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学总结
现代光学课已经匆匆结束,经过李老师半年的授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对所学内容总结如下:
一、光线光学
1.1费马原理:
费马原理:光线将沿着两点之间的光程为极值的路线传播。
费马原理导出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凸透镜凹透镜成像等.......
1.2哈密顿光学:
哈密顿光学:根据费马原理推得描述光线传播路径的方程,并且把分析力学中的一套研究质点运动轨迹的方法搬到光学中来,这种方法称为哈密顿光学。
适用范围:适合于研究光在折射率连续分布(非均匀)的介质中的传播。
1.3几何光学到波动光学的过渡:
光线量子力学:光纤通讯、集成光学—→光线量子化理论,适用于限制在有限厚介质薄膜中定向运动的光场量子化。
光线量子力学原理:在光线力学的基础上,接量子力学的一般原则,对力学量量子化,可以得到光线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光线量子力学的意义:
①解释光纤通讯、光集成的理论和技术,光在致密介质中传输的新现象发生,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元器件的出现
②可看成光的一种理论模型——“流线”波粒二象性。
二、波动光学
2.1单色平面波:
(1)单色平面波的波函数:一般地,当平面波沿任意方向传播时,其正向传播的电矢量可表示为:
或
(2)单色平面波等相面及相速度: 波矢量k 与位置坐标矢量r 的点乘 反映了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相位延迟大小,故
通常将 为常数的空间点的集合称为等相(位)面。
等相面沿其法线方向移动的速度 称为相速度,其大小为: (3)单色平面波K 、E 、B 的关系: 平面波的电场强度矢量E 与波矢量k 正交,故平面电磁波是横波。
磁感应强度 B 也与与波矢量 k 正交,也表明平面电磁波是横磁波。
同时E 矢量与 B 矢量也正交,表明平面电磁波是横电磁波。
E ,B ,k 三者相互正交,构成右手螺旋关系。
(4)平面波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尽管电矢量与磁矢量的振幅相差很大,但平面电磁波的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相等,各占总能量的一半。
ikr
r E e 0E()=E r E cos k r 0()=()k r φνdr v dt φ=k r
在自由空间中,平面光波的能流密度S 的大小等于其能量密度乘以其相速度,方向与波矢量k 一致。
在光频波段,通常把平均能流密度称作光强度,并以I 表示。
2.2球面波和柱面波:
如果在真空中或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的O 点放一个点光源,容易想象,从O 点发出的光波将以相同的速度向各个方向传播,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电磁振动所到达的各点将构成一个以O 点为中心的球面,如图所示。
这时的波阵面是球面,这种波就称为球面波。
柱面波是一个振幅相同且无限长的线光源发出的光波,它的波面具有柱面的形状, 其等相位面和等幅面均为对称于轴线的圆柱面,故称为柱面波。
2.3光波场的色散:
色散现象的实质是光波电磁场与介质分子作用的结果
(1)洛伦兹色散模型:
洛伦兹认为,物质分子是由一定数量的重原子核和外围电子构成的复杂带电系统。
该系统的特征是:一方面,正负电荷数目相等,但一般情况下各自中心不重合,相当于一个电偶极矩;另一方面,电子因受核子作用而被束缚于平衡位置,因而又相当于一个线性弹性振子。
这就是说,物质分子可看作是一系列线性弹性电偶极振子的组合。
(2)亥姆霍兹色散方程:
(3) 塞尔迈耶公式:则亥姆霍兹色散方程简化为
(4)柯西公式:
(5)群速度和相速度:
可见合振动是一个受 低频调制且频率为 的复色平面波。
随着该平面波以平均相速度 向前传播,调制波也以 的速度向前传播。
该速度反映了光波能量的传播速度,故称之为光波在色散介质中的群速度 ,为示区别,常常又将相速度用 表示。
三、光的偏振 3.1 光的偏振:
在光学中,习惯上把电场的方向定义为偏振方向。
如果光波的电场矢量在空间无规律地迅速变化,不显示出任何方向性,这种光称为非偏振光,或自然光。
