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杰伦介绍

周杰伦介绍

从《Jay》到《魔杰座》——周杰伦这八年有变化吗?2000年底,我在大街上闲逛,听到音像店里在播一首非常特别的歌,用力听一会儿,才能依稀听到‚马儿有些瘦‛之类。

店主递过来一张CD,推荐道:‚这个新人唱R&B很不错。

‛CD封面上的卷发年轻人叫周杰伦,看起来悠闲自在。

可能当时周杰伦也猜不到,从此自己的‚星途‛会如此顺畅。

自推出首张专辑《Jay》以来,周杰伦‚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年出一张专辑,细数下来,至今已有9张完整大碟。

还记得去年底一次唱K,同伴点了一首《牛仔很忙》来暖场。

看MTV上扶着帽子摇摆歌唱的周杰伦,我忽然心生笑意:这小子总算变形了。

之前那张《依然范特西》给人一种错觉,让人怀疑下回会不会来一张《依然Jay》或《依然七里香》。

幸好,这种恶作剧式的猜想没有应验。

《我很忙》与大部分歌迷的心态转换比较对应。

想当年听《Jay》的时候,还是个喜欢打篮球‚斗牛‛的少年,如今却融入到忙碌的人海之中,连从头到尾听一张碟的时间都没有。

所以,《我很忙》留给歌迷的深刻印象也只剩下一首《青花瓷》,而不像以前一样,整张专辑都能被一路唱下来。

时间一晃又是一年,周杰伦似乎上了变形的瘾,这回竟成了一名‚龙战骑士‛。

看全新大碟《魔杰座》的封面,‚网游角色‛版的周杰伦俯视凝思的样子,还真有点雷人。

封面造型是变了,那内容呢?虽然现在感觉越来越忙了,但我还是耐着性子把整张专辑来回听了几遍,发现除了主打歌《稻香》算一个亮点之外,其他曲目实在一般。

《稻香》的词曲均由周杰伦原创,细听下来感觉主题励志,叙述坦诚,细节怀旧。

配乐中夹杂的蟋蟀声、孩子笑声充满了田园回忆风格,更如《爷爷泡的茶》般脍炙人口。

‚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直达人心,有一种‚我想带你回我的外婆家,一起看着日落,一直到我们都睡着‛的味道。

‚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还有一点许三多的感觉。

据说谈到这首歌的意义时,周杰伦说:‚毕竟我也30岁了,趁现在还有影响力,想多为社会出心力。

‛在不平静的2008年,在‚金融海啸‛席卷而来之时,用一首呼唤乐观、回归美好的《稻香》‚为社会出力‛,确实无可非议。

其他的歌真的那么遭吗?本来还想在‚中国风‛的《兰亭序》里找到一点类似《青花瓷》的惊喜,但听下来的感觉却像是《东风破》、《发如雪》和《菊花台》‚打散‛之后重新组合起来的,没有一点打动人的力量。

《乔克叔叔》属于周杰伦常用的‚西洋风‛曲目,但由于作词不是方文山,听起来没有想象力上的刺激感,更不能超越《印地安老斑鸠》、《威廉古堡》等的丰富层次感。

《说好的幸福呢》属于周杰伦每次都会打出的‚伤感牌‛,‚离开时的不快乐,你用卡片手写着‛这样渲染分手情节的歌词敲打着一根根忧伤的神经,让人一次次想起《黑色幽默》、《开不了口》。

一位朋友提起《魔杰座》,直接用‚很烂‛来形容,但几天后她却说自己想在网上买《魔杰座》。

既然觉得不好,为什么还要买呢?原因很简单,以前周杰伦的专辑她都有,这次想买,也是出于习惯。

或许,周杰伦真的已经成为一些人的习惯。

正如我在谈论新专辑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拿他的老歌来对比。

周杰伦似乎也习惯于每次都拿出一点怀旧和童真,拿出一点‚中国风‛和‚西洋风‛,再唱一两首伤感情歌。

《魔杰座》也不例外,只是它对之前的作品少有超越罢了。

回顾这8年,周杰伦推出的一张张专辑风格变化并不太大,变化的,只是歌迷的心态。

这几日看到关于周杰伦的一篇报道,杰伦说:‚如果有一天,有人不在喜欢我的歌了,我将退居幕后。

‛看到这样的文字,像我这样偏爱JAY音乐的同学们,多少都有些伤感,也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带来的种种遗憾和无奈,JAY之殇汇入这条音乐河流里,也是音乐之殇,再经典的音乐,再风华的岁月也总有一天,只能化作别样的音符沉淀在某个心上、某一个角落。

