科技示范实施情况汇报实施情况汇报

雅安至西昌(泸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及科技示范实施情况汇报实施情况汇报


地质结构极其 复杂 地质结构极其 复杂
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一、 项目基本情况
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一是雅安、荥经年均下雨天气多达300天左右,拖乌山北坡高地甚 至出现6月飞雪,对施工质量、进度影响极大。 二是季节性冰雪路段、雨雾天气与长大纵坡的不利组合,对营运安 全影响极大。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为克服以上难题,探索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新型道路,我们在交通运输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省交投集团和川高公司的正
确领导和强力支持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针对连续长大纵坡营运安全、大 相岭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和活动断裂地区高速公路修筑关键技术等6 个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以及特殊路基修筑技术、生态脆弱地区公路环境保护技 术、泥巴山隧道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及病害处治技术等5个四川交通科技项目,共 32项研究专(子)题、7项推广示范应用课题,覆盖勘察设计、建设施工和后期营运 管理全过程。现课题已基本结题并通过验收鉴定,大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 国际领先水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一、 项目基本情况
地形地貌极为险峻
项目跨越川西屏障泥巴山、大渡河瀑布沟库区河谷、汉
彝走廊拖乌山,区域海拔在600米至3200米之间剧烈变化、
高差达2600米,路线被迫呈“M”形展布在高山深谷、地势 陡峭的崇山峻岭之间,带来三大难点。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是桥隧比例高 一是桥隧比例高
桥梁270座90公里 隧道25座41公里 桥隧比达55%,其中荥经至彝海150公里 路段桥隧比重达70%以上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2.2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攻关
隧道长10公里、为西南公路隧道第一,最大埋深1650米为世 界高速公路之最,通风斜井长1500米、地下风机房6000平方米、独头掘 进5000米等均为我国在建隧道第一,洞址远离城镇,施工便道崎岖、交 通闭塞且多次被山洪冲毁、被积雪覆盖,工程难度国内罕见
雅安至西昌(泸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及科技示范 实施情况汇报
汇报目录
一 二

项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几点初步认识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概况
1 工程概况
2 工程重难点
◆地形地貌极为险峻
◆地质结构极其复杂 ◆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郎木寺 棋盘关
鹧鸪 山

