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张丽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T_b目的要求1. 掌握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2. 掌握日常生活方式管理的内容(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适量饮酒、改善睡眠)3. 熟悉日常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4. 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管理的关系内容介绍1. 三级预防2. 日常生活方式管理的内容3. 日常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管理的关系4. 日常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T_e一、三级预防B_e三级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中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健康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
具体措施如下:(一)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指把疾病控制在未发生之时,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针对机体预防措施,即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②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即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③对遗传致病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④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即对心理致病因素做好预防工作。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二)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
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
对于传染病,“三早”预防就是加强管理,严格疫情报告。
除了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外,还要密切注意病原携带者。
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
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群众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由于慢性病常是经过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后引起的,给“三早”预防带来一定困难。
(三)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是指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
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
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我的笔记】二、日常生活方式管理的内容B_e(一)合理膳食1.概念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及美国健康食品指南,结合国情可以将合理膳食归纳为荤素适宜、粗细搭配、七八分饱。
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颁布了合理膳食“金字塔”。
其构成如下:(1)第一层塔底为谷类和薯类:以大米、小麦、面粉、玉米、高粱、土豆、红薯等谷类和薯类食物为基础,日人均需要量为300~500g,占人体每日总热量的65%~75%。
谷类和薯类除提供机体能量外,还提供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等,在金字塔膳食中所占比重最大。
谷类和薯类以多种掺和一起吃,营养跟均衡全面,应予提倡。
(2)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类:仅次于谷、薯类而位居第二,日人均需要量为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
蔬菜水果供给人体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能有效预防便秘、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癌症等富裕病。
红、绿、黄色较深的蔬果含维生素等营养较为丰富。
(3)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和一些较为重要的矿物质如铁、锌等和重要的维生素A等。
日人均需要为120~200g左右。
(4)第四层为奶类和豆类:日人均需要奶类和豆类150g左右,豆类富含优质植物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健康十分有益。
牛奶是钙的最好来源,两袋牛奶,可补充钙600mg,能满足人日需要钙800mg的大部分。
(5)第五层塔顶为油脂类:包括脂肪、食油、糖和盐等,日人均总需要量为25g左右,在整个金字塔结构中,数量与比重均最小,约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左右。
日常生活应以植物油为主,每日食盐6g左右。
研究证实,多食盐会导致高血压,多吃糖龋齿会增加,多吃动物脂肪易引起心血管病。
需要强调的是,宝塔是为一般成年人设计的膳食指南,不同的人群应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调整。
2.合理膳食的要求合理膳食应做到正确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饮食。
“早饭宜好,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是古人的养生格言。
现代营养学家则提倡“早饭占全天总量的25%,中餐占40%,晚餐占35%”,是对现代人养生的具体化。
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品,因一夜的休眠已基本耗完晚餐的进食,早上起床不久胃肠兴奋度不高,要满足上午的工作学习,早餐必须量少质优。
一份合理的早餐应有干有稀,有主食又有副食。
除主食外,最好配一两种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早餐随便,甚至不吃早餐,这是违背生理需要的。
午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补偿早餐吃得少、上午运动量大、消耗多可能出现的营养负债,又要为下午的活动之需储备能量,因而饮食的品质要高、量也要相对足。
午餐主食分量要大些,副食花样要多些。
最好午后吃一次水果。
晚饭进食要适当少些,因为晚上活动量小,若进食过饱影响睡眠,另一方面会造成营养过剩。
晚餐不能食后就睡。
另外,合理膳食还要做到清淡少盐的膳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食盐量每日应在6g以内,即三口之家,每月用盐不超过400~500g为宜,包含酱油及其他盐制品中的盐量。
【我的笔记】(二)控制体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还应包括控制体重。
