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请用20个形容词描述你自己。
有人问古希腊大儒学派创始人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
”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特个性。
请你也同自己谈话,并写下你所发现的自己。
需记住的两个心理健康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学习目标:1.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 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3. 理解神经症的分类及鉴别特点。
4.理解人格障碍的分类及鉴别特点5.熟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6. 掌握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7.了解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的实质是脑的功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4(一)身心感觉良好是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表现:精力旺盛,神清气爽,开心满意,对生活充满希望。
(二)智力正常,并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智力正常的大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
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良好,想象力丰富,语言流畅。
(三)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即认识、情感、言行举止等与年龄基本符合。
若严重偏离(例如过于老成、幼稚、依赖以及喜怒无常的行为等)即可能是心理不健康表现。
(四)愉快稳定的情绪①愉快情绪占主导;②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
(五)适应能力强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六)正确的自我评价与接纳①能正确认识、了解自己,自我评价客观;②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③有愉悦的接纳态度,并做到自尊自爱适度,谦而不卑,自信乐观,扬长避短。
(七)坚强的意志体现在自觉性高、果断性强、坚韧性大、自制性好。
(八)人格健全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健全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九)人际关系和谐宽容他人,接纳他人,认可他人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p26•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大学生努力的方向。
• 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等同。
前者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后者则只是偶然出现的。
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
不能以一时一事简单地给自己和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没有明显界限,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积极加以矫正调整就行了。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P45一、神经症概念: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以恐惧、焦虑、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器质性心理疾病。
起病与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精神刺激有关,但多数患者病前就有一定素质与性格缺陷。
(一)焦虑症焦虑是由紧张、害怕、担忧等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负性情绪体验,指一种个体对未来某种可能发生的威胁性情境或某种不良后果而产生的紧张不安情绪。
焦虑症以频繁发作的焦虑、惊恐为特征。
其焦虑情绪并非由哪一个人或事引起,找不到具体对象和理由。
常伴有心悸、出汗、恶心、手脚发凉、大小便紧迫等躯体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几天。
治疗原则:心理治疗;松弛训练(自我催眠、深呼吸、气功等);服药。
(二)强迫症症状: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常见的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回忆、穷思竭虑、联想、对立等;常见的强迫行为:强迫检查、计数、清洗等。
治疗原则:服药;心理治疗(如转移疗法、暗示疗法、口令阻止疗法、厌恶疗法等)。
(三)恐惧症症状:对某种特定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惧反应。
多起病于青少年,其发生与以往经历的挫折和重大精神创伤有关,具有条件反射性质。
(四)神经衰弱患病率极高,居首位。
症状:睡眠障碍,头痛头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心烦易倦,对强光、噪声等敏感。
病程较长,病情反复波动。
(五)抑郁性神经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病程>2年,常伴有神衰的许多症状。
患者有求治愿望,若及时治疗预后较佳,一般不复发。
注意将本病与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相区别。
二、人格障碍(一)概念人格:指在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和独特的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对此感到痛苦。
大多数人格障碍者不寻求医学帮助(二)人格障碍特征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人格显著偏离正常,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
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情感肤浅或冷酷无情。
行为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完整性,自制力差。
多数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尽管经常碰壁,但屡犯同样的错误,害人害己。
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三)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偏执型人格障碍:以猜疑为特点。
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
强迫型人格障碍:以刻板的方式和他人接触,有完美主义倾向,过度注重细节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
表演性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过分的感情用事、以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三、抑郁症属于一种情感性精神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谓之“心理感冒”。
1.病因:(1)遗传背景:导致大脑内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低下---主要病因由遗传背景引起的抑郁症称为内源性抑郁症,治疗较困难。
(2)心理社会因素:如天灾人祸、失恋婚变、事业挫折、矛盾纠纷等。
多为发病的诱因。
通常将由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抑郁症称为反应性抑郁症,疗效较显著。
(3)躯体因素:如脑中风、癌症、帕金森病、更年期、产后等,称继发性抑郁症,治疗较容易。
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三低” + “六无”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生活兴趣大减,有强烈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自杀,常有晨重轻的规律。
②思维迟钝:思维缓慢、闭塞,严重时一片空白。
③动作和语言减少:不想动,说话少,回避社交,落魄潦倒,失眠。
六无:无兴趣、无希望、无助感、无动机、无价值、无意义。
病程:本病有多次发作特点(4-6次居多),每次发病短者2~3月,长者1~2年。
预后一般良好,但也有少数人(15~20%)病程延续多年,久治不愈。
3.防治原则(1)治疗以服药为主。
常用百忧解、博乐欣、丙米嗪、多虑平。
对有强烈自杀倾向者临时采用电休克治疗。
(2)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至少半~1年,以预防复发;(3)心理治疗:对于由精神因素致病的患者有明显疗效,但要与与服药相结合。
(4)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情绪低落,但多数人只是偶尔出现,且为时短暂。
对于这些人而言,忧郁悲观仅属于一种情绪困扰,不要误诊为抑郁症。
退一步来说,就是患了抑郁症也没什么可怕,及时治疗就行了。
牛顿、达尔文、邱吉尔等历史名人都曾患过抑郁症。
四、精神分裂症1、基本概念:是一种最常见和严重的精神病,占重型精神病人的60%±。
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有遗传、体内生化物质紊乱、个性不良、社会因素等。
病程数月~数十年。
未及时治疗者病情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2、主要症状:(1)早期表现:多数人起病较隐伏,逐渐出现不守纪律、孤僻冷淡、寡言少语、呆坐或无目的漫游,过多思虑、钻牛角尖、无故发脾气、学习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等。
注意识别,以便及早就诊!(2)思维障碍: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想法荒诞离奇,空想妄想,推理判断障碍。
(3)情感障碍:①情感淡漠:对外界兴趣↓,疏远同学亲友,冷漠无情,独处;②情绪多变:既可因无端小事伤心落泪或勃然大怒,也可无缘无故喜悦。
(4)意志行为异常:迟到早退,逃学旷工,得过且过,无进取心,生活懒脏乱,行动粗暴,无故骂人等。
(5)感知觉障碍:头部重压感、液体流动感、身体漂浮、头躯分离等。
常有幻觉(幻听、视、嗅、触),以幻听最常见,并出现与之有关的行为。
(6)性格改变:敏感多疑,沉默少语,专横残暴等。
(7)自知力缺损:患者对自己的病态体验坚信不疑,常否认有病而拒绝就医。
注意:本病在早期常不易发现,或被误认为是性格有问题或不求上进等。
往往要经数月或数年后病情发展较严重时才被诊断出,但此时疗效已较差矣!切记: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病程越长,疗效越差。
第三节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1、主动学习心理卫生知识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塑造健全的人格5、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6、培养生活情趣、制造欢乐气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7、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复习思考题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人格健全的标志是什么?3.什么是神经症?有哪几种常见类型?其鉴别要点是什么?4.什么是人格障碍?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其鉴别要点是什么?5.患精分的大学生在早期多有哪些表现?6.试述抑郁症的病因、典型症状、防治原则。
7.列举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
8.在生活中,你可通过哪些途径来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