如果电场矢量的端点在空间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光称为偏振光。
(1)线偏振和圆偏振:如果振幅 和 是常实数矢量,那么称波是线偏振的或平面偏振的。
对于这样的单列波,其电矢量在一个给定点上大小不变,但却以角频率旋转,这种类型的波称为圆偏振波。
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横平面上,电矢量的端点的轨迹是椭圆,这种光称为椭圆偏振光。
3.2 光的偏振态:
(1)琼斯矢量: 1941年,琼斯(Jones)引入了一个矢量表示式,即用两个正交分量构成的列矩阵表示一个平面矢量,故称为琼斯矢量。
可以用琼斯矢量、矩阵等表示偏振光。
(2)正交偏振:设有两列偏振态由复矢量振幅
和 表示的波,如果 则称这两列波是正交偏振的,式中星号表示复数共轭。
ω
∆0ω00/k ω/k ω∆∆g v p
v 0E 0
H 1E 2
E 02*1=⋅E E
四、光波导:
4.1两个波导的耦合:
两个波导的耦合:同方向耦合、相反方向耦合。
4.2定向耦合器:
相邻光波导的导模之间所进行的功率交换称为光学定向耦合(也称方向耦合)。
光学定向耦合器是由两个相近很近并且相互平行的光波导组成的。
多个相距很近并且相互平行的光波导构成定向耦合器阵列。
定向耦合器在波导光学中有广泛应用。
定向耦合器分类:平板波导定向耦合器、矩形波导定向耦合器
4.3棱镜耦合器:
棱镜耦合器在导波光学实验室中常用于实现光束-薄膜波导的耦合。
用夹具将一高折射率的棱镜压在平板波导上,棱镜底部与薄膜的表面之间有一很窄的空气间隙(或折射率匹配液),构成棱镜-波导耦合系统。
棱镜耦合器:输入耦合器、输出耦合器
五、非线性光学:
5.1二阶非线性光学:
(1)在激光问世之前,光学介质被认为是线性的。
自1960年激光问世以来,出现了高光强、高单色性的相干光。
激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将引起显著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1961年,用694.3nm的激光聚焦在石英晶片上,使输出光中出现347.15nm的二倍频光.从此开创了非线性光学时代。
在所谓非线性光学介质中,介质的折射串n和吸收系数α依赖于光强;波的叠加原理不再成立,光通过非线性介质后的频率可以发生变化;在非线性光学介质中,光波可以控制光,即某一光场可以与其它光场发生相互作用,也可以与自身发生作用。
(2)非线性光学产生原因:按照介质的偶极子模型,如果引起极化的光场强度远小于原子的内电场强度,极化可看作是线性的,即成立。
然而当光场强度接近原子的内电场时,介质的极化强度应由光场的泰勒级数展开式表示,即:
上两式中的第一项是线性极化项,描述线性光学现象;其他项是非线性极化项,描述非线性光学现象。
它们是描述非线性光学介质的基本方程。
(3)介质分类:如果将极化强度P看作是介质对光场E的响应函数,那么以上两方程是描述介质对光场瞬态响应的关系式,即t时刻的光场E(t)引起t时刻的极化P(t)。
这种对光场作出瞬时响应的介质称非色散介质。
若介质的极化率是频率的函数,这种介质称色散介质。
5.2三阶非线性光学
(1)对于具有中心对称性的介质,其非线性极化由三阶项描述:
这样的介质称为三阶非线性光学介质。
(2)光学克尔效应:在二次电光效应中,人们把正比于外电场平方的折射率变化称为克尔效应,所以将正比于光强的折射率变化称为光克尔效应。
这种效应是光的一种自感应现象,光的相速度自洽地受自身光强所调制,从而显示出各种有趣的非线性光学现象。
(3)二波混频:频率分别为波矢分别为kl和k2的两列平面波同时入射在三阶非线性光学介质中,在介质中将引起三阶非线性极化。
其实部将引起二波相位耦合;虚部将导致二波的振幅耦合。
(4)四波混频:三列不同频率的光在三阶非线性光学介质中传播,并不发生相互耦合,除
非有第四列波也同时存在。
背向四波混频组态是一种形式简单.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四波混频形式,由它可方便地产生出信号光的相位共扼波。
如果四列波的频率相同,其波矢又满足k2=-k3,k4=-k1,那么这种四波混频称为简并背向四波混频。
5.3非线性波方程:
(1)非线性麦克斯韦波方程
(2)约化波方程或稳态波方程
(3)标量波方程
(4)振幅慢变化近似下的非线性标量波方程
(5)振幅慢变化近似下的非线性标量波方程
(6)各项异性介质中的非线性波耦合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