1.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是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即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指南(试用)》中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会建议代谢综合征中肥胖的标准定义为BMI≥25。
1997年WHO公布:正常BMI为18.5~24.9;25~29.9为超重;≥30.0为肥胖。
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亚太地区成年人BMI值23~24.9为超重;≥25为肥胖。
2.腰围或腰/臀比是近年来用于衡量成年人体形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数,主要是反映人体脂肪的分布。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其具体的测量方法是:腰围测量方法为被测人取垂直站立姿势,双足分开25~30cm,使体重均匀分布,平稳呼吸,用一个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髂前上棘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细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进行测量。
臀围测量方法为测量完腰围后,将软尺下放进行臀围测量,是通过测量环绕臀部骨盆最大突出点最大周径而得到。
计算腰臀围比值的具体计算方法为:腰臀围比值=腰围(cm)/臀围(cm)。
腰臀围比值正常值男性为<0.9,>0.91表示肥胖;女性正常值为<0.8,>0.81表示肥胖。
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代表肥胖。
肥胖可严重危害成年人的健康,是众多慢性疾病的主要诱因。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极为密切。
肥胖者人体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亦使周围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增加心脏工作负担,心搏出量增加,可引起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肥胖者易患糖尿病。
腹部肥胖增多和体重增加可增加糖尿病的危险性,对葡萄糖不耐受,对胰岛素有抵抗。
肥胖与胆囊炎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20~30岁的肥胖妇女比正常体重妇女患胆囊炎病的危险性高6倍;60岁肥胖妇女中几乎有1/3可能发生胆囊炎;肥胖者胆固醇合成增加,胆汁排出的胆固醇增加。
极度肥胖者肺功能还可能发生异常,造成储备容积减少,动脉氧饱和度降低,严重者出现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而这些与咽部脂肪增多有关。
肥胖还可影响内分泌代谢,使得生长激素浓度明显下降;男性的游离睾酮可能下降;女性月经周期规律性降低和月经异常的频率增加,43%月经失调的女性是超重者,闭经也较早。
肥胖分布也与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上身肥胖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死亡率也增加;下身肥胖患者患上述疾病危险性相对较低。
脂肪分布比超重本身对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我的笔记】(三)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运动应适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
WHO中指出规律的身体活动不仅可减少过早死亡的危险,还可减少由于心脑疾病或脑中风死亡的危险。
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使发生心脏病和结肠癌的危险降低50%以上,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降低50%,还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高血压,减少腰痛的危险,改善心理上的自我感觉,缓解紧张、焦虑、抑郁及孤独感觉。
帮助预防和控制危险行为,控制在青少年中的吸烟、酒精和其他物质的使用与不健康的饮食和暴力,帮助控制体重,与静态生活方式人群相比发生肥胖的危险降低50%。
帮助构建健康的骨骼、肌肉和关节及其健康的维持,使有慢性骨关节功能障碍人群的功能状况改善,有助于控制疼痛,如腰痛或膝关节痛。
另外,还可以带来重要非社会及经济效益,如降低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减少员工的缺勤和轮换,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
规律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
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可预防血脂升高及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促进微循环及纤溶活性。
缺乏身体活动人群,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冠心病事件危险高1.5~2倍。
与糖尿病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关系。
适宜水平的活动可使2型糖尿病的新发病例减少30%~50%。
在运动方式上主要有身体活动和运动。
活动是指肌肉收缩并消耗能量的任何活动。
运动是指各种身体活动的一种,是有计划、有组织、重复性身体活动。
一般可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屈曲伸展运动。
运动量以每周3~7天,每天30 min以上,每周180 min为宜。
(四)戒烟(控烟)、适量饮酒1.吸烟没有安全剂量,吸入的每一支烟都会损害健康。
2006年,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在中国已正式生效。
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确定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病,命名为烟草依赖,又称尼古丁依赖。
尼古丁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全部特征: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人们强制性使用该药物,并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它,有加大剂量的趋势,对该药物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且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对每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
戒烟过程一般从认识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到成功戒烟,需要经历5个连续的时期。
思考前期,即仍在吸烟,还未形成戒烟的动机,没有认真考虑过戒烟,可能会在之后6个月内思想有所改变。
准备期(计划近期戒烟),即准备采取行动,认真计划于1个月内停止吸烟。
行动期(努力戒烟),即已开始戒烟,并有一段时间不吸烟,但不到6个月;若在维持期间开始规律吸烟,即进入复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