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4):212~216Acta A 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刘占德,刘光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在对SCI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与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对广大科教人员在确定投稿方向、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SCI;科技论文;写作;投稿中图分类号:G255.2;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389(2006)04-0212-05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CI-oriented S cientific PapersLIU Zhan-de and LIU Guang-zhe(Northw es t A&F University,Yangling,S haanxi 712100)A bstract:Based o n the systema tic analy sis of SCI,interview s with o r surv ey of the autho 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w hose scientific paper hav e been collected into SCI,some critical issues with the source journals for SCI collectio n such as criteria,to pic selection,fo rmat o f w riting and co ntribution of paper fo r publication are fully addressed,providing a guideline o r reference fo r teache rs and re-searche rs to w rite regulated scientific pape rs that can be collected by SCI.Key words:SCI;Scientific paper;Writing;Paper contributio n 美国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同行专家评估制度,从而使SCI收录的文献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通过它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lndex),使科教人员既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科学研究前沿,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引文链接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动态。
SCI这一突出的特点,决定了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1]。
大学、科研机构、个人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及被引用的次数,基本可以反映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能力与学术水平。
为此,我国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211”和“985”高校,在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科学研究竞相与世界最新科学R&D前沿同步,学科建设和发展力争与国际接轨。
这就要求借助SCI 这一世界级高水平学术平台,发表和展示最新学术观点与科研成果,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因此而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很多高校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学位、甚至授予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
然而,不少科教人员并不了解掌握SCI,缺乏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投稿、写作、提高SCI论文命中率等方面深感困惑和迷茫,致使许多科研成果、不少很有造诣的学术见解不能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交流。
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对SCI收录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收稿日期:2005-11-01 修回日期:2005-12-28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占德(1965-),男,陕西横山人,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科技情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工作。
式对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试图为广大科教人员在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1 SC I源期刊标准SCI选刊的理论依据是“80/20”的Pareto定律,即一个学科80%的信息密度大、引用率高的论文集中在20%的期刊上,在20%的重要期刊上刊载了80%以上的重要研究成果。
为了充分体现“80/20”规则,SCI源期刊的选择十分严格,它规定编辑的使命就是识别和评价新的重要期刊并从数据库中删除已经不重要的期刊。
SCI源期刊的评价每两周进行一次,每年对2000种新期刊进行评价和选择,入选率为10%~12%[2]。
已选上的期刊也在不断接受评价,以确保其高水平和高相关度。
SCI有一套保密的选刊技术体系、统一的过程和严格的选刊条件,主要依据下面三方面的技术指标综合决定。
1.1 SCI源期刊规范化程度 刊物出版是否及时准期?是否遵循国际编辑惯例(是否有最优的期刊名称、最优的文章的名称和文摘、详细的参考文献著录信息、规范的作者的联系方式)?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英文信息(提供英文的文献名称、文摘和关键词)?是否有英文的引文(参考文献)?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刊物作者及其引文作者源于多个国家)?是否为Pee r Review ed(同行评审期刊)等。
1.2 引文数据分析 使用引文数据来评价和选择期刊是SCI独特的方法。
SCI主要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评价并选择期刊。
当然所评价的期刊必须是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或者是尚未收录但出版多年且被ISI收录期刊所引用的出版物。
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说明期刊的影响越大,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就越高。
影响因子的表述如下:影响因子=“前两年所发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5]可以看出,影响因子实质上是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影响因子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期刊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取决于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
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无疑是重要的期刊。
目前,SCI源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 r,以下为IF)一般取值范围为1~51。
1.3 专家评判 SCI编委会21名成员中两名是诺贝尔奖金得主,编委每年根据订户、期刊编辑、出版者等各方面对期刊的取舍意见,对期刊进行综合评判。
SCI收录论文的前提是刊载论文的期刊为SCI的来源期刊。
也就是说只有发表的论文属SCI来源期刊上,才有可能被SCI收录。
但SCI 有严格的选用期刊标准和选择论文的标准,每年都要对所选用的来源期刊进行调整。
因此,即使是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不是每篇都被收录,高质量、高水平、符合国际规范、具有创新意义的论文,才是SCI选择的真正目标对象。
了解SCI源期刊标准,目的在于指明投稿方向,但为了提高稿件的SCI命中率,还得从科研选题入手,把好论文写作质量关,熟悉掌握SCI 论文投稿发表的基本步骤和具体要求。
2 选题命题SCI学术论文,选题命题一定要新颖。
“一篇文章的接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是,你的文章就会被SCI接收”,“论文命题新颖,研究内容创新,提出的想法新,想问题的角度也不墨守陈规的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最大”,几乎所有SCI高产作者都是这样认为的。
他们发表SCI论文共同的体会是论文写作将近2/3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文献调研和选题命题上。
事实上,SCI对论文原创性、新颖性的追求是第一位的,同行专家评审首要关注的是论文是否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是否是切合时代要求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或具有特殊意义领域的研究。
对于科研成果,则需要从科研项目的立项、试验设计及实施开始着手,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发表于SCI收录的学术刊物,并尽量发表于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刊物。
我们在评价一个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时往往用四个层次来表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
相对应地,承载这四个学术水平层次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可发表于四种层次的国际学术刊物:第一类是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重大突破性研究及其相应论文,这些论文可发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级的学术期刊,IF一般大于10;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关于PCR及RNAi的论文就分别率先发表于Science和N ature。
第二类是在某个具体的学科领域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的研究及其相应论·213·4期 刘占德等: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文,这些论文可发表到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权威国际学术期刊,亦可发表于在本学科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IF 大于5。
例如我国SA RS 及禽流感的学者分别将论文发表于The New Eng 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及Proceeding 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nited Sta tes of A meri -ca [1]。
第三类是处于某个学科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及其相应论文,可发表在本学科有一定影响的期刊,IF 大于2。
第四类即是应用某一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来解决特定国家、地区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及相应论文,如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方面的论文,它具有区域独特性,比较容易被SCI 源期刊接受发表,此类期刊IF 小于2。
因此,科研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的立项、试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中,要着重考虑项目的高起点、创新性、先进性。
另外,课题的可持续性也值得注意。
课题持续性既包括内容的持续性,也包括技术方法的持续性。
课题的可持续性可形成系列研究,对高水平论文的持续产出有极大的作用。
可通过合作研究,突破一点之后向纵深发展,从而使课题研究工作自成系列,研究成果成片成面地产生。
3 论文写作有资料显示,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在Na -ture 、Science 上发表论文115篇,而我国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8所国内一流大学总共才发表6篇,差距之大可见一斑[1]。
可以把这归因于科研经费不足、项目创新性不够、科技人员科研素质不是很高等等,但用不是母语的英语来写作以及不太熟悉SCI 科技论文规范等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