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秋季土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上市时间在11 月份,品质好,色泽鲜,深受消费者欢迎。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秋季土豆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秋季土豆种植方法
1 种子选择选择品种是秋季马铃薯高产的关键。
主要有东农缙云大洋种等,要求有本品种特性,表皮光鲜,大小适中、均匀,单个种薯在20—30 克之间,无病斑、无畸形或虫
孔的薯块作种薯,基本上用春薯作秋薯种用。
2、种子处理
春薯在5 月份收获至秋季播种时间较短,往往还处于薯块休眠期,如果采用这种春薯直接播种,往往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或出苗推迟,不能齐苗,影响秋薯的生长,并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春薯作秋薯播种,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催芽。
1 激素处理法
播种前15天将种薯浸在浓度为5—lO 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10—15 分钟,捞起后放在室内用湿眇催芽。
用这种方法催芽的种子播种后,薯苗较细长,苗不齐,不粗壮,对产量有影响,一般不采用此法处理。
自然催芽法
播种前20天左右,在阴凉潮湿、通风凉爽避光的房子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湿砂,在砂上排放种薯,然后在种薯上再铺上湿砂,这样一层湿砂,一层种薯相间排放,厚度排放2—3 层,最后用湿砂封顶,并在最上面盖上一层湿稻草,平时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一直到种薯发芽。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的优点,而且所催的种薯播种后芽粗、苗壮,出苗整齐,不徒长,产量高。
也可将种薯直接放在阴凉潮湿避光的房子内进行催芽,多数农户采用自然催芽法。
3、精细整地
秋季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择耕作层深厚通气性好,并且附近要有水源在干旱时能够灌溉。
田块应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较粘的田块,应通过日晒、风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4、适期播种
秋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气候要求,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 高温危害,苗势生长弱、发病重、品质差、产量低; 播种过迟,生长慢、苗小,后期易遭早霜冻害,提早成熟,产量也低。
因此秋马铃薯要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早播,并尽量延长有效生育期,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
秋季马铃薯的播种期在8月30日—9月10 日之间,高山区可略提早。
各地可进行播期试验,确定最佳播种期。
5、合理密植
秋马铃薯在栽培上由于前期受高温抑制,后期又受早霜寒潮的影响,大田生育期明显缩短,整个生育期仅75 天左右,比春马铃薯生育期要短30 天左右,导致单株生长弱,单株产量低。
因此要夺取秋马铃薯高
产,必须增加种植密度。
最佳密度为6000—6500 株/ 亩。
如果
再增加密度,则种薯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如果碰上多雨年份,有可能出现群体生长过旺,反而导致减产。
6、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前期高温出苗快,后期低温生长慢,因此,在施肥上应该掌握重基肥,早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搭好丰产苗架。
每亩的具体施肥要求基肥栏肥2000一2500 公斤,三元复合肥40—50 公斤;苗肥在齐苗后施尿素lO 公斤,看苗补施膨大肥,以钾肥为主,封行后施根外追肥。
7、降温防冻
秋马铃薯播种出苗时温度较高,此时重点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播种后要用稻草或麦秆等覆盖垄面,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出苗后要结合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同时要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沟水,让其渗透田块后再排水,不得漫灌。
封行后,在lO 月底至11 月初,有条件的可搭简易塑料大棚,防止后期受冻,搭大棚后,秋马铃薯的生长期可延长1个多月至12 月下旬。
根据试验调查,延长生育期产量可提高一倍。
有条件的农户也可将秋马铃薯种在大棚内。
8、科学防病
秋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如遇多雨天气,则易大发生。
可在薯苗封行前用500—600 倍80%农备,或者500 倍64%杀毒矾,或者用600—800倍72%克露液,每隔7天防治一次, 连续防治2—3次。
秋季土豆施肥技术
一、生长条件
马铃薯的无性繁殖过程,从发芽开始顺序经过发芽期、幼苗期和发棵期三个生长期,继
而进入结薯期和休眠期,而完成一个生育周期。
收获的块茎经过一段休眠之后,在4C下即可发芽,13C时芽生长最快。
茎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 C ;块茎形成期的最适温度,白天为
14〜24C,夜间为12〜17C。
短日照和强光照有利于块茎的膨大,温度过高形成的块茎小。
马铃薯宜选用排水好、耕层深、有机质含量高、肥沃而疏松的砂壤或壤土中种植。
土壤酸碱度以pH0〜5 较适宜。
二、需肥特点
氮使茎、叶生长繁茂,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机物质积累,蛋白质含量提高。
若氮肥过多,特别是在生长后期过多,促进植株徒长,组织柔嫩,推迟块茎成熟,产量降低。
磷促进植株生育健壮,提高块茎品质和耐贮性,增加淀粉含量和产量。
若磷不足则植株和叶片矮小,光合作用减弱,产量降低,薯块易发生空心、锈斑、硬化、不易煮烂,影响食用品质。
钾能增进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速养分转运,使块茎中淀粉和维生素含量增多。
钾若不足则生长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节间变短,株丛密集,叶小呈暗绿色渐转变为古铜色,叶缘变褐枯死,薯块多呈长形或纺锤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
硼有利于薯块肥大,也能防止龟裂。
对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有特殊作用。
铜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
植株呼吸作用。
增加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强抗旱能力都有良好作用。
同时也有提高植株净光合生产率的作用。
马铃薯在生育期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氮素是从萌芽后到花蕾着生期前后含量最多。
磷的含量随着植株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
钾的含量在萌芽时低,萌芽后迅速增加,在开花期后反而下降。
镁和钙都有随生长期延长而增高的趋势。
茎叶中的养分在块茎开始膨大时向其中运转。
块茎中无机成分氮和钾占其全吸收量的70%,磷占90%,钙占10%,镁占50%左右。
三、施肥技术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一般用量为每公顷25〜45吨。
施用方法依有机肥的用量及质量而定,量少(每公顷15吨)质优的有机肥可顺播种沟条施或穴施在种薯块上,然后覆土。
粗肥量多时应
撒施,随即耕翻入土。
磷、钾化肥也应作基肥施用。
种肥
在播种薯块时施用,用过磷酸钙或配施少量氮肥作种肥。
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触种薯。
许多地区有用种薯蘸草木灰播种的习惯,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起种肥作用。
追肥
多半是用氮素化肥,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前茬作物、灌溉、密度及磷肥施用水平而有所不同。
在不施有机肥条件下旱作时,氮肥作追肥效果较差,以作基肥为宜,施氮量一般为每公顷60kg 氮。
如果现蕾期能浇一次水,则提高到90kg 氮,浇水前开穴深施。
对甜菜、高粱之后种植的马铃薯应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到每公顷
105kg 氮;密度增大或配施磷肥时,氮肥用量
应增加到每公顷135kg氮。
总之,马铃薯的氮肥用是根据条件每公顷施用60〜135kg氮,在
马铃薯开花之前施下。
开花后一般不再追施氮肥。
在后期,为了预防早衰,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喷施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
四、施肥标准
每生产1000kg 马铃薯,需氮4 〜5kg 、五氧化二磷8〜2 kg 、氧化钾9〜10.2kg 。
三者比例为1 : 0.4 : 2。
马铃薯是典型的喜钾作物。
秋季土豆种植方法
秋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土豆的种植方法
土豆种植时间
土豆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