田房
一、 项目基本情况
2 工程重难点
项目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地形、地质气候等环境客 观条件在国内外均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对项目设计、建设、施工及营 运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地形地貌极为 险峻 地形地貌极为 险峻
项目为典型西部 山区高速公路
地质结构极其 复杂 地质结构极其 复杂
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二郎 山
康 定
都江 川 堰
内江
雅泸高速公路
成渝地区 环线
路线全长240公里,采用4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沥 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互通式立交10处,规划服务区7处(在建3处)。 项目由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投资修建,四川雅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建设管理。 项目建设工期5年。 第一批土建施工单位于2007年3月进场动工,最后一批开工令时间为2008年6月30日,雅安至荥经段、彝海至泸 沽段90公里于2010年12月底建成通车,荥经至彝海段150公里于2012年4月底建成通车。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1.有计划的提前开展勘察设计创新研究
1.3 桥梁设计
为解决高烈度、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其施工难度 大、抗震要求高的难题,探索桥梁结构新型式,积极开展“中等跨度钢管 混凝土桁架梁成套技术研究”。在我国公路建设史上首创了钢管混凝土连 续桁架梁桥新型、轻型结构,相比普通桥型减轻结构自重55%、减少桩基 数量近一半、缩短施工工期3个月以上,大大提高了桥梁抗震性能。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2.2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攻关
公司每月召开攻关领导小组会议,业主代表进驻现场每周召开现场 实施小组会议,搭建信息及时充分交流的平台,建立了目标统一、管理 统一、成果共享、互相促进的现场专家会商决策机制。 效果:安全快速通过17条大断裂层,处理大型涌突水9次(最大涌突 水量达8.75万方/天)、克服了多次岩爆地质难题(最大一次强烈岩爆, 范围纵向达40米、最大深度达3.6米)、解决8处大变形地段(最大变形 1.6米),实现优质、安全、按期、精确贯通。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2.1 腊八斤连续刚构特大桥攻关
通过召开质量协调会、帮助承包人引进技术专家和专业技能工人、 健全工厂化加工规范、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 效果:解决了钢管加工焊接和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难题,创下一级泵送混 凝土高度240米的纪录,实现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高精度封顶、连续刚构 高精度合拢。
突泥
涌水
大变形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2.3干海子钢管混凝土连续桁架梁特大桥攻关
该桥是世界第一座主梁、桥墩全部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结构体系的桥梁,全长 1811米,呈S曲线,最大纵坡为3.6%。该桥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新且复杂。 主要技术涉及钢结构加工制造、焊接、高墩安装、主梁总拼架设,以及钢管梁 连续曲线拖拉、防腐涂装工艺、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现浇桥面板等技术,质量 精度要求极高,需多专业工种协作,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需摸着石头过河 。 同时由于该桥位于拖乌山北坡,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复杂,桥墩最高达117米 ,地震烈度达8度,桥址海拔高度达1900多米,大雾、雨水天气多,冬季时间长。
通过科研成果还优化了设计,在完全满足营运要求的情况 下,风机工作台数比初步设计减少1/3,单机功率减小一半, 同时提出了防灾救援措施预案。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1.有计划的提前开展勘察设计创新研究
1.1路线设计 为提高51公里连续纵坡线形质量,开展“超长大连续纵坡线形
质量参数化评价与优化技术研究”,根据地形、工程,分段采用技术指 标,利用运行速度优化路线线形,对超长连续纵坡纵面线形、泥巴山特 长隧道和螺旋隧道平纵线形、冰雪路段的营运安全,开展针对性综合设 计。
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营运安全难题——全过程、全因素管理
在建设管理工作中,我们立足破解现场工程难题、着眼后期安全 营运,坚持“需求引导、重点创新、全面推广”的管理思路,以科技创 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为动力,以精细管理、标准化施工为手段,确保了 项目安全、优质、高效顺利建成投运。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1.有计划的提前开展勘察设计创新研究
拖乌山北坡桥隧群
瀑布沟库区桥梁群
干海子特大桥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雅 安
33公里
相对高差754米 纵坡2.35% 桥隧比75%
26公里
相对高差670米 纵坡2.56% 桥隧比60%
51公里
相对高差1515米 纵坡2.96% 桥隧比70%
双螺旋隧道
泸 沽
纵断面
大相岭隧道
二是连续纵坡长
大相岭北坡 大相岭南坡 拖乌山北坡越岭线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1.有计划的提前开展勘察设计创新研究
1.2 隧道设计
学习借鉴“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关键技术”、“双洞小净距隧道设计与 施工关键技术”、“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等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在本项 目隧道设计过程中予以直接推广应用
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设计技术难题。
地形地貌极为 地形地貌极为险峻 险峻
项目为典型西部 山区高速公路
地质结构极其 地质结构极其复杂 复杂
气候条件复杂 多变
一、 项目基本情况
地质结构极其复杂:
项目穿越大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北邻龙门山断裂,向南通过大 凉山、安宁河等12条断裂带,地震烈度达7至9度,已查明的滑坡、泥石流 沟、崩塌等不良地质病害多达80余处 ,带来三大难题。
◆腊八斤连续钢构特大桥攻关组
◆泥巴山深埋特长隧道攻关组 ◆干海子钢管砼连续桁架梁桥攻关组
◆超长连续纵坡攻关组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2.1 腊八斤连续刚构特大桥攻关
该桥为“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依托工程、高墩大跨高桥的代表,桥高 230米,其10号主墩高182.64米、为世界同类桥梁第一高墩;施工 条件艰苦,全桥长1106米,而施工便道达10余公里。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2.有组织的开展重大工程现场科技攻关活动
组织参建各方专家成立桥梁、隧道、路基专家组并外聘专业咨询机构 ,为全线提供动态及时的技术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对重难点工程和关 键技术问题进行排查梳理,主导开展4项科技联合攻关活动,集合参建各方
技术与管理力量,形成攻坚破难合力。
1.1路线设计
为了克服海拔高差、降低路线纵坡、绕避活动断层、自然保护
区,开展了“高速公路螺旋型小半径曲线隧道营运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以隧 道形式螺旋展线,实现了在2.9公里的“V”形峡谷范围内连续爬升350 米,降低了纵坡。
二、项目建设和科技示范实施情况 1.有计划的提前开展勘察设计创新研究
1.1路线设计
为克服以上难题 ,探索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新型道路,开展 了: 6个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5个四川交通科技项目 现课题已基本结题并通过验收鉴定,大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际领先水 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