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堰施工技术控制标准

围堰施工技术控制标准

围堰施工技术要求
一围堰型式
根据截流量相对较小的情况,围堰设置一个,一次性断流。

围堰型式为粘土心墙坝,坝长273米。

堰顶高程1280.00m,上游坡1:3.0,下游坡1:2.5, 堰顶宽6m。

上、下游设防滑坡压脚。

心墙顶宽3m,顶高程1278.00m,坡比1:0.3。

基础开挖至相对不透水的淤泥质层,最大坝高17米。

上游护坡拟采用防渗聚氯乙稀膜(塑料布)和砂土袋支护,下游坡面采用块石支护,块石支护厚度大于30cm。

详见围堰标准剖面图。

二回填料质量控制指标
由于本工程的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所限,回填土石料的含水量偏高,多大于20%,为保证坝坡的稳定,增大围堰尺寸,放缓坝坡。

根据现场的供料条件,施工中,施工控制参数拟定为:
1、心墙体渗透系数设计为K≥1×10-5cm/s。

土料含水量不应大于15%,压实
后的干密度应过1.7t/m3,铺土厚度50cm。

15吨平碾静压碾压基本达2遍即可,各层碾压后须用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刨毛。

若无法用平碾碾压,则应使用推土机6遍以上碾压。

2、上游回填料以泥岩和土混合料为主,渗透系数控制在K≥1×10-3cm/s左
右,含水量20%,干密度1.9~2.0t/ m3。

碾压遍数2~3遍。

3、下游回填料以含石料相对较多的任意料回填,含水量20%,干密度
2.0~2.3t/ m3。

碾压遍数3~5遍。

三施工方法
1.基础处理
目前我方已开始充分利用大坝清基产生的可利用渣料对堰体进行回填,回填自右向左岸推进,逐层填筑至设计高程,预留宽6米左右的拢口在导流洞可过流之前过水。

合拢之前,及时完成已回填部分的削坡和上下游护坡工作。

心墙部位基础开挖,河床段清除砂卵砾石层,最好达相对不透水层,对基坑无法彻底
抽净的水,填筑时可用水泥和土料混合填筑。

两岸坡心墙部位基础,应清除表层坡积层和强风化层,保证防渗体填筑于完整弱风化基岩上。

上下游坝壳料区,基础应清除表层植被、残坡积层,对河床部分基础进行碾压,尽可能减少坝基沉陷。

2.铺料方法
堆石料的填筑,为保证推平时不出现大料分离架空的现象,卸料应尽可能采用后退法,根据本工程的情况,最好是先采用后退法卸一部分料,再采用进点法进行找平,即采用混合法卸料。

心墙料及细粒(粘粒)含量较高的土料,为防止运输工具对已填筑层造成剪切破坏,只能采用进占法,保证汽车在松土上行驶,避免在压实土上开行。

3.铺料厚度
由于回填料可压性较差,只能在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层厚,下游风化料、堆石料铺料厚度不超过100cm,心墙粘土料铺料厚度以不超过40cm控制。

上游坝料可采用强风化泥岩填筑。

铺料厚度不超过80cm。

4、截流位置及方法
通过对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截流期间河流量估计为4 m3/s。

我部将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选择天气状况较好的日期进行截流。

根据截流期间,河流量较小的情况,采用立堵法足以满足堰体合拢的要求。

截流位置选择在堰体上游侧,先回填一较小的截流戗堤,再回填堰体拢口段。

戗堤采用较大块石回填成相对较小的拱形挡水体,上游侧倾倒厚3米的粘土料,用挖掘机进行培实后临时防渗。

待拢口基本闭气后,及时进行堰体基础开挖,清除河床松散透不的砂卵砾石和岸松散堆积物。

开挖时考虑采用抽水机进行基坑抽排水。

待基础开挖好后,再对基础部位抛投厚50cm 准备好的水泥砂混合干料,并立即回填心墙粘土料和上下游风化料。

合拢段在水位上升后将无法进行块石护坡,计划对堰体合拢段采用铺设双层土工布的方式进行处理。

云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罗汉坪项目部
2009年9月22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