我不是那种很疯狂的FANS,去追逐着JAY的每一个足迹,每一篇报道,每一次演唱会,会因为他得了这样,那样的奖而激动不已,也不会因为有过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而感动的潸然落泪。

可不可否认的是,10几年了一直偏爱着杰伦的音乐,从《JAY》到《惊叹号》,每一次专辑出来伊始,我都会像如获珍宝一样,拿着专辑,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带上耳机细细凝听,甚至是好几天连续不断的‚咀嚼不停‛。

一、与JAY音乐有关的初中时代(2000-2003)2000年,杰伦第一张专辑《JAY》面世,那还是一个流行用磁带录音机的年代,在后来的几年里又兴起CD机,当然有一部MP3和MP4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一年手机还都只是用来打电话的。

我是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杰伦的《龙卷风》MV,如果我没记错,在之前,第一次静静的看完这样的MV,别样的旋律,另类的歌词,那一刻死死的把我凝固了,那一年我才14岁,哈哈,现在都奔三了。

感觉这就像是一种符号,印证着一个小小青年开始有所思绪,开始有种憧憬,开始有种莫名的情怀,对音乐?对感情?对生活?大概都有吧。

哎呀,那时候谁流行了,我们都会和同学沟通和分享,兴奋的和同学们数落着,那个歌曲怎么样,他是谁唱的。

诚然,我确实不知,那首《龙卷风》是杰伦唱的,到了学校,你一句,我一句,才知道,原来是周杰伦啊,看完MV我就学会了一句,记得在我那位胖胖的同桌面前哼起:‚我不能在想,我不能在想,我不,我不,我不能......‛同桌那一句回答,简直让我感觉到秋风扫落叶的悲凉,同桌说:‚唱不出来,就不要唱了,‛我说:‚人家就是这样的节奏好不好。

‛是的,那时候喜欢他的歌人是一种潮流,不喜欢的人也是一种潮流,至今谁能道明,就是这样唱不清的歌词里,却开拓一个音乐上的新时代,后来我才知道的R&B风格,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具备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的。

自打杰伦第二张专辑《范特西》问市,一首《双截棍》让杰伦红遍大江南北,那一个耍着双截棍,酷似李小龙的小伙子,带着鸭舌帽不露出眼睛的杰伦,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个人的脑海里。

如果那一年网络像今天这样流行,我估计《双截棍》也会像《最炫名族风》一样成为中国的神曲,迅速传遍全球,只是那个时代就是那个时代。

《开不了口》也让很多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开始开口了,《简单爱》成了很多小情侣最初的感动。

第三张专辑《八度空间》和《范特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把它看作是一种延续,记得那年数字语言成为一种流行,像什么5201314,一时间那用来暗送秋波的纸条上,就多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暗号》,那一年我也有了场青涩之恋,那还是一个当你说出‚约她一起出去买衣服或者一起去爬山,她就会脸红‛的年代,当然了,大部分的情况下还只是这样的。

那一年赶上中考,所以后来很多事情都放下,一心想着学习,包括这场青涩之恋。

现在回想起来,感动和遗憾都像那一天,她能记住你的生日,并且准备在校园广播上为了点的那一首《暗号》却又因广播出了问题没法播放一样,都是美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在当时我的认为的确是一种遗憾,你很单纯,你只知道,不应该谈恋爱,你只知道要好好学习,因为大人和老师都这样讲的。

我的故事没那么童话,可童话也是真实存在的,我身边到真有几对,一对是从初中到高中到工作一直在一起,中间有些波折,但今年也结婚了;一对是高中毕业后男方去当兵,女方一直等待,到去年也结婚了;一对是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都在一起,今年也打算结婚。

