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 下 考试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 下 考试试题及答案


A.Δp=γ/r
B. Δp=2γ/r
C. Δp=3γ/r D. Δp=4γ/r
4. 已知 LaCl3 溶液的浓度为 b mol·kg-1, 则该溶液的平均浓度 b±为( )
A. 27b
B. 271/2b
C. 271/3b
D. 271/4b
5. 溶液对溶质 B 发生吸附, 若 CB(表) < CB(内), 则( )
H2SO4 溶液中平均活度系数
0.0567
与(3)中得到的实验值相比有相当误差,主要是因为德拜极限公式只能在 I<0.01 mol·kg1 的稀溶液中应用,在题给条件下有较大误差。
2.解:
kA
11 ln
t 1 xA
1 14d
ln 1 1 0.0685
5.07 103
d 1
t1/ 2
ln 2 kA
k2 E2 RT 2
1 k1E1 k2 E2
RT 2
k1 k2
所以 E' k1E1 k 2 E2 k1 k2
五.计算题(第 1 题 20 分,第二题 10 分,本大题共 30 分)
解:(1) 正极(阴极)反应:
Hg
2SO4
s
2e
2Hg
l
SO
24
aq
负极(阳极)反应: H2 g 2e 2H+ aq
m (CH3COOH)= m (H+)+ m (CH3COO-) = m (HCl)+ m (CH3COONa) m (NaCl)
5
四、证明题(本题共 10 分) 证明:总速率: d[A]/dt = k1[A] + k2[A] = (k1 + k2)[A] = k'[A] (其中 k' = (k1 + k2) = Aexp(-E'/RT), ∵ d ln k' E' dT RT 2
4
物理化学(下)试卷-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26 分) 1.D 2.B 3.D 4.D 5.C 6.D 7.A 8.C 9.D 10.C 12.D 13.A
11.A
二. 填空题(每空格 1 分,本大题共 19 分) 1. 变得更正,变得更负 2. 3b, 0.64 3.电池反应是可逆的; 过程是可逆的,电流无限小 4. 单层或多层,单层 5. 2v1=v2 6. 对峙或对行反应,连续或连串反应; 平行反应 7.活化络合物 8.布朗运动,溶剂化作用,分散相粒子的带电 9. 真溶液,胶体系统,粗分散系统
A. 称为正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B. 称为正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C. 称为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升高
D. 称为负吸附, 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6. 对于基元反应 A→P, 如果反应的半衰期与 A 的初始浓度成正比, 则该反应 为
() A.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7.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这一现象的最佳解释是( )
化能分别为 E1 和 E2,试推导总反应的活化能 E’与 E1、E2 的关系。
k1 B
A
k2
C
五.计算题(第 1 题 20 分,第二题 10 分,本大题共 30 分) 1. 电池 Pt|H2(100 kPa)|H2SO4(0.5 mol/kg) Hg2SO4 + Hg(l)|Pt 在 298 K 时的电动 势为 0.6960 V,已知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0.615 V。
三. 简答题(第 1 题 9 分,第二题 6 分,本大题共 15 分) 1. 称为吉不斯吸附等温式
:表面张力;c:溶质浓度;:表面过剩 当 d/dc<0 时, >0,这表面凡是增加浓度,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溶质,在 表面上比然发生正吸附; 当 d/dc>0 时, <0,这表面凡是增加浓度,能使表面 张力上升的溶质,在表面上比然发生负吸附;d/dc=0,=0,此时无吸附。 2.可选用强电解质 HCl,CH3COONa,NaCl 作计算,
A. 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化学势相同 B. 膜两边带电粒子的总数相同
C. 膜两边同一电解质的浓度相同 D. 膜两边的离子强度相同
二. 填空题(每空格 1 分, 本大题共 19 分) 1. 无论电解池或原电池,极化作用的结果都将使阳极电势
,使阴极电


2. 对于质量摩尔浓度为 b 的 MgCl2 稀溶液, 其离子强度 I=
反应、
反应以及
反应。
7. 过渡态理论认为:反应物分子要变成产物,总要经过足够能量的碰撞形成高
势能的

8. 促使溶胶稳定的三个主要原因为:



9. 按分散系统及其线度范围,可将分散系统分为:



三. 简答题(第 1 题 9 分,第二题 6 分,本大题共 15 分)
1. 指出下列公式的中各符号的含义,d/dc 与Γ的关系及其与正、负吸附等的关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等于
2. 298 K,101.325 kPa 下,以 1 A 电流电解 CuSO4 溶液,析出 0.1 mol 铜,需时间 大约是 ( )
A. 20.2 h
B. 5.4 h C. 2.7 h D. 1.5 h
3. 一半径为 r 肥皂泡, 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γ,则肥皂泡内附加压力是( )
A. 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途径
B. 催化反应频率因子比非催化反应大得多
C. 催化剂提高单位时间内原料转化率
D. 催化剂对少量杂质敏感
10. 下面说法与 DLVO 理论不符的是: ( )
A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所有分子范德华力的总和
B 胶粒间的斥力本质上是双电层的电性斥力
C 胶粒周围存在离子氛,离子氛重叠越大,胶粒越不稳定
Hale Waihona Puke 的离子迁移数 t(Mg2+)=0.36, 则 t(Cl-) =

;若此溶液
3. 可逆电池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4. 物理吸附的吸附层数为:
, 化学吸附的吸附层数为:

5. 对于反应 N2+3H22NH3, N2 的消耗速率 v1 与 NH3 的生成速率 v2 的关系
为:

2
6. 通常的典型复合反应是指
电池反应为: H2 g Hg2SO4 s 2Hg l H2SO4 aq
(2) rGm zEF 2 0.6960 96484 134.31 kJ/mol
K o exp zE oF RT 6.351020
(3) 由 Nernst 方程
E Eo RT ln aH2SO4
2F
fH2
fH2=1, 代入相关数据,可求得 a(H2SO4)=1.820×10-3
湖南科技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下)试卷-2 适用专业:化工、应化、材料、生工、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26 分)
1.在同一测定装置中、同一实验条件下,0.0002 mol/dm-3 KCl 溶液的 Cl的迁移 数为 t(Cl),而测得 0.0002 mol/dm-3 NaCl 溶液的 Cl的迁移数为 t'(Cl),因两溶液 均为稀溶液,可认为两溶液中的 Cl迁移速率相同,那么 t(Cl)( )t'(Cl)
又∵ d ln k' dln(k1 k2 ) 1 d(k1 k2 )
dT
dT
k1 k2
dT
k1
1 k2
dk1 dT
dk 2 dT
k1
1 k2
k1dk1 k1dT
k 2 dk 2 k 2 dT
k1
1
k2
k1
d ln k1 dT
k2
d ln k2 dT
k1
1 k2
k1E1 RT 2
系。
- c d RT dc
2. 请 结 合 离 子 独 立 运 动 定 律 , 选 择 合 适 的 强 电 解 质 , 写 出 计 算 弱 电 解 质
CH3COOH 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m 的表达式。
四. 推导题(本题共 10 分) 1. 对于以下平行反应,生成 B 和 C 的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和 k2,所需的活
A. 反应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
B. 阈能或能垒降低;
C. 能量超过活化能的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加; D. 反应历程改变。
8. 一个化学体系吸收光子之后, 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 ( )
A. 引起光化学反应
B. 产生荧光或磷光
C. 发生无辐射跃迁
D. 过程不能确定
1
9 有关催化剂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1) 写出阴极、阳极和电池的反应式; (2) 计算 298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以及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rGm; (3) 计算 298 K 时,H2SO4 (0.5 mol·kg1)水溶液的活度(H2SO4)、离子平均活度 a
以及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
3
(4) 试根据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计算上述 H2SO4 (0.5 mol·kg1)水溶液的 离 子 平 均 活 度 系 数 , 并 与 (3) 问 中 结 果 比 较 并 分 析 {A = 0.509 (mol·kg1)1/2}。 2.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速率符合一级反应的规律(蜕变速率与放射性同位素 的数量成正比)。210Po 经蜕变生成稳定的 206Pb:210Po → 206Pb + 4He。实验 测得 14 d 后放射性降低了 6.85%,试求 210Po 的蜕变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并 计算它蜕变掉 90%时所需要的时间。
D 溶胶是否稳定决定于胶粒间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的总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