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李玉佳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李玉佳


.
10
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方法
• 对于意识不清者,操作者用一手的拇指与食指将 患者的上唇齿与下唇齿分开,另一手将口咽通气 管从后臼齿处插入,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准确
• 测试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以手掌放于通气管外侧,于呼气期感觉是否有气流 呼出,或以少许棉絮放于通气管外,观察其在呼 吸中的运动幅度,此外还应观察胸壁运动幅度和 听诊双肺呼吸音
①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从门齿至耳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合适的口咽管应该是:口咽通气管末端位于上咽部, 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使下咽部到声门的气道通畅。 因此,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 因为口咽管太短不能经过舌根,起不到开放气道的作用, 口咽管太小容易误入气管。
②口咽通气管应有足够宽度,以能接触上颌和下颌的
并发症
精心护理
.
应激性反应 窒息
烦躁不安
18
护理要点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湿化
监测生命体征
口腔护理
.
19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保持管道通畅
及时吸痰,清 理呼吸道,防 止误吸,甚至 窒息。吸痰前 后吸入高浓度 氧,达到清理 呼吸道的目的 。
加强呼吸道湿化
口咽管外口盖 一层生理盐水 纱布,既湿化 气道又防止吸 入异物和灰尘 。
.
21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效应
口咽通气管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简单、快 捷的方法,同时放置口咽通气管可以减少病人口 腔及气道粘膜的损伤,并防止舌后坠,有利于吸 痰,另外安置口咽通气管时,由于刺激咽部,通 过兴备迷走神经可降低血管压力和减慢心率,对 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降低血压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
22
口咽通气管的临床效应
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病情 变化,随时记 录,并备好各 种抢救物品和 器械,必要时 配合医生行气 管插管术。
.
20
口咽通气管的护理要点
口腔护理 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
2~3h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 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 换下的口咽管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1
2
3
4
提高
节省

有效
抢救
急救

预防
速度
人员

舌后
和质
体力



广.Biblioteka 23.24
.
15
.
16
口咽通气管的放置技巧
• 对于清醒患者,如不配合张口,切勿急于强行插入或撤出, 一定要耐心说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 操作中重视与患者交流,按照正确步骤放置,吸痰时注意 鼓励患者做咳痰动作
• 放置成功后,妥善固定好,以免脱出。
.
17
口咽通气管的并发症
悬雍垂损伤 门齿折断 咽部出血
• 检查口腔,以防止舌或唇夹置于牙和口咽通气管
之间
.
11
.
12
.
13
.
14
口咽通气管的固定
置管成功后,传统的固定方法为,用胶布交叉固定于面颊 两侧,由于胶布受潮后,粘性下降,易于脱落,再者因胶布 紧贴皮肤,粘住病人的毛发而产生不适感,甚至有些对胶布 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针对这些原因, 郑泓等将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个 小孔,用绷带穿过这两个小孔,将绷带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 解决了胶布固定存在的缺点。
.
3
口咽通气管的适应症
尚存自主呼吸
无咳嗽反射
先决条件
紧急状况
.
4
手法开放气道
患者平卧,肩部垫高
舌体前移,带动舌根抬高
加大舌根与咽喉壁空间
.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5
口咽通气管的结构
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
6
临床型号的选择
随着口咽通气管型号的增大,其形状和长度逐渐增加, 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
2~3颗牙齿为最佳
.
7
.
8
.
9
口咽通气管的插入方法
•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管
•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 放平床头,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使上呼吸道三轴 线(口、咽、喉)尽量一直走向
• 清洁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将通气管的咽弯曲 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后壁分开;另一种 为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其旋转 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下面压住舌 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 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方法
普外科 李玉佳
.
1
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为一种非 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最简单、有效且 经济的气道辅助物,近年来各大医院已 应用于临床 。

.
2
口咽通气管的适应症
1 呼吸道梗阻的患者 2 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便于吸引 3 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 4 同时有气管插管时,取代牙垫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