以至于后来到了高中的时候特别爱唱那首《回到过去》。

可在这里要告诫可能会看到这篇文章的学生们,至少初中高中来说,谈恋爱是会影响学业的,有些东西可以去尝试,到要懂得控制。

扯得远了,下面继续回到JAY。

二、与JAY音乐有关的高中时代(2003-2006)2003杰伦第四张专辑《叶惠美》出来的时候,我已经上高中了,这张专辑里杰伦做了一个改变,而这种尝试也开拓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另一条先河-中国风。

一曲《东风破》,谁在用琵琶弹奏,诗一样的歌词加上中国传统元素,复古的风格引起了很多中老年人的喜爱,就连我们年级主任也时不时的在课堂上跨谈一番。

同年还有一部电影上映,名字有点扯《寻找周杰伦》,内容更扯,直到看到最后才看到杰伦的身影,不过里面两首主题曲《轨迹》、《断了的弦》还是蛮好听的。

杰伦的歌其实有点难唱的,特别是快歌,因为他不是那种朗朗上口的歌曲,而是节奏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再加上说唱部分也较多,所以到了高中以后你会发现那些能够RAP几句的人都挺潮的,也很有范儿的。

有一次,一个叫流星的家伙,正好在走廊上碰到,发现他一边甩手,一边唱着:‚你说你说,分数怎么停留,一直在停留,为什么我女朋友场外加油,你却让我出糗。

‛当时真有种想打他的冲动,哈哈,不过,这在当时确实让很多人羡慕的。

那个时候,大概接触的人喜欢JAY的人多了,发现这里面还会有细分,有些人特别喜欢那种很热的歌曲,以这张专辑为例,比如《东风破》、《晴天》、《三年二班》,有些人喜欢《以父之名》、《双刀》这样的快歌,也有些人喜欢《你听得到》、《他的睫毛》、《梯田》这样的相对偏门但却感觉越听越有味的歌曲,我就属于这第三类。

从第五张专辑《七里香》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到杰伦很忙了,各种代言,各种广告歌曲,那时候起很多人会经常听到一种声音,杰伦江南才尽了。

我们不妨用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制片公司总是要赚钱的,尤其是中国这种盗版横行的音乐市场,专辑的附加值当然是被提升的越大越好,也许杰伦有他的无奈,但合约在那里,唱片公司争取更大的利益也是事实,但这些商业因素消费了歌迷的认知度和积极性也是事实。

也恰好是这一年,不少同学开始有了手机,嗯,接受彩信的算是高级的了,感觉移动公司市场敏感度还是颇高的,找杰伦主打的《我的地盘》作为广告歌曲,算是真正开拓了动感地带在大学校园的市场。

那时候手机店开始在国内盛行,到处可以听到杰伦的歌曲。

网络游戏也很盛行哦,通宵打CS的有木有,网吧包夜打泡泡堂的有木有,传奇里群殴的有木有。

或许是杰伦,也或许是唱片公司的意识,也或许是这一年杰伦第一部接拍的电影《头文字D》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第六张专辑《十一月的萧邦》取消了更多的广告歌曲,也是第一次专辑推迟到11月才出来,整张专辑质量还是不错的,打消了很多人认为杰伦才尽的念头。

这一年杰伦更忙了,当然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专辑,电影,演唱会都收效甚佳。

我感觉这一年应该才算是杰伦真正意义上的跨时代,从这一年后,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杰伦在造型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事业的方向上也开始把影视作为一个重点。

唉,影视上我还是不想讲太多,还是回到专辑上吧。

一首《发如雪》再一次把中国风掀至高潮,悠然的旋律,婉转的曲调融入R&B风格,大爱啊,不得不感慨杰伦的音乐才华,听着这样的歌仿佛感受到古人的归来,披着蓑衣,绵绵细雨下,唱尽多少风雪。

在手机刚在年轻人手里流行的时候,一首《浪漫手机》捕捉了谁的心绪,你可以说它引领了一种潮流,也可以说它更随了一个时代,总之它与你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息息相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