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章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章


二、厂用负荷分类
按用电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突然中断供电所 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② Ⅱ类厂用负荷:


允许短时停电(几秒至几分钟),恢复供电后,不 致造成生产紊乱的厂用负荷。 供电方式: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并采用手动切换。
二、厂用负荷分类
按用电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突然中断供电所 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③ Ⅲ类厂用负荷:
四、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2. 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


优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避免开关立即跳闸和电动 机停运,也防止了由于熔断器一相熔断所造成的电动机两相 运转,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600MW机组单元厂用电系统多采用此种接地方式。 特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相电压不会不对称和过电压, 保护装置立即动作于跳闸;低压厂用网络比较简单,动力和 照明、检修回路可以共用,但会降低可靠性;大容量电动机 启动会影响照明。 火力发电厂低压厂用电系统宜采用此种接地方式。


直流保安负荷:如发电机组的直流润滑油泵、事故氢密封油泵 等; 交流保安负荷:如盘车电动机、交流密封油泵、实时控制用的 电子计算机等。

二、厂用负荷分类
按用电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突然中断供电所 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④ 事故保安负荷:

供电方式:

直流保安负荷的直流电源由蓄电池组供电。
1、电力系统中性点:电力系统三相交流发电机、 变压器接成星形绕组的公共点。 2、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 与大地间的电气连接方式。
非有效接地系统或小接地电流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经消弧线圈接地、经高阻抗接地的系统; 有效接地系统或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 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
交流保安负荷的交流电源由快速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且有自 动投入装置功能,或燃气轮机组,或具有可靠的外部独立电 源供电。对交流不间断供电负荷,可接于蓄电池组的逆变装 置。
二、厂用负荷分类
按用电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突然中断供电所 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⑤ 交流不间断供电负荷:

在机组启动、运行以及正常和事故停机过程中,甚至 在停机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连续供电并具有恒频恒 压特性的负荷。 如实时控制用电子计算机、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等。 一般由接于蓄电池组的逆变装置或由蓄电池供电的直 流电动发电机组供电。 供电方式:供电电源一般采用由蓄电池组供电的电动 发电机组或配备静态开关的静态逆变装置。
高压厂用备用电源的引接1 如图:从发电机电压母 线引接,应避免与高压厂用 工作电源接在同一母线段。
厂用备用电源
高压厂用备用电源的引接2
厂用备用电源
高压厂用备用电源的引接3
厂用备用电源
高压厂用备用电源的引接4
厂用备用电源
高压厂用备电源的引接5
厂用备用电源
一般均从高压厂用 母线的不同分段上引接, 经专门的厂用低压备用 变压器获得厂用低压备 用电源。




三、厂用电的电压等级

假设电动机容量为S,
但绝缘投资增加;
若UN减小,则绝缘投资降低, 但IN增大,导线及电缆截面增大。
若UN增大,则IN减小,导线及电缆截面减小,
结论:对于一定的容量S,应有一个经济电压。
三、厂用电的电压等级

为了简化厂用电接线,且使运行维护方便,厂 用电电压等级不宜过多。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4)事故
保安负荷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5) 输煤部分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6)
出灰部分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7) 厂外水工 部分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火电厂的主要厂用负荷
(8)
(9)
(10)

(1)当发电机直接接在发电机电 压母线时,高压厂用工作电源一 般由该机所连的母线段引接。 (2)当发电机与主变压器成单元 或扩大单元接线时,高压厂用工 作电源由该单元主变压器低压侧 引接。 (3)各高压厂用工作电源的低压 侧分别接至对应机组的高压厂用 母线段。
(4)容量为125MW及以下机组,厂用分支上一般都装有高压断路 器;对于200MW及以上机组,其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宜采用分裂 变压器(600MW及以上机组可能有两台),厂用分支通常与发电 机出口回路一并采用分相封闭母线
四、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1. 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高压(3、6、10kV)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 择,与接地电容电流的大小有关: 当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时,可采用不接地方式, 也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 当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0A时,可采用经消弧线圈或 消弧线圈并联高电阻的接地方式。 一般发电厂的高压厂用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经高电阻 接地方式。
水电站的主要站用负荷
(3)站外公用电。 坝区、水利枢纽等用电。 主要有:溢洪闸门启闭机、 船闸、 筏道电动机械、 机修车间电源、 生活水泵、 坝区及道路照明等
第二节 厂用电接线的设计 原则和接线形式
一、对厂用电接线的要求





