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解析(新编版)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解析(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
律解析(新编版)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解析(新编
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经过对大量事故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事故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煤矿生产属于高危行业,我们不妨根据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的提醒,巧妙地加以利用。

交接班时多。

交接班时,上一班人员往往急于下班,工作往往粗心大意,对安全生产的认真度降低,因为重视不够,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刚上班的人员对情况不熟悉,尤其是对上一班埋下的隐患不太清楚,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管理者管理盲区也是事故诱发的因素之一,因为在这个阶段,个别管理者下井晚,升井早,存在管理真空,导致事故发生。

重大节日多。

元旦、春节、中秋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员工非常重视,因而也就可能造成应酬多,休息不好,精力分散,导致上班时不能全力以赴。

倒班时候多。

很多煤矿执行的是10天倒班制度,因为生物钟的惯
性影响,每次倒班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阶段休息不能保证质量,精力不够充沛。

在工作中往往也存在赶进度、抢任务,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

农忙季节多。

户籍在农村的员工,家有农田,麦秋两季,农活较多,虽然有制度约束,教育及时,仍然存在个别员工因为过度疲劳,影响上班质量的现象。

下午夜间多。

因为生物节律的原因,与中午精神饱满相比,略有下降。

中午9-12点少。

带班领导习惯于这个时间下井,对现场管理加强,工人不敢麻痹大意。

再者,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人们的精神饱满,防范事故能力很强。

当然,以上“五多一少”现象,并不是所有矿山企业都存在,我们只是提醒各位管理人员熟练运用这一规律,我们仍要持之以恒的进行破解难题,争取进一步掌握事故规律,巧妙地趋利避害,把事故诱发因素彻底根除。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