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经纬网讲解
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经纬网讲解
78.850
111.132
80
19.394
111.666
10.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11.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B )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
A. ①和④
B.②和③
C. ③和⑤
D.④和⑤
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D
A. ①
B.②
C.④
D.⑤
甲 图2
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北冰洋
地理基础知识(1)
知识结构:
基本常识 地 球 上 的 经 纬 网
实际应用
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地球仪
纬线及纬度
纬线的概念、特点 纬度的划分
重要的纬线
经线及经度
经线的概念、特点 经度的划分
重要的经线
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方向)
确定两点间最近距离的方向
地图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考情预测:利用经纬网进行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计算,判断区域
〖解析〗 四个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相同,但由 于所处纬度的高低有差异,按“同等经
120°
甲
150°
乙 丙
180° 90° 60° 30°
0 3°0°
丁 60°
90°
度差对应的实距,愈向低纬方向实距越长”的规律,可知处低纬的丙区域
对应的实际距离最长,因此其区域面积最大。
答案:丙>乙>丁>甲
六、确定两点间最近距离的走向:
A.111.415km B.55.803km C.28.904km
D.110.569km
(2010年北京卷)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 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B )
A.3°
B.5°
C.8°
D.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C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C● N
B●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 可将其先按与极点的距离(纬度差)进行南北方位判定、再按从经度差小
于180°的方向上与地球自转方向比较进行东西方位判定,然后叠加综合。 (2002年全国春季高考)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
东南的是( B )
下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2题。
亚群岛
乌 拉
尔 山 西 利亚西几 内 亚 湾 中利平伯亚西原高伯大原西洋东亚西山伯地毛 德 皇 后 地利
400N S
(2011·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
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 D )
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四、经纬网:
φ
形状:纬线都是圆且相互平行
长度: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往两极递减,极点
是零 Cφ=COSφ·C赤道
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90°S
间距: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且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为111km
2、纬度
【思考】读右图,纬度角是如何构成的?
球面上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 角(线面角) 1、定赤道为0°纬线,然后向南北各划90°。 南、北极点的纬度分别是90°S和90°N。一 般情况下可简化为S、N。
1、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经过两点的最短距离一定是沿它们所在的 经线走(向正南或者正北走)
2、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两点的大圆一定是经线圈。这
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极点,其结果只能是先正北后正南或先正南后正
北。
⑴同位于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
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
பைடு நூலகம்
A
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
3、重要的经线:
①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 尼治天文台。
②东、西经180°经线为同一条经线,统称180°经线。0°经线不属 东、西经。
③东、西半球的划分为东经160°和西经20°
经线和纬线的小结:
纬线
经线
定义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
的圆圈
A
30°
30°
B C
A
B
30°
180°
NS
0°
C
D
30°
D
南顺北逆
2、在经纬网上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定方向)
1) 地理方向即地平面上的方向,它以太阳在天 空中的方位为参照,定日出之方为东,日落之地 为西,在地平面上构建起东西相对、南北相背的 四个基础方向和其他辅助方向。
2)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它们只有正南
m
r
φR
R 赤道
某地的纬度数即当地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夹角的度数。
2、掌握南北纬度的判断方法: 自北向南(图纸上一般从上到下),纬度数增大者为南纬,变小者
属北纬。即:北纬向北大,南纬向南大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60°—90° 4、五带的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
三、经线及经度 1、经线:
经
2、经度:
经度的纬概念实:质
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
该地度子午线和本平初面子之午间线的间夹的角夹(面角面夹角)
某地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 道平面的夹角(线面夹角)
的
划 图示
分
经度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0°)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划分180°,以东为东经,
以西为西经。 经度的分布规律:
向东增加为 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
经线有什么特点?(定义、形状、长度、
方向、距离)
定义: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形状:经线都是半圆且相交于南 北两极
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距离: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 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纬度数为φ纬线上,经度每隔一度、 实际距离相隔111COSφ千米
所有经线的端点都是极点、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
1.图中N、B间的距离约为( B )
A.5000千米
B.10000千米
C.15000千米
D.20000千米
2.从C地出发,经过E、 D、F地,沿最短航线最后回到C
地,下列走向中正确的是( C )
A.先向正东走,再向正西走 B.先向东北走,再向西南走
C.先向东北走,再向东南走 D.一直向东北
3、利用经纬度判定实际范围的大小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
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练习】比较右图中甲—丁四个区 域实际面积的大小(四个区域的图 上面积相同),并说明判断理由。
相交的线
形状
圆,所以又称纬线圈,赤道平
分地球
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
特
长度 最长,两极为零,南北纬度数相 同即长度相同。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相互
关系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交于南北极点
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间隔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 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
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 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 弧部分 在晨线上 在昏线上 分别在晨线和昏线上
北 冰 洋 N
墨西哥
00
地中海
撒哈拉
里海恒塔盆河里地印木度
朝鲜 半岛
高原
科
迪
南非 勒
高原 拉
山英 系吉
利
南极半岛 北
海
伦 敦
海 峡
亚马孙 平原
比 利
格陵 兰岛
牛 斯 山哈 孙地得 湾中海
大刚沙果斯 堪漠 河平原 印度尼西
盆地的
伊 比阿
纳 维 巴
小 亚
利 亚 特 拉 斯 半山 岛脉
亚 尔 细 山 干 亚 撒大半 岛 哈沙东 平欧 原拉漠半 岛
甲
CD
EF
E
乙
F
A
B
图中甲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C D
甲 乙
③具有地理意义的几个大圆:
A、地球上所有的大圆都相互平分
经线圈
B、所有经线的中点都一定在赤 道上、端点一定在极点上
晨昏圈
C、晨线和昏线的中点一定在 赤道上,晨线中点的地方时是 6点、昏线中点的地方时是18 点
赤道
D、除春、秋分日外,晨线和昏线端点的地方时是0点或者12点;
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
东经的度数向东愈大; 西经的度数向西愈大。
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 10~11题。
测量地的纬度 经度1°的长度 纬度1°的长度 (单位:度) (单位:km) (单位:km)
0
111.322
110.569
30
96.490
110.850
45
方或正北方的关系。具体而言,距北极点近者在 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例:同一经线上40°N的某地位于30°S某地的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