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一章


培养和完善人格。
投身实践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建
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广泛阅读心理辅导书籍 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活动 开发网络心理教育 系统构建心理问题防护网
三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注意事项
(一)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二)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
个性张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接受新事
物较快,很少有传统观念的影子。
2.当代大学生心理上出现的新问题
自我中心意识明显,很少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行为举止易于习俗冲突,而不被社会接纳。
进而产生敌意和逆反心理。
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缺乏执着的奋斗精神。 适应能力差,受挫后容易自我封闭。 弱势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表现更为突出
Tips:你应当适当注意调节心态啦!
B.属于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明确的类型,你们把自 我与他人的界限定位得十分清楚,注重自我空间 的保留。同时这类人也是一个注重理性的人,凡 事都注重合理。同时也相当看重自己的知识和思 考能力,不轻易受他人的意见左右。
Tips:注意保持就可以啦!
小测试:你是个很自我的人吗?
小测试:你是个很自我的人吗?
满是镜子的房间
假设你进入一个布置有多面镜子的房间, 这时你观察周围,你发现: A.除了自己的影子,一个人也没有。 B.可以看到周围很远的地方零星有几个游客。 C.周围不远处有几个游客。 D.周围聚集着很多人。
小测试:你是个很自我的人吗? A.属于极端自我中心者,你的心思完全被自我意 识所占有,习惯于把自己作为注意的中心,以至 于其他的人、事、物,很难换起他的兴趣,也无 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心理健康定义: 一种持久高效而满 意的心理状态。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 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 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一个 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 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 “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 缺一不可。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 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智能发展达到高峰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性意识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
C.属于保留自我意识的人,但是他们对自我的观 念不太明确,有时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自我意识 所占的比重,因而容易受到他人感染。 Tips:适当的时候应该对自己的意见有所保留。 D.属于较为缺乏自我意识的人,这类人害怕独处, 对人际关系过分依赖,同时也是非常容易受他人 意见左右的人。 Tips:你应该培养对自我的认同了,尝试主动从身 边的小事做起吧!
健 康 的 十 条 标 准
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 臂的位置协调; 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 象,牙龈颜色正常; 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⑩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2.健康的核心——心理健康
健康四要素:
生理平衡——没有身体疾病 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 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 道德健康——良好的品质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对健康给出了新的定义,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
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 德健康。”
虚弱的状态。”
健 康 的 十 条 标 准 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 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②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 大小都不挑剔; 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 力强; 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 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 实质
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的心理状态。 (三)—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 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四)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以
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 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 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5.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
讨论:
心理健康很容易达到吗?我们自己 是一个健康之人吗?
第一节
健康新理念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质
第一节 健康新理念
传统观点认为:健康是 1.健康是身心健康的统一整体 指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
缺陷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8年曾把健康的概念定义 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 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 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