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你把工作放在心上,老板就把你放在心上

你把工作放在心上,老板就把你放在心上

你把工作放在心上,老板就把你放在心上;你把工作抛在脑后,老板就把你抛在脑后。

所以,作为一名员工,一定要心无旁笃,一心扑在工作上,像老板一样爱企业,像老板一样工作,只有这样,老板心中的那杆秤才会向你倾斜。

为什么提升的不是你在现代公司里,昔日那种“听命行事”不再是“最优秀员工”的模式,时下老板需要的,是那种心里时刻想着工作,凡事不必老板交代就能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并全力以赴去完成任务的人。

而那些只在被动工作的、应付工作的同时,却又幻想着获得升职或加薪的员工,无异于白日做梦,异想天开。

晋升是每个职场人士所渴求的,但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每个老板都在寻找更积极的、更努力的、能为公司创造巨大效益的员工,那么自然就会淘汰公司中那些消极的、懒惰的、对公司成长没有帮助的员工。

这只是每个企业的准则,你不要究根结底地寻找原因,因为它是一种自然规律。

然而,在现代公司里,很多员工没有把工作放在心上,对待自己的工作采取敷衍、草率的工作态度,他们只想过一天混一天,而不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且在应付工作的同时,却又幻想着获得升职或加薪。

这样的员工,即使老板没有炒他的鱿鱼,总有一天,他在升迁或加薪无望时,也会自动离职的。

肯尼迪便是这样一种人。

肯尼迪在一家大型杂志社任职。

由于总编退休,他便以主编的身份代理总编,当然他更想当正式的总编。

但社长却一直没有表态。

一年后,社长辞职了,换了一位新社长。

但这位社长和前任一样,丝毫没有升他为总编的意思。

于是,肯尼迪对工作再也没有热情,只是马虎应付而已。

一次,新社长交给了他一项工作,要他编印一本有关野生珍稀动物的书。

肯尼迪并没有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这项任务。

结果,不但很多错字没有校对出来,而且连出书的日期也耽误了。

社长没有责备他,只是拍拍他的肩膀说:“年轻人,辛苦了!”但是,一个星期后,新的总编来了。

肯尼迪心里极为不平衡。

他怒气冲冲地找到社长,要他给自己一个“交代”。

社长说:“论资历,你比他合格,论工作经验,你比他丰富。

你的确是总编的最佳人选,但是,你不具备从事这项职务的最基本要求——全力以赴达到工作设定的标准。

这就是我没有提升你的理由。

”肯尼迪这才明白,社长之所以让他负责编印那本野生珍稀动物的书,其目的是为了考察他的工作态度。

但他没有全力以赴,而是应付了事,这无异于自己亲手斩断了那条通向升迁之路的梯子。

肯尼迪的遭遇值得所有员工警惕,因为在你的工作生涯中,你也会和他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受到老板的“考验”。

“考验”几乎是所有老板了解员工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当他准备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一名员工时,一般都会采用“考验”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了解你对完成任务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了解你的工作能力(是否胜任该项目)——了解你的性格(性格、脾气决定工作习惯)——了解你的忠诚度(忠实于工作才能忠实于公司)——了解你的时间管理(用好时间做对事)有了以上了解,老板才会决定是否给你升迁或者加薪。

因此,面对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不管其性质如何,你都应该全力以赴,准时、高效地做好。

千万不要表现出烦、累,或是敷衍了事,否则,你就不会成为老板眼中的优秀员工,老板也不可能提拔你,甚至还有被解雇的可能。

在很多企业里,一些从事基层工作的员工,一般都习惯于等待老板的吩咐,再去着手工作;或者即使接到了任务,也要拖拉一段时间,而很少去主动争取或自觉自愿地完成。

这种被动工作的员工,没有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执行老板的工作指令,而不是创造性地、自觉自愿地工作。

因此,他们很难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自然也就与晋升无缘了。

而那些不用老板吩咐,就能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完美地完成任务的员工,才能获得老板的赏识与重用。

阿代尔·特里是一家修理厂的机修工。

一天,他对师傅说:“我想把修理用的车床改装一下,这样不但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

”“哦,我三年前就想这么做了,并且画好了图纸,但一直想等到自己的工作经验更丰富一些后再动手。

”师傅说。

“我想现在就动手改进。

”阿代尔·特里说。

“你?你凭什么呢?你一没工作经验,二没画好图纸,三没征求老板的意见。

”“是的,您说的没错,但我想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阿代尔·特里说完,便开始动手拆卸机床。

一个月后,机床改装成功。

经过测试,改装后的机床性能优良,不仅能省电省力,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亲自来到修理车间,当众拥抱了阿代尔·特里,并宣布以后由阿代尔·特里全面负责修理车间的管理工作,阿代尔·特里的师傅则被降职为一名普通的修理工。

阿代尔·特里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用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一个道理:自觉自愿地工作比被动地接受工作指令更容易获得成功。

当你把公司的每件事都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并自觉自愿地把它干好,将是老板最乐于看到的。

要知道,没有一个消极、懒惰、拖拉、爱找借口的员工会成为哪家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乔丽是行政部临时借调来的助理。

