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和老子教育课件

孔子和老子教育课件

2、途径:克己复礼、正名 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
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3、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二、孔子思想
3、哲学思想 态度: 敬而远之 优先解决实际问题
(2)后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 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
(3)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
(4)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学以致用
“礼崩乐坏”历史场景: 场景:前509年,鲁定公即位,鲁国或有转机,
孔子回到鲁国….前505年(孔子四十八岁),季孙氏 的家臣阳虎发动政变,囚禁季孙氏,迫得他立誓屈服, 然后放他;更挟持鲁君,做了鲁国的独裁者。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时 代 背 景
•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 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 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 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 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 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 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 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 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和老子 PPT讲座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单元学习提示: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的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2、孔子的思想
——礼
材料二:
子曰:“周监(通“鉴”)于二代,郁郁乎 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 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2、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1、含义:西周时所追求的等级名份制度 (1)狭义:指周礼 (2)广义:指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2008 年祭

孔大

典的 精彩

瞬间

在全
Hale Waihona Puke 韩球国第汉一城所
正孔
式子
揭学 牌院




院非 将洲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柏 林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解读: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理解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并 与知识链接的介绍相印证。
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 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 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也被尊崇为圣人,人称素王,受 到后人景仰。
二、孔子思想
4、教育思想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1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二、孔子思想
5、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
总结: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3)教育思想
“仁”: 仁者爱人 思 想
“礼”: 克己复礼 核 心
“德”: 为政以德
(2)哲学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鬼”:敬而远之
三、孔子学说的影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 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
不会去。因为阳虎以下犯上与孔子推崇的礼不符合。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拜谒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
走近孔子知其生平 阅读经典悟其思想 纵横古今看其影响
二、孔子思想
1仁、的“含仁义”(:第1一)层含面义::要求“统仁治者者爱体人察”民情,反
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第2)二途层径面::提倡“广忠泛恕理”解之和体道贴他人, 以此来调节人(际3)关系治,国稳:定“社会为秩政序以德”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
哲学思想
辩证法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主张
1、道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孔子周游列国, 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纳 孔子的思想,而在后来儒家思想却成为中国封建思 想的主流?
参考答案: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 纷争,社会动荡,缺乏一个实行礼制 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当时诸侯热衷 于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孔子恢复周 礼和仁政爱民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 者的需要,所以不受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