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思潮主题作业论文
1.1浪漫主义的内涵………………………………(2)
1.2浪漫主义的演变………………………………(8)
结语…………………………………………………(16)
参考文献……………………………………………(17)
附录…………………………………………………(19)
后记…………………………………………………(20)
关键词浪漫主义 文化思潮创作方法
ABSTRACT
Domesticscholarsgenerally will be romanticandtherealisticunderstandingoftwocreativemethod. Actually, from the "romantic" theconcept andtheory of thehistorical see isnotsosimple, itispopular in late18thecenturyEuropean nations the mammoth comprehensive culturaltrend."Romance"the coreconceptrevealedits source, backgroundand evolution:come fromEuropeinthe middleages orpoetic prose fictionstory--Romance;Reflect as "imagine community"(Imagined Communities) national and stateanditsimportant elements--theriseofcommonlanguageareas; Romantictheorists forromanticliterarydefensederivedlater so-called romantic literature creationmethodsconcept.
Keywords:theromanticculturetrend creative method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文艺学、美学中的核心概念。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这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1)他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学术界影响深广,当前流行的文艺学教程普遍认为,人类的文学创作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然而,从历史发生的角度和概念的内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作为文学思潮或社会思潮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却只是流行在欧洲特定的历史阶段。文学思潮必然是人类社会进程和综合、总体文化观念演变的反映。现实主义就是特定社会思潮、文化思潮的局部或折射:是对于中世纪普遍性、类别性、抽象性世界观的一种反拨,强调的是人的自主性、世俗性、个别性、偶然性,(2)是人类文化观念进入近代或获得“现代性”的必然反映;其在文学上出现的标志就是17世纪在英国诞生的笛福及其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理查逊及其小说《克拉丽莎》、菲尔丁及其长篇小说《汤姆·琼斯》等,而最集中的展示则是19世纪从西欧到东欧、俄罗斯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家群。总之,经过20世纪后半叶学术界的研究,现实主义小说与经济资本主义的兴起之联动关系已经得到确认。[1]但是,对于浪漫主义的认识却复杂、困难得多。
当代艺术思潮主题作业论文
————————————————————————————————作者:
————————————————————————————————日期:
ﻩ
ﻩ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ﻩﻩﻩﻩ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1.论欧洲艺术思潮的浪漫性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浪漫主义被自觉地视为一种思潮、一场运动和一个流派,是迟至其已经退潮后的19世纪60年代才被普遍接受的。但是,始终有学者否定这样一种统一的思潮或运动的存在,原因之一就是浪漫主义在欧洲各国的表现差异非常大。早在1924年,美国著名学者A.O.洛夫乔伊《论诸种浪漫主义的区别》就说:“‘浪漫的’一词渐渐指如此多的事情,而自然就空无所指。它不再发挥语言符号的功能。”(3)20世纪中期以来,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对其存在不再怀疑,逐渐展开深入、细致的归纳和解释。R.韦勒克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它们都看出了想象、象征、神话和有机的自然观隐含着的实质,并将它视为克服主观和客观、自我和世界、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分裂的巨大努力的一部分。这就是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浪漫主义大诗人的最重要的信条。这是一个前后严密一贯的思想和感情的主体部分。”(4)212从总体上说,浪漫主义产生于对文艺复兴以来的理性主义思想的反拨或反叛,“他们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传统,对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则失去了信念,对制约个性、日趋僵化而且过时的古典主义尤为反感。他们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更进一步,宣扬个性解放、心灵解放,向往理想世界,强调主观和想象的创造性”。(5)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6)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其基本的理念,概括地说,是对感性的重视超过理性,对个体的重视超过群体,对艺术的重视超过科学。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和政治的社会的环境有必然联系的历史现象”(7)其产生、形成与影响决不局限于文学领域。浪漫主义的思想实质及其与法国大革命等剧烈社会运动之联系得到了全面的解释,但是,其与同时代语言的变革、民族主义政治思潮的勃兴以及关于古希腊艺术的学术争论等存在的深刻互动关系及其学理,尚需要进一步梳理与辨析。本文试图根据浪漫主义核心概念的传承,来把握这些内涵的演变及其背景。
论欧洲艺术思潮的浪漫性
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
姓名XXX
年级班级09-02班
学号XXXXXXXXXXXX
专业装潢艺术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2011年12月
摘要
国内学术界一般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理解为两种创作方法。其实,从“浪漫主义”这个概念及其理论形成的历史看并非如此简单,它是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诸国波澜壮阔的综合性文化思潮。“浪漫”这个核心概念透露出其来源、背景以及演变:来源于欧洲中世纪的诗体或散文体虚构故事——罗曼司(Romance);反映出作为“想象的共同体”( Imagined Communities)的民族与国家及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区域共同语的兴起;浪漫派理论家对于浪漫主义文艺的辩护衍生出后来所谓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