经理让她把一份文件录入电脑。

半个小时后,她拿给经理,里面错字连篇。

于是,经理说:“这里面错字太多了,你看能不能修改一下?”她很不情愿地拿走了,态度不像助理,倒是很像老板。

过了几分钟她回来了,经理一看,错字只改了一部分,而且版式也不太好看,就说:“你能不能再重新排个版?”这次她过了快两个小时才回来,很不耐烦地把文件放在经理面前。

经理一看,基本上没改动,但看她的样子经理也不再说什么了。

到了下午,行政经理找到老板问:“能不能给我换一个助理?”老板说:“肯定得给你换,因为,她已经到我这里告你的状了!”经理很诧异,老板接着说:“是的,她说你刁难她,一份稿子你非要让她打好几遍。

”于是,经理就把情况如实地对老板说了一遍。

老板苦笑着说:“我理解你,这名员工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来公司的这段时间工作消极、懒惰,我也都看到了。

所以,刚刚在你来之前,已经被我辞退了。

现在公司实在抽不出人来,不过刚来了一名实习生,你看能不能让她试试?”行政经理说:“只要文笔好一点,有电脑常识就可以。

”很快,这名女实习生就到岗了。

行政经理并没有急着给她分配工作,而是先给她做了两个小时的培训,内容是“主动工作是被动工作效率的五倍”。

经理对她说:“不要认为你的工作是为别人干的,你的收入是来自于你的工作能力,如果工作能力提升不上去说什么都没有意义。

所以,你有这么一次机会,应该珍惜。

以后,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希望要我告诉你做什么你才去做什么,并且我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你一定可以快速升职、加薪。

”经理还给她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她听后非常兴奋。

于是,经理把同样的文件交给这位新助手去录入,当她把完成的电子版文件发给经理看时,经理几乎没有发现一点问题。

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虽然行政助理的工作很琐碎,很难做,组织会议、安排车辆、迎来送往、考勤、员工慰问……但她用很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每天不知疲倦地工作到很晚,手机每天二十四小时开机。

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一步一步地晋升为公司的行政经理,成倍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收入。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用哪一个,你会赏识哪一个?如果要加薪、提升,作为老板的你,愿意把机会留给谁?现在,相信你已经知道“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到重任和高薪”的答案了吧!老板心中有杆秤——谁更重要如今,工作已经不单单是赖以生存的手段,除了得到金钱和地位之外,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其实,每个老板心中都有杆秤,他们最清楚,什么样的员工最有价值,谁对自己最重要。

阿尔伯特·哈伯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拥有敬业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

如果你的能力无人能比,但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定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本杰明·鲁迪亚德也曾说:“没有谁必须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成为一个聪明人,但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做一个负责人的人。

”如今的企业并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些既有才能又能与公司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人,才是老板心中的最佳人选。

土光敏夫在担任东芝株式会社社长时对员工的要求很高,他的用人原则是:为了事业的人请来,为了工资的人请走。

能够因为事业的价值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才能真正把事业做大,即使在公司面临困境时,这些人也会和公司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而那些因为工资才来的人,只是看重了公司的福利和待遇,并不是公司本身对他有吸引力。

如果有一天,公司遇到困难时,他们肯定会拍拍屁股走人,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公司已经不能再给予他们了,他们自然会再到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物质满足的公司,但绝不是现在的公司。

“为了事业的人请来,为了工资的人请走”,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原则,也是所有公司所需要的原则。

员工必须关心企业的发展,心忧企业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必须能与老板同甘共苦,同舟共济。

翻开历史,我们能看到很多君臣共患难的事例。

越王勾践战败时,想到重臣范蠡可能离他而去,曾经潸然泪下。

但范蠡没有离开他,而是与他一道到吴王夫差那里做了三年人质,三年后回国,还献出了自己心爱的西施。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东西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天,重耳一行迷了路,接下来的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企业就如同一个国家的缩影,企业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国家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名垂青史的功臣,总是那些与君主患难与共的人;企业巅峰时期的核心层,也通常是那些与老板并肩奋斗过来的人。

在老板风光时云集在老板身边,在老板有困难时一哄而散,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也是普通人的做法,是缺乏眼光的做法。

这样做固然可以减少短时间内的职业风险和个人损失。

但是,这样做也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因为这些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老板心中最重要的人。

1998年,一辆面包车奔驰在珠海到无锡的公路上,领头的人对自己身后一群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工资的员工说:“等我有了钱,一定补偿你们。

”这个领头的人就是史玉柱。

1998年,巨人集团倒下之后,考虑到不能影响投资环境,相关部门没有允许巨人破产,史玉柱因此成了超级穷人,负债两亿多元。

巨人的员工几乎一哄而散。

但有二十多个眼光独到的员工留下了,即使不领工资也愿意追随这个超级穷人,他们中间包括被称做“四个火炬手”的人:陈国、费拥军、刘伟和程晨。

陈国是史玉柱大学同学,巨人倒下之后,他负责看护烂摊子。

费拥军在跟随史玉柱“流浪”的过程中,和妻子产生分歧而离婚。

刘伟是女性,也是最早加盟巨人的员工之一。

程晨20岁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巨人。

史玉柱事业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这些人。

史玉柱也没有忘记他们。

1999年,上海健特公司成立,这些人成了理所当然的骨干管理者。

如今,史玉柱先后创造了“脑白金”和“征途游戏”两个辉煌事业,当“征途”股票在美国上市交易后,与史玉柱患难过的人,几乎都成了百万富翁,而那些在巨人困难时散去的员工,心中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