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层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依据 (1)第三章模板支架的材料选用及搭设方法: (1)第四章模板支撑系统计算 (5)第五章模板的拆除 (6)第六章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22)第七章模板验收 (23)第八章安全措施 (24)第九章应急事故处理措施: (25)第十章施工要点 (25)第一章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项目为XX•国际公馆-泉城首府工程,占地面积:161481㎡,总建筑面积:148945.89㎡,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21301.1m2,裙楼商业建筑面积:26911.9m2,主楼分为A#、B#、C#、D#、楼4栋高层。
其中A#、B#楼:地上34层,转换层1层,建筑层高:1层4.4m,2~34层标准层:2.9m,机房层:2.5m,建筑总高度99.800m,单层建筑面积为:861.72㎡;C#、D#楼:地上34层,转换层1层,建筑层高:1层4.4m,2~34层标准层:2.9m,机房层:2.5m,建筑总高度:99.8m,单层建筑面积为:610.72㎡;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按6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结构等级为二级。
本方案针对标准层模板施工。
第二章编制依据1、本工程合同及设计图纸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66-201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4、《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 17656─19995、《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 74—2003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7、《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1第三章模板支架的材料选用及搭设方法(一)、材料选用及保证措施1、支撑系统:本工程梁板支撑系统使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快拆满堂脚手架,顶部采用UQ50可调式钢顶托,柱墙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在材料质量保证方面,对本工程所使用的钢管、扣件、可调式钢顶托等在进场时均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管材有严重锈蚀变形、开裂,连接件有破裂、脱焊等材料不能进场及使用。
2、模板及枋条:模板采用18mm厚夹板模板,次楞采用60mm×80mm松木枋条,底楞采用ф48mm厚3.5㎜无缝焊接钢管(见下图)。
底楞ф48mm无缝焊接钢管严禁使用锈蚀变形、开裂的钢管。
(二)、模板系统搭设方法:模板工程搭设的主要工序:测量放线→承插型盘扣式满堂脚手架搭设(标高控制点上引)→梁模板支设→板模板支设→梁、板模板验收(标高、平整度)→墙、柱模底部找平→墙、柱模板支设→墙、柱模根部封堵→吊模支设→模板验收1)、支撑系统本工程支撑系统使用承插型盘扣式满堂脚手架,顶部采用UQ50可调式钢顶托。
立杆:梁位置间距600X1200,板位置间距1200X1200。
满堂支架脚手架支撑系统搭设前,必须在图纸上排好立杆位置,然后按图进行铺设。
立杆设置必须垂直、间距统一。
水平杆设置3道,步距为1200mm,第一道地面上300mm。
水平杆锁紧立杆时必须牢固,严禁松动。
2)、梁位及柱位的控制:在铺设支撑立杆前,必须在楼面放出轴线、柱位线及控制线。
以便于柱及梁位的控制。
梁底板铺设时必须把控制线上投以控制梁柱上口位置确保准确。
3)、梁、板次楞采用60X80mm松木枋条,梁次楞间距200mm,板次楞间距300mm。
梁、板底楞采用ф48mm无缝焊接钢管。
4)、梁、板标高控制,在支撑系统安装完毕并牢固后,将标高引至立杆上,标高为结构上1.0m(H+1.0m)。
为便于及更准确地控制标高,标高控制点应多布,每个板块布置不少5个点,在安装梁、板模板时必须严格按控制标高上引。
在板面模板安装完毕后还应对模板平整度进行检测,对不平的板块应及时调整,对每个板块平整度偏差不大于5mm。
a、梁底在复核标高及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在横楞上铺放梁底板固定,安装并固定两面侧模板。
对于跨度L>4米或悬挑长度L>2米的梁,支模时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起拱1‰~3‰。
b、板模板标高按立杆上的标高控制点进行安装,在板面起拱方面。
由于支撑系统采用钢管立杆,起拱后回落较小,且本工程板块较小,在板块起拱方面只考虑较大的板块(客厅)进行起拱,其它小板块(房间)不起拱。
起拱幅度按5mm-8mm进行起拱。
5)、墙、柱模安装:模板采用18mm夹板,次楞采用80X80mm松木枋条,主楞采用ф48mm无缝焊接钢管,拉杆采用ф12mm高强拉杆(纵向间距@400mm,横向间距@500mm,其中第一道设置在距地面高200mm处)。
墙、柱模板安装前必须安装墙、柱厚限位混凝土预制条(混凝土预制条小于墙厚2mm),限位条间距@700mm,当模板板块少于700mm时,限位条设置在板块两侧,纵向间距@700mm。
模板安装必须按柱位线及控制线安装。
墙、柱加固示意图6)、剪力墙模安装:模板采用18mm夹板,次楞采用80X80mm松木枋条,主楞采用ф48mm无缝焊接钢管,拉杆采用ф12mm高强拉杆(纵向间距@400mm,横向间距@500mm,其中第一道设置在距地面高200mm处)。
墙模板安装前必须安装墙厚限位混凝土预制条(混凝土预制条小于墙厚2mm),限位条间距@700mm,当模板板块少于700mm时,限位条设置在板块两侧,纵向间距@700mm。
模板安装必须按墙位线及控制线安装(见剪力墙模安装示意图)。
混凝土剪力墙支模示意图7)、楼梯模板安装:本工程楼梯采用封闭模方式进行施工,楼梯踏步高宽尺寸必须标准统一。
为防止楼梯步级变形,在钢管外楞加固时楼梯步级三角形空隙位置填三角形木长方体,以保证立模、平模不变形。
并且在踏步板上用12mm的电钻钻3—5个排气孔,同时为了避免楼梯混凝土浇筑时因振捣不到位而出现的空洞、蜂窝等质量问题,在梯段的底部和中部的踏步板上预留100 X100的方洞,作为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的插点。
第四章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一)、梁支模系统计算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B(m):0.20;梁截面高度D(m):0.50;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1.2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5;立杆步距h(m):1.2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1.0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2.75.00;梁两侧立杆间距(m):0.6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0;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2.荷载参数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8.0;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6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80.0;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00.0;面板厚度(mm):18.0;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 = 200×18×18/6 = 1.08×104mm3;I = 200×18×18×18/12 = 9.72×104mm4;1.抗弯强度验算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其中,σ--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M -- 计算的最大弯矩(kN·m);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 1.2×(24.00+1.50)×0.20×0.50×0.90=2.75kN/m;模板结构自重荷载:q2:1.2×0.35×0.20×0.90=0.08kN/m;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 1.4×2.00×0.20×0.90=0.50kN/m;q = q1 + q2 + q3=2.75+0.08+0.50=3.33kN/m;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 max = 0.10×3.334×0.22=0.013kN·m;σ=0.013×106/1.08×104=1.235N/mm2;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1.235 N/mm2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24.0+1.50)×0.500+0.35)×0.20= 2.62KN/m;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200.00mm;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200.00/250 = 0.800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2.62×2004/(100×9500×9.72×104)=0.031mm;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31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 200 / 250 = 0.8mm,满足要求!三)、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24+1.5)×0.5×0.2=2.55 kN/m;(2)模板的自重荷载(kN/m):q2 = 0.35×0.2×(2×0.5+0.2)/ 0.2=0.42 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 = (2.5+2)×0.2=0.9 kN/m;2.木方的传递集中力验算:静荷载设计值q=1.2×2.550+1.2×0.420=3.564 kN/m;活荷载设计值P=1.4×0.900=1.260 kN/m;荷载设计值q = 3.564+1.260 = 4.824 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