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英文名称:Laboratory Skills of Preclinical Dentistry课程性质:实践环节课程代码:50305450,50305299,50305399本大纲主笔人:口腔内科学/颌面外科学/修复学教研室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讲义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写日期:2005.8 主编:石冰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实验总学时:304学时(五年制)400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分: 15学分(五年制) 25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但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扎实的手上基本功。
而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验课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重要课程。
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亲自动手为病人做治疗。
口腔学科中最主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而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则涵盖了这三门课程的全面训练内容。
通过口腔临床技能课的训练,学生应掌握这三门课程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技能技巧,如:各种口腔科常用器械的握持及正确使用;支点的应用;在阻滞麻醉过程中,注射器的进针点、进入方向及缓慢推注麻药;掌握各种设备的正规使用;将仿真人头模型机视为患者,训练正确的医生体位、爱伤观念、轻柔操作及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病治疗的规范操作。
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方法,并从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三个方面设计实施治疗计划,建立口腔全科医师的治疗观念。
通过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打好临床操作基础,养成正规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为今后的专业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根据对疾病的认知过程,在同一层次从多个角度共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纯以治疗形式划分实验内容,扎实培养学生掌握“三基”(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基本实验方法)的同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及自主命题等实验,奠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本实验课将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三门实验课合并为一门实验课且独立设置,合理分配有关内容的课时,增加交叉融合性实验内容。
相应配套编写了新的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结合学科前沿,设思考题、综合病案讨论。
加强了不同专业的渗透与结合,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整体治疗观念。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口腔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小讲课、自学、规范化操作的演示教学、经典手术的录像和多媒体等教学观摩、实验室仿真模型操作、学生间医患角色的扮演和对练、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要求学生熟悉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较娴熟地掌握颌面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掌握口腔修复学常见修复方式,包括牙列缺损活动修复、牙列缺失全口义齿修复、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等的原理、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操作标本,由带习教师根据完成质量评分。
相关实验内容完成后,由教学组给出相关的实验讨论题目,各小组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写出讨论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派代表发言,共同讨论。
六、考核与考试理论考核占总分的60%,实验考核占总分的40%。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配电脑的模拟临床操作机及仿头模52套高速及低速手机52套牙周洁刮治器20~40套等技工工作台(含临床单元) 1套/人口腔综合治疗台(含机头及钻针) 1套/2人修复个人器械 1套/人技工打磨机及磨头 1套/人石膏修磨、代型制作设备 2套模型观测仪 2套胶托活动义齿制作技工设备 2套整铸支架制作技工设备 2套可调牙合架及配套设备 1套/人中熔铸造、打磨抛光设备 2套烤瓷修复体制作技工设备 2套胶托活动义齿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整铸支架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全口义齿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金属冠桥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烤瓷修复体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教学演示录像带(5盘)光碟(11张)、挂图、人头骨标本(30套)、拔牙器械(10套),其它颌面外科手术器械1-2套。
八、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口腔内科学部分口腔颌面外科学部分口腔修复学部分课程名称:口腔正畸学英文名称: Orthodon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代码: 8000106 50304240(七年制) 5030433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赖文莉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8 主编:石冰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48学时(五年制) 64学时(七年制)实验总学时: 32学时(五年制) 32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 3学分(五年制) 4学分(七年制)实验总学分: 2学分(五年制) 2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室的训练,了解并掌握口腔正畸学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常用矫治器的制作及使用,加强对正畸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口腔正畸学打下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正畸学是一门研究错牙合畸形发生发展,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治疗,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的科学。
同时口腔正畸学也需要高操而细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美学修养以及对生长发育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在临床诊治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通过示教、观看录像及标本、小讲课以及具体操作等形式,了解正畸记存模型的制作及其要求,了解正畸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熟悉Angle分类,了解X 线头颅侧位片的描图方法,掌握常用的标志点及平面,掌握常用活动矫治器的制作,熟悉固定矫治器的组成部分以及弓丝弯制。
五、实验报告部分实习要求实验报告六、考核与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托槽、模型、各类不锈钢丝、各类正畸弓丝弯制钳、观片灯、描图纸、铅笔、带环、检查盘、直手机等各三十套。
八、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课程名称:口腔材料学英文名称:Dental Materials( Science)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8000108 50301030(七年制) 5030133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刘小青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2版,其中“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由刘小青编写)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1 主编:王嘉德实验讲义名称: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学教研室编写日期:2004.1 主编:刘小青出版单位:校印刷厂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五年制)48学时(七年制)实验总学时:20学时(五年制)20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3学分(五年制)3学分(七年制)实验总学分:1学分(五年制)1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实验地位: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授课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作用: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使本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是对理论授课的巩固、补充和深化,对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应使学生熟悉常用口腔材料的性能及其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修复体质量和临床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授课内容独立思考,深入讨论,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口腔医学其他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完成临床常用口腔材料的重要性能实验,包括口腔材料见习、形变实验、固化实验、粘接实验和力学性能实验。
详见第八项内容。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开设综合性的专业基础实验,通过常用口腔材料的性能实验、口腔材料的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规定的基本技能,熟悉对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性能和临床治疗技术的关系;掌握所用口腔材料的名称、组成、主要性能特点和应用要点,以便获得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与评定”单列一册,即《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附册》。
其中有详细的实验报告格式和定量的评分要求。
六、考核与考试口腔材料学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计30分。
其中,实验操作成绩占20%,计6分(包括动手能力、实验正确性、器材的消耗与损坏程度);纪律及提问成绩占10%,计3分;实验报告成绩占70%,计21分,定量评分方法详见“口腔材料学实验课成绩评分标准”。
重点是“实验结果”的表达是否正确和真实,“结论和讨论”的水平如何。
虽然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但按个人评定成绩,每位同学必须按《附册》的实验报告格式和按老师的要求独立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按时送交老师批改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1. 拉力试验机 2台2. 冲击试验机 1台3. 挠度测试仪 2台4. 电热恒温水浴锅 3台5. 电热鼓风干燥箱(35×45×45cm) 1台6. 各种试样金属模具每种8套7. 常用口腔材料每种8套8. 各种实验器械每种8套9. 各种消耗性器械和材料每种8套八、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英文名称: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8000109 50300540(七年制) 5030114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讲义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指导编写单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编写日期:2006 主编:陈宇一、课程学时学分(五、七年制相同)课程总学时:64学时课程总学分:4学分实验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分:2学分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通过实习,观察正常的口腔组织结构及牙齿的发育、颌面部各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结构。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介绍口腔颌面部及牙的发育及正常组织结构,以及因发育异常所产生的各种畸形。
讲解口腔颌面部、牙、牙周、口腔粘膜及涎腺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观察因病变所导致的上述组织结构的宏观和微观的形态改变,并认识共在分子结构水平上的病理改变。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显微观察口腔组织及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结构、病理形态改变,掌握显微镜下组织学特征,使学生通过病理学实验对口腔组织及口腔疾病有一定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