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歌(诗派)
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
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
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 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 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 段与篇章。 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 清淡。 • 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浓景淡写 二是浓情淡出
一、浓景淡写
• 第一,用清词淡语写浓景,这类写景诗在 孟诗中极为常见
• 第二,“舍艳取淡”写浓景
• 第三,先“淡笔轻点”出浓景,然后作转 向叙述或描写。
二、浓情淡出
• 一是激情,即诗人仕进无门的浓烈的激愤 之情; • 一是深情,即诗人对亲友、故乡、田园等 浓重的深厚之情。 • 孟诗中浓情淡出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激情缓出 一是深情浅出
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 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 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 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 魏晋玄学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 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 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 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 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 经过南朝诗人谢 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 区别。
• 前期多写政治感遇诗,仕 进精神强。 • 《少年行》 • 前期还有一些边塞诗:境 界开阔,感情奔放,充满 乐观战斗的豪情。 • 《观猎》、《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 • • •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山水诗
岑参
• 祖辈多人为相,后败落, 家境贫寒。出仕前多写 怀才不遇;出仕后两度 出塞,写了大量的边塞 诗;后三度为郎,两调 外任,抒写壮志难酬的 感慨。
岑参的诗歌创作
• 善于描写奇丽的边塞风光,表现对边塞生活的热 爱。 –描摹边塞景物,火山、热海、飞沙走石、大风 大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 描写边塞风物人情,反映军旅生活,气势豪迈, 充满报国激情。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送出师西 征》 • 艺术上:想象丰富,形象鲜明,奇丽雄放。
色彩美
善于将各种色彩和谐地配合,使之彼 此对照映衬,逼真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形 形色色,组成完整和谐的画面。如《积雨 辋川庄作》中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 夏木啭黄鹂”两句,白鹭和黄鹂形成色彩 对照,漠漠水田与阴阴夏木,既有色彩映 衬又有明暗对比,组成了情调统一、完整 和谐的画面。
层次美
绘画常常通过大小、远近、高低、虚 实的层次感,使观者透过有限的空间,联 想画面纵深处的阔大意境。王维诗中的写 景也具有层次美,如《山居秋暝》:“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 动下渔舟。”写景高低参差,远近错落, 很有立体感和层次美。
王维的其他诗作
• 送别怀亲诗:感情真挚,构思精巧, 语新意远。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送元二使安西》 • 《相思》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 • 1、诗中有画 2、诗中参禅
1、诗中有画
• 1)、构图美
• 2)、色彩美 • 3)、层次美 • 4)、线条美
构图美
如《渭川田家》将夕阳、牛羊、牧童、 野雉、田夫等散点笼照在一个“归”字下, 流露出“闲逸”之趣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山居秋暝》,用月、松、泉、石、竹、 莲结构出一个雅静的境界,间缀以浣女、 渔舟,突出了一种恬淡、安详、高洁的精 神追求。
盛唐诗歌
盛唐气象
• 一方面,恢复追求汉魏诗歌遒劲的风骨, 反映时代昂扬的精神风貌。 • 另一方面又吸收六朝和初唐诗声律和谐的 艺术成果,使盛唐诗达到“文质彬彬”的 境界,呈现出繁花似锦、空前灿烂的局面, 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 人们就以“盛唐气象”来称美这个时代的 诗歌所具有的高华雄浑、恢弘奔放、文采 风流的总体风貌。
行列的繁盛景象。
王 维(701一761)
• 王维,701年生,761年 逝世,祁(今山西祁县) 人。唐诗人、画家。字 摩诘。父迁居蒲州(今 山西永济),遂为河东 人。与弟缙并以词学知 名。天宝十五年(755) 叛军安禄山军陷长安, 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 授以给事中。后官至尚 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的诗歌创作
线条美
王维还成功地吸取了绘画线条勾勒的技 法入诗,例如《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画面上有直的孤 烟,圆的落日,横贯大漠边缘的地平线, 蜿蜒曲折的长河,四种不同的线条,勾画 出雄浑壮阔的塞上风光。
2、诗中参禅
• 1)、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在人世间 难以找到这种境界,便寄兴于空山寂 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
•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 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 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 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 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 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高适——唐朝最显达的诗人
• 边塞诗多反映征夫思妇的 离愁别绪及边塞风光、边 塞生活场景。 • 通过边疆战士的生活描写, 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病,谴 责边将的失职,表达对戍 边士卒生活艰辛的理解和 同情。 • 艺术特色:气势磅礴、慷 慨激烈,形成深沉、悲凉 的风格。语言质朴刚健, 自然流畅,准确精练。
燕歌行
特点:“奇”
• ①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 特风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 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酒泉太守席上 醉后作》) • ②以出乎常情的奇特想象抒发豪迈情怀,化平凡 为神奇。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明日归长安,为君 急走马。”(《忆长安曲二章寄庞灈》之二) • ③用韵节奏也表现出刻意求奇的特色。
盛唐诗歌充分表现了盛唐精神
对进步政治理想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 乘时而起建功立业的急切欲望和坚实信念 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的进取精神
盛唐诗歌建构起新的诗歌审美范式 雄健刚劲的风骨美 高远浑成的意境美
清样 以王翰、王湾为代表的北方诗人对雄豪阔 大诗境的融造 前 期 诗 坛 以吴中四士为代表的吴越文人对清新俊秀 诗美的追求
隐居终南山、罔川别墅时的创作
• 巧妙地用笔触描写大自然的幽静、秀美,表现作 者闲适、自得的心情,表现盛唐生活恬静安宁的 一方面。诗情、画意、禅理熔于一炉。 • 他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大自然的观察细 致,加之于他擅长绘画、音乐、书法,对大自然 的色彩、音响有极敏锐地感受,用最准确、最富 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创造诗的意境,再现大自然的 美。(构图、着色、声响) • 受佛教思想影响深,诗歌追求一种寂静无人的清 幽境界。“诗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 • • • • • •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 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 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 径‛;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
为理想的人生范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文
人始终保持从容幽雅的心境来欣赏田园山水的自
然趣味,形成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
2、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 条件,形成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 连山水成为社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 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 精神,盛唐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是盛唐山 水田园诗极度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情致悠然。语言的朴素自然中见锤炼,景物的随意挥写中
有匠心。整首诗写得浑然省净,自然天成。 ‚此诗句句自然,无刻画之迹。‛ ——方回《瀛奎 律髓》 “通体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归于自然。‛ ——沈德潜《唐诗别裁》
孟浩然作品的艺术特点
1、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把情与景统一起 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 2、语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表现出很 高的艺术功力。
“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 3、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 的恬静居多,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 伟的江山。
边塞诗
概述
• 盛唐时将于辽阔,交通便利,国内外 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比较多; 守边扩边的战事频繁;不少边帅能文 能武,喜揽文士;知识分子精神振奋, 带着建功立业的愿望,深入边疆。— —唐边塞诗繁荣,形成边塞诗派。
张九龄以朴重雅淡的诗风开启新径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后 期 诗 坛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 以杜甫为代表的写实主义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