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企业的管理创新

论企业的管理创新

论企业的管理创新
现在企业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创新的根本目标,这就过分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在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一种时代热潮的现实背景下,旗帜鲜明地宣扬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探索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和谐的一种有效途径,既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标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创新
1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取向的背离
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一致,就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价值取向的背离。

在我国,这种价值背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企业社会效益。

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社会效益意识很差,例如前段时间在这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的关于一些企业闲置污水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水臭水,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还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了恶厉影响,闲置设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省钱,但这样做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但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方面却不舍得投入,即使某些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产生社会效益并不是企业的主观意图,而是一种客观行为。

正因为部分企业拒绝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导致社会上某些人产生了畸形的仇富心理。

1.2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损害企业整体形象。

有不少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利,采取拼命降价、以次充好、假冒名牌等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在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长期收益。

前些年,“温州制造”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温州企业花费了很大的努力,才扭转了制假的社会形象。

而由于国内企业自相残杀,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市场的声誉也不是很好,这是忽视社会效益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明证。

1.3公众缺乏信任感,企业经营活动受到置疑。

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中,股东支持者开始怀疑企业是否应提供无回报底线的捐钱;被裁的员工不明白为何企业在自称生存困难的情况下还花费巨大特别是公司高层们对经费的盘拨。

1.4国家制度规范缺失,企业投入难以取得经济回报。

为数不少的企业主动投资一些既能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又能使企业获益的项目。

比如,西部沙产业、草产业,发展沙棘加工、奶牛养殖、生态旅游等项目,上接市场、下引农户,使经济、生态、社会发展和农民致富相结合。

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企业参加生态建设的热情缺乏理解和支持,企业在贷款、土地租赁、项目审批等方面都困难重重,影响了企业的预期收益。

更有甚者,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权力部门的非法
阻挠,使企业既回报社会又获得一定收益的美好愿望破产。

2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现实可行性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让企业自己发展,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尽管企业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并不总是一致的,但是二者还是会相互促进的。

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

我们一定要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为指导,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

2.1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

企业和用户、社会的关系是客观的,失去这种关系,也就不能称之为企业了。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怎样对待用户,是不是重视社会效益,关乎着企业的长期利益。

如果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择手段,不注重维护用户的利益,从长期看公司的形象、品牌认知度、美誉度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不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日本三菱2001年发生了帕杰罗事件,召回了全球范围内的135万辆车,却将8万辆在华的三菱车排除在外。

这种处理方法就很不明智,直接导致三菱在华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迅速下降。

2.2社会效益是企业无形的资产。

企业的公益形象,是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依托有形资产获得更多效益的特殊的无形资产,它具有促进企业有形经济资产原子裂变式增长和使企业产生凝聚人心魅力的功能。

企业在安排自身经营决策时要重视“公益诉求”的形象效益,不能采取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私益诉求”,甚至“不义诉求”的经营模式。

TCL集团创业伊始就把自身发展放到整个信息化大局中去考虑,以“提升全民素质、让中国进入互联网世界”为己任。

TCL 电脑科技公司总经理杨伟强说:“企业只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注重社会效益,才能体现其价值。

”以此为出发点,TCL集团旗下的亿家家网站也将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主动承担起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社会责任。

TCL集团通过赞助活动对受众施加的品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将起到经济的推动作用。

2.3社会效益需求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

有人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划分为5种,即:安全性需求、赢利性需求、独立性需求、超常发展需求和社会效益需求,这些需求呈阶梯形结构,最高层次就是社会效益需求。

我国很多企业赞助希望工程,参与光彩事业,也是为了回报社会。

所以,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社会效益需求,它同样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还体现着企业的价值。

2.4优秀企业成功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动发展。

企业对社会作出无偿回报的问题,某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慷慨大度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武器之一。

”经相关专家分析得知,成功的企业,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是相互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构成一种优良品质循环。

在我国,已有不少个案证明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3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社会价值取向的几点建议
影响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效益意识,就必须多管齐下,形成企业注重社会效益的浓厚氛围。

3.1国家要有完善的政策措施。

在企业经营者还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下,要想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认识,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推动。

3.2理论界要形成系统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

现在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多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创新,很少触及企业管理创新社会效益的论题,这样就不能使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深入人心。

3.3企业经营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要清楚的是,对于企业来讲,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并不冲突,因此可以通过扩大社会效益来赢得更多的企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但是这要求我们以企业为主体,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

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使各种相关的知识都能够联系起来,推动知识传播,最终实现创新。

知识管理需要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来促进创新。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分工最主要就取决于技术上,而不是资源,或者是资金。

技术开发促进市场中新的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未来的发展,要想使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根本途径。

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中也包括了对创新的管理。

在”数位经济”时代,各种变化都非常大的一个时代,创新是最好的一种途径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管理创新,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时间很难的事情。

创新不一定能够成功,当时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创新。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先考虑做正确的事,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做事。

从某种意义上讲,找准位置,既是战略的选择又是战略的执行,同时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54.
[2]海峰,李必强.管理继承论[J].中国软科学.
[3]刑以群,张大亮.管理创新理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4]李必强.20世纪的企业管理创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