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

成都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传统体育养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传统体育养生学是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练,以求健康身心的一门学科;课程包含的实验教学包括创编出以一定的身体姿势或动作进行自我调息、调心的内外兼修健身的功法并进行教学演示,以达到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是社会体育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根据《成都体育学院2013版经管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结合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体育院校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源流和基本理论,以及传统养生的基本功法(即实践部分包括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站桩功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倡导开拓思维,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对传统养生功法学习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创编与实际教学能力,提高在社会实际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1、课程编码:(空)2、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总学分为4学分,总学时数为60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0.5学分,6学时;实践教学2.5学分,40学时;实验教学1学分,1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授课学期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安排小计理论教学技术教学实验教学课外实践第×学期传统养生学概论 2 2 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 2 4 中国传统养生基本理论 2 6基本技术与方法 2 8养生桩功8 16八段锦8 24五禽戏 6 30易筋经 6 36 太极养生功10 46 传统养生创编的理论基础 2 48 确立基本的创编方向 4 52养生功法创编8 60(二)实验教学内容、目的与学时分配表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实验项目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内容提要实验目的实验学时数1 功法创编设计性实验养生功法创编实践能力培养142合计————————————注:在“实验类型”栏标明该实验项目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理论课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述掌握:主要讲述了传统体育养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以及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等。

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与分类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广泛,功法众多。

主要介绍富了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武术传统体育等。

第二节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传统体育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及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作用。

第二章传统养生的历史渊源掌握:主要介绍了古代养生的发端、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古代内练养生术的发展及古代养生学与炼养术的繁荣等。

第三章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掌握:中国古代养生思想和养生理论模式,是在中国古代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它同古代思维模式和哲学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受到道家、儒家、医家等各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的中国传统养生思想。

第四章传统养生基本理论掌握:中国传统养生学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逐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它以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气一元论、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神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现代医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新观点与新内容,从而形成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理论构架。

(二)技术课1、基本技术与方法:基本手型、步型、身法、呼吸要领等。

2、八段锦掌握:八段锦是由八节动作组合而成的传统体育养生法。

它以导引为主,配合呼吸调节,意念引导。

动作名称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3、易筋经掌握:动作名称为预备势、韦驮献杵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收势。

4、五禽戏掌握:五禽戏是以模仿五种动物的运动形态及生活习性,来锻炼人体精气神的一种独特的养生功法。

五禽一般指虎、鹿、熊、猿、鸟。

5、站桩功掌握:调身:尾闾中正松空与松坠三圆调息:呼吸平缓调心:身心安舒(三)实验教学内容纲要1、理论课第一章传统体育养生概论掌握:传统体育养生的独特性。

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与分类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形式多种多样性。

重点介绍富有代表性的导引、吐纳。

静坐、站桩行功、卧功和内丹功、传统武术养生等。

第二节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传统体育养生术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功能价值,如自我修练、内练为主和意念引导等特点,作用:养正祛邪强身健体、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等。

第二章传统养生创编的理论基础掌握: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模式:“重人贵生”;“元气论”;“天人合一整体观”;“心身统一的生命观”;“形神共养,性命双修”;“动静适宜”。

第三章可能的传统养生功法创编方向掌握:1、传统的再现:传统功法动作元素的再组合形式。

2、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统功法要求与现代健身技术的结合形式。

比如与现代瑜珈的结合、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结合形式等。

3、独特的创编:符合健身要求、体现中国特色的任何功法形式。

2、创编课2、1、学生确立基本的创编方向掌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

结合自身的爱好与特长,在老师的参考与建议下,确立可行的创编功法方向。

(基本技术与方法:基本手型、步型、平衡等。

)2、2、独立创编掌握创编包括理论与方法理论的支持:包括传统理论与现代体育、医学、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功法技术:包括一切能结合的肢体动作,并且与内在意识、呼吸配合。

四、考核(一)考核的形式采用理论考试、技术考核、实验考核和平时考核四部分进行综合考核。

1、理论考核:闭卷2、技术考核:技术考试评分标准技术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

分为3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技术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

分为3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1、动作舒展,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呼吸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与动作协调一致;肩、胸、腹微小动作所体现的内动和肢体紧张与放松与技术要领要一致者,为“很好”;2、凡动作较舒展,较圆活连贯,柔和缓慢,动静相兼,上下相随。

呼吸比较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较安静、自然者为“一般”;凡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动静不分,上下脱节不协调,呼吸不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方面差者为“较差”。

3、实验考核:(四)实验教学技术考试评分标准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

分为3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技术考试采用10分制进行评分。

分为3个分数段,其中:很好为10~8.00分;一般为8.00~6.00分;较差为6.00分以下。

1、创编动作有新意,动作合理,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呼吸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与动作协调一致;肩、胸、腹微小动作所体现的内动和肢体紧张与放松与技术要领要一致者,为“很好”;2、凡创编动作较合理,动作较舒展,较圆活连贯,柔和缓慢,动静相兼,上下相随。

呼吸比较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较安静、自然者为“一般”;3、凡创编动作不合理,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动静不分,上下脱节不协调,呼吸不自然平稳,与动作协调一致;神态安静、自然方面差者为“较差”。

4、平时考核:考勤(二)成绩的计算采用百分制评分。

比例分别为:1、理论考核成绩,占20%;2、技术考核成绩,占50%;3、实验考核成绩,占20×%;4、平时考核成绩,占10×%。

(三)考核指标体系(见表3)表3 ×××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表考核项目考核方式考核时间(周次)所占比例(%)平时成绩考勤8八段锦技术评定8易筋经技术评定8五禽戏技术评定8桩功与太极拳达标10实验考核技术评定8综合技术考试技术评定30理论考试闭卷20合计100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一)教材《传统体育养生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年6月第1版(二)主要参考书目张选惠编著,《传统体育养生学》,北京:西苑出版社,1994年第1版郝勤著,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89年12月第1版《中华体育养生全书》,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教研室2013年9月附:考核要求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实行百分制。

课程成绩由平常考查成绩、结业考试成绩构成。

平常考查成绩占课程成绩比例的30-58%(平时考查方式包括闭卷、开卷、口试、报告、论文、技术评定、达标、测试、课后作业、课堂专题讨论和报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情况),具体考查方式、考查比例、考查时间由教研室自定并写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平常考查次数计算方法为:学分—1次(学分带小数,小数部分按四舍五入取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