各机组的厂用电系统应是独立的。 全厂性公用负荷应分散接入不同机组的厂用母线或公 用负荷母线。 充分考虑发电厂正常、事故、检修、启动等运行方式 下的供电要求,尽可能地使切换操作简便,启动(备 用)电源能在短时内投入。 充分考虑发电厂分期建设和连续施工过程中厂用电系 统的运行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公用负荷供电的影响, 要便于过渡,尽量减少改变接线和更换设置。 对200MW及以上大型机组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交流事故 保安电源。

较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仅造成生产上的 不方便的厂用负荷。 供电方式:由一个电源供电。但在大型发电厂,也常 采用两路电源供电。

二、厂用负荷分类
按用电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突然中断供电所 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④ 事故保安负荷:

在 200MW 及以上机组的大容量电厂中,自动化程度较 高,要求在事故停机过程中及停机后一段时间内仍必须 保证供电,否则可能引起主要设备损坏、重要的自动控 制失灵或危及人身安全的负荷。 根据对电源的要求不同,事故保安负荷又可分为:
二、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





保证对厂用负荷可靠和连续供电,使发电厂主机安全 运转。 接线应能灵活地适应正常、事故、检修等各种运行方 式的需要。 厂用电源的对应供电性,本机、炉的厂用负荷由本机 组供电。 适当注意经济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并积极慎重地采用 新技术、新设备,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 对厂用电的电压等级、中性点接地方式、厂用电源及 其引接和厂用电接线形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水电站的主要站用负荷
(2)站内公用电。 站内公用电是指直接服务于电站的运行、维护和检修等生产 过程,并分布在主、副厂房、开关站、进水平台和尾水平台等处 的附属用电。通常包括: 1)水电站油、气、水系统的用电。 2)直流操作电源与载波通信电源。 3)厂房桥机、进水口阀门和尾水闸门启闭机等。 4)厂房和升压站的照明和电热。 5)全厂通风、采暖及空调、降温系统。 6)主变冷却系统如冷却风扇、油泵、冷却水泵等。 7)其他如检修电源、试验室电源等。
难点: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分析、电动
机的自启动校验 。
第一节 概 述
一、厂用电 1、厂用电:保证发电厂(或变电站)正常 运行而自己耗用的电能。 2、厂用电系统 为了叙述方便通常将厂用高压变压器以
下供电的部分称为厂用电系统。
3.厂用电率(KP)
Sc cosav Kp 100% Pn 式中:S c ——厂用计算负荷(见§5-4);
火电厂:低压:0.4kV(380/220V) 高压:3kV 6kV 3, 10kV PN <60MW且UGN=10.5kV PN =100~300MW PN >300MW
水电厂:一般只设0.4kV一种厂用电压等级 (对坝区和水利枢纽需另设专用变压器) 变电所及小容量发电厂:只设0.4kV一级电压
四、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cos av ——平均功率因数,一般取0.8;
Pn ——发电机的额定功率。
不同类型电厂的厂用电率: 火电厂:5%~8%,
热电厂:8%~13%,
水电厂:0.5%~1.0%。
二、厂用负荷分类
按用电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和突然中断供电所 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五类: ① Ⅰ类厂用负荷:


短时(手动切换恢复供电所需要的时间)停电会造 成主辅设备损坏、危及人身安全、主机停运及影响 大量出力的厂用负荷。通常它们都设有两套设备互 为备用。 供电方式:两个独立的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断电 后,另一个电源立即自动投入。
第五章 厂用电接线及设计
北方民族大学电信学 院电气工程系
主 要 内 容

概述 厂用电接线的设计原则和接线形式 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线 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厂用电动机的选择和自启动校验
本章学习要点
目标和要求:了解厂用电的负荷分类,掌握对
厂用电接线的要求,熟悉厂用电接线电压等级、 中性点接地方式、厂用电源及其引接形式;掌握 厂用电的接线形式及不同类型发电厂的厂用电接 线;掌握厂用电负荷的计算、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重点:厂用电的接线形式、 厂用变压器的选择 。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五、厂用电源及其引接

发电厂的厂用电源除应具有正常工作电源 外,还应设置备用电源。 对单机容量在200MW及以上的发电厂,还 应考虑设置启动电源、事故保安电源和交 流不停电电源。

1、 厂用工作电源及其引接方式
是保证发电机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电源。 1)高压厂用工作电源的引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