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入课文时有修改。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另一处是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
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
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
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
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
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1、这儿生态环境好。
①这儿环境幽美。
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②这儿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有生机。
③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各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就丰富。
④这儿的榕树大。
大榕树生长旺盛,枝繁叶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是名符其实的鸟的天堂。
2、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人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
《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搜集材料,练“查阅”。
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
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是继写解说词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
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
当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时,学生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鸟的天堂》导游词尊敬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鸟的天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领你们游览鸟的天堂美景。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河中心是否感觉像一只大乌龟呢?其实那并不是只乌龟。
而是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的树叶茂密,枝干粗大。
这棵榕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不论春秋,它总把人们放在首位,春季,它为人们挡雨;夏季,它为人们遮荫;秋季,它是值得人们观赏的一处美景;冬季,它又为人们遮风。
它真是一棵敬忠职守的好榕树啊!你们听见了吗?到处都是鸟声,听,那悦耳的歌声在四面八方传出来,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啊!这里是鸟的大家庭。
你们看见了吗?一只翠鸟正在一枝苇杆上等着小鱼浮出水面呢!你们知道吗?这里的鸟真多不胜数啊:麻雀.画眉鸟.啄木鸟.灰雀.杜鹃鸟.白鹭.夜莺等等的鸟,听见了吗?现在啊,所有的鸟正在“叽叽喳喳”地举行大合唱呢!在这里,它们搭窝建巢,在这“天堂”尽情享受幸福,感受快乐,领悟自由,尽情翱翔。
不知不觉间,大家是否已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要离开了,虽然仍有不舍,但我希望各位团友能够用心感受这一切的美好,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新的一天,新的景观。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一、朗读感受师: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
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
(生选优美段落,同桌互读互评)师: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A组:男生:(读第8自然段)女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感情处理上,“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后面上不去。
(众笑)师:同学们,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
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也不错,请她读一下。
女生:(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男生:她读得很有感情,比我好多了!女生哨寸谢你。
师:刚D这位男同学有一点我特别佩服,他能以欣赏的语气对同桌说“比我好多了”。
学会欣赏是进步的开始,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
(师生一起鼓掌)B组: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女生:我觉他最后一句感叹句读得很好。
“当小船……熔树”这句读得太平淡了,为了衬托后面的感叹句,语速应稍微慢一点。
师:你来试试。
女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男生: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感叹句读得很有感情。
我要向她学习。
C组: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女生:我认为感情读出来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读得再慢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她的点评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里,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让人听了挺舒服的。
女生:(读第8自然段)男生:她读得很好,读出了感情,使人听了能感觉到大格树枝繁叶茂,非常有生命力。
师:她已经把格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
师:这几位同学选择的都是写熔树的。
有没有选择读写鸟的段落?生:(读第12自然段)生:读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格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X)师:选择“树”的同学请齐读第7、8自然段。
(生齐读)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
(生齐读)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地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
觉得过臆吗?待会儿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格树和鸟儿谁更有魁力。
喜欢“树”和“鸟”的同学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学生换位置集中)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地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边有些词不太合适。
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师:刚才我们『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你们自己?(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师:请“树”先来,可以吗?生:大格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丫,没有大格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格树,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叶是那样繁茂。
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