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惠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 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A. B.C. D.【答案】B【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解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B.该图标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故正确;C.该图标是禁止接水标志,故错误;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故选B。
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A【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B.爆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爝火燃回春浩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A。
3. 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A.菠萝pH=4.1B.木瓜pH=5.5C.草莓pH=3.2D.柠檬pH=2.3【答案】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B.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性质相同C.排放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D.空气中O2的体积约占21%【答案】D【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解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B、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物理性质不同;C、排放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D、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考虑。
【解答】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物理性质不同,故B错;D、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故D正确。
5. 下列物质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塑料B.玻璃钢C.碳素陶瓷D.钢筋混凝土【答案】A【考点】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解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解答】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玻璃钢是由玻璃与树脂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属于复合材料;C.碳素陶瓷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和陶瓷这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D.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
6.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溶液B.加入固体C.量取液体D.加入酒精D【考点】 量筒的使用 酒精灯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A .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易导致试剂被污染,A 错误;B .直接将固体放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易使试管底部破裂,B 错误;C .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C 错误;D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需要熄灭后再加,图示操作正确,故D 正确; 故选D 。
7. 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2H 2O ===通电2H 2↑+O 2↑B.CO 2+2NaOH ===Na 2CO 3+H 2OC.C +H 2O (蒸汽)===高温CO +H 2 D.NH 3+CO 2+H 2O ===NH 4HCO 3 【答案】 A【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A .2H 2O ===通电2H 2↑+O 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 .CO 2+2NaOH ===Na 2CO 3+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 .C +H 2O (蒸汽)===高温CO +H 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D .NH 3+CO 2+H 2O ===NH 4HCO 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8. 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 A.H 2、CO 、CO 2C.H2、CH4、COD.H2、CH4、CO2【答案】C【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解析】通过分析现象回答问题: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组成该气体的元素中肯定含有H。
【解答】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除去了水分,所以,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该气体燃烧的产物中含有水,则由质量守恒定律推知,组成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元素H,观察选项,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9. 下表中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答案】C【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解析】A、元素不讲个数;B、有机物并非都是容易燃烧的,例如电木、四氯化碳等都难以燃烧的;C、根据能源的综合利用分析;D、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解答】A、元素不讲个数;错误;B、有机物并非都是容易燃烧的,例如电木、四氯化碳等都难以燃烧的,错误;C、生活垃圾集中焚烧用于发电,可以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新制木家具内含有甲醛,通风放置让甲醛挥发;正确;D、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错误;A.羊绒与棉花(灼烧)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D.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答案】B【考点】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硬水与软水【解析】A.根据灼烧时产生的不同气味来分析;B.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软水与硬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D.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A.羊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绒;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花,故正确;B.醋酸和盐酸均为酸,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错误;C.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D.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没有变化的则是氯化钾,故正确。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B.石油是有机物,也是纯净物C.铁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节约用水对沿海城市意义不大【答案】C【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解析】A、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B、根据石油的组成分析;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D、根据海水是咸水分析。
【解答】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率,并不一定是加快,故A错误;B、石油是混合物,不是有机物,也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故C正确;D、海水是咸水,人类利用的主要是淡水,节约用水对沿海城市意义很大,故D错误。
12.【答案】B【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物质净化与除杂的综合应用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氯化钙和氯化氢都能发生反应,A错误;B.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故可用灼热的铜网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氧气,B正确;C.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将杂质、原物质全部除去,C错误;D.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除去了原物质,杂质无变化,D错误;故选B。
13. 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下列曲线错误的是()A. B.C. D.【答案】D【考点】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根据已有的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以及生成氢氧化钙、结合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解答】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若是水全部参加反应,则溶液的质量最终为0,正确;B、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开始生成氢氧化钙,则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增大,当水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变为0,正确;C、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水全部参加反应,则水的质量为0,正确;D、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最终的温度不会低于原来的温度,错误;14. 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下列实验可以不需要进行的是()A.铁+稀盐酸B.铜+稀盐酸C.银+稀盐酸D.铜+硝酸银溶液【答案】C【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可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A.通过铁+稀盐酸反应,可以判断铁在氢的前边;B.通过铜+稀盐酸不反应,可以判断铜在氢的后面;C.通过银+稀盐酸不反应,可以判断银在氢的后面;D.通过铜+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判断铜在银的前边。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过A、B、D就可以比较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不必进行的是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1分)如图是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Al17Cl 13(1)图①、②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元素的质子数为________;13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2)由表中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答案】②,17,3Al(OH)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②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属于阴离子,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7,13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
故填:②;17;3。
原子序数为1、8、13的元素分别是氢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氢氧根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氢氧化铝化学式是Al(OH)3。
故填:Al(O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