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摄影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摄影艺术鉴赏结课论文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关键词】:摄影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摄影教学审美情趣健康心理素质鉴赏能力实践活动审美能力摘要:通过摄影教学和摄影实践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素质。

总之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思想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摄影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带有强烈品质的媒介。

它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客观的复制,也是一种主观的表现。

在大学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修养,进而培养高雅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摄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

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

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

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

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摄影艺术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把摄影教育纳入人才素质培养的轨道 ,旨在拓展和重视摄影在传统的以音乐美术为主导的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及独特作用。

摄影艺术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觉思维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摄影能有效地开发培养人的直觉思维 ,并促进人的全方位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摄影具有易学、易会、易见效的特点 ,借助摄影去开发和培养人的智能素质是有效和可行的 ,也是其他艺术媒介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因而具有独特的功效和价值。

一、培养、开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艺术本身是人们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间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前提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里,存在着自然美、社会美这两种客观世界的第一性的现实美,也存在着艺术美这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第二性的反映美。

而审美意识和创作活动,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是一种人的自由创造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是人通过情感和艺术技巧规律的屏障,窥透自然之一隅,摄影艺术就是这样的瞬间艺术。

而这种瞬间艺术所包含物质世界较多的信息,是其他艺术手段所难以取代的。

以有限瞬间的时空艺术来反映自然与生活中广阔的意境,是一个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基本艺术素质。

大学理科类学生一般注重推理和计算,受艺术的熏陶相对较少,而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显著提高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就是文科类学生,他们刚从中学阶段业,多数人对艺术也知之甚少,往往是热爱某门艺术而尚未能人门创作。

所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着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迫切要求,这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有利条件。

二、摄影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摄影主要是培养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它所表现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最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摄影在素质教育中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如果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能力,会制约人的智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科学实践证明,按单一知识结构培养的人,不会有健全的联系系统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必须通过美育教育。

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摄影的最大优势就是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创造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科学创造离不开想象。

摄影教育的形象性,教会学生怎样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摄影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_感受_领会_想象_创造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个人不会想象,也就不懂得创造。

直觉思维是摄影艺术创造的思维方式,直觉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创造性的突破往往是通过发现隐蔽关系和创造性想象来实现的。

因此,在摄影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调动其想象力,在表现上运用力学透视、光学、色彩等知识来处理一系列问题,继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来。

因而,摄影选修课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近年来信息、数字、传播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摄影不仅是艺术创作和记录历史的依托,更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人们工作学习的帮手、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

培养创新能力是摄影教学优越于其他学科教育的功能。

这是因为其它学科教育多属于认识、记忆、抽象地接受前人经验模式的教育.而摄影教学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不可变的模式。

它更加强调学生个体的创新思维,是一种生动的、灵活的、室内室外摄影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这种教育形式又间接地促进了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拍摄中训练出一种对生活多侧面、深层次的洞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探索摄影巾的意境、构图及审美方面的奥秘.从而激发出推陈出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和创造潜能,并时时处处处在有创新思维伴随的过程中。

摄影教学中的后期计算机运用方面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借助于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开展数码影像的二次创作实践。

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和审美,大胆尝试,尽可能将一些看似普通的数码影像素材,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创造出不同风格、不同色调、不同语境和表达不同含义的新作品,由此促进创新能力和意识大大提升。

三、摄影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能让学生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留意在生活中遇到的事物,关注现实世界并发掘它具有的价值,尤其是审美的价值。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以提炼的,可以感动人的美好的事物。

虽然我们所处的现实并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实在的、活生生的,在各种矛盾中、在现实的冲突与撞击中,才更会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真实朴素的美。

在摄影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学生时代的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校园文化生活。

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发现现实生活的美。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多举办一些摄影的观摹展示,或是拍摄活动,如以“校园一日”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摄影从多方面多角度来体现自己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发掘有价值的事物。

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存在一些的薄弱环节:如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这一群体从小被呵护太多,在为人处世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误区。

另外,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而积极开展摄影活动也是引导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途径。

一方面,可以通过欣赏好的作品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

从风光摄影作品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会引起由衷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从纪实摄影作品中领悟到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会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提起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希望工程”,首先映入人们脑海中的就是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大眼睛的小姑娘》成为希望工程宣传的经典作品。

作者解海龙在其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炽热的人道主义情怀,感动了许多国内外善良的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通过摄影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另一方面,大学生积极参加摄影实践活动,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摄影实践中,成员的互相帮助和个人体力、意志的磨练,克服了困难,加深了团队中同学间的友谊,既陶冶了情操,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又培养了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个人的心理障碍也会逐步得到消除和矫正,这也更好地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

五、摄影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大学生理解了关于照片中应当追求什么之后,就可以开始教会学生对于如何观察、摄取他周围世界中美丽景物,并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

这种发现周围世界中美的景物的能力和技巧,会让大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分析和评价一幅美丽的照片。

而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将会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从而用新的目光来抓取美的镜头了。

强调观察和发现是必要的,观察与感觉,构思与表现是优秀摄影人必备的条件,而训练有素的摄影人具有特殊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保持着艺术知觉的选择性,充分的体现出对被摄体客观效果的准确判断能力。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把某种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组织形式记录下来。

”可以说,观察就是摄影人的一种艺术素质,摄影创作离不开观察,因为它不仅是表现取舍被摄体的方式,同时也是感受和理解被摄体的过程,只有具备观察能力,在创作时才能恰当的选择被摄体、表现形式、用光、意图和技术技巧。

对于摄影创作来说,与画面构成紧密相关的拍摄位置的选择,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能直接影响所构成画面上艺术形象的表现。

用光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画面的光线效果和决定画面是否具有艺术质量。

根据创作意图和被摄体特征用光,因为用光是摄影人的一种创作思想,一种创作理念。

即使是同一被摄体,不同质地,不同颜色和不同形状,用光相同,所构成的画面效果也不相同。

学习摄影必须研究和探索不同的光源所构成不同的的光线效果,所产生的不同表现意图。

因此,摄影能更加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摄影艺术对知识和社会的审美追求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丰富并充实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摄影艺术在校园文化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