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古文段落翻译☻任课老师:程亚恒(共7篇文章,8个段落,5页。

◎邢超收集整理。

2020年5月16日星期六)------------------------------------------------------------------------------------------------------------------------------------------ 目录:1、《晋灵公不君》2、《齐晋鞌之战》3、《冯谖客孟尝君》4、《孟子·许行》5、《论语·阳货》6、《江乙对荆宣王》------------------------------------------------------------------------------------------------------------------------------------------ 1、《晋灵公不君》【原文一】犹不改。

宣子骤谏(1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14)。

晨往,寝门辟矣(15),盛服将朝(16)。

尚早,坐而假寐(17)。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8)。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释义】(13)骤:多次。

(14)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

贼:刺杀。

(15)辟:开着。

(16)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17)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18)主:主人,靠山。

【参照释义】犹【还,hái,仍。

】不改。

宣子骤谏【骤:多次。

(本义马快走。

)】,公患之【患,厌恶。

】,使鉏麑贼之(14)。

【鉏麑(chú ní):晋力士。

贼,杀(动词)。

上“之”字指骤谏,下“之”字指赵盾。

】晨往,寝门辟矣(15),【寝门:卧室的门。

辟:开。

】盛服将朝(16)。

【盛服:正其衣冠,也就是“穿戴整齐”的意思。

】尚早,坐而假寐(17)。

【假寐:不脱衣冠瞌睡。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8)。

贼民之主,不忠【(忠,忠诚)】;弃君之命,不信。

【信:守信用。

】有一于此,【在不忠不信中有一样。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触:撞。

】(注:【】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27页,【】内的()参照古汉老师教科书上的札记。

)【翻译】晋灵公仍然不进行改正。

宣子多次进柬。

灵公讨厌赵盾,谴使刺客杀赵盾。

早晨,寝室的门打开后,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看时间还早,和衣闭目养神。

刺客退出后,感叹说:“不能不恭敬啊,百姓的好官,杀一个好官,是不忠;不完成天子的命令,是不信。

在这不忠不信中占有一样,不如死啊!”撞槐树自杀了。

【原文二】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5)。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36):“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37),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38)!‘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9)。

’其我之谓矣。

”【释义】(35)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

(36)大史:太史,掌纪国家大事的史官。

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

书:写。

(37)竟:通境,边境。

反:通“返”,返回。

竟:同“境”。

贼: 弑君的人,指赵穿。

(38)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

(39)怀:眷恋。

诒:同‘贻”,留下。

伊,语气词。

【参照释义】乙丑,赵穿攻【当为“杀”字之误。

依王引之说,见《经义述闻》。

】灵公于桃园(35)。

【桃园:灵公的园囿。

】宣子未出山而复。

【山:晋国国界处的山。

复:回来。

】大史书曰(36)【书,写,指记事。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下杀上叫弑。

太史这样记载是为了维护宗法社会的正统思想和等级观念。

无论国君如何无道,也只可谏,不可杀,弑君就是大逆不道。

史官以此为记事的准则,当然不会写出真正的历史。

】以示于朝。

【把上面的话拿到朝廷上公布。

】宣子曰:“不然。

”【不是这样。

然:代词。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竟,国境,边境。

后来写作“境”】,反不讨贼(37),【反,返回。

讨:讨伐。

贼,大逆不道的人,这里指赵穿。

】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38)!‘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9)。

’其我之谓矣。

”【杜预说这两句是逸诗。

可能引自《诗经·北风·雄雉》……,赵盾引这两句的意思是: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

之,介词。

怀:眷恋。

诒:通‘贻”,给。

伊,指示代词,那个。

戚:忧。

】(【】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29页)(35)【翻译】宣公二年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院杀了灵公。

赵盾出奔还没有走出晋国,听到灵公被杀就回来了。

晋太史董狐说:“赵穿杀了君”。

要宣示给别人看。

宣子说:“不一定”。

对话说:“你是正卿,逃亡不出国境,返回朝廷后不讨伐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杀的是谁杀的?”赵盾说“呜呼!我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大概就是指我这样的人说的吧!”孔子说:“董狐,是一个好的良史,只述事实。

赵盾,是好的正卿啊,只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啊!可惜,没有避免了弑君的名号啊!”2、《齐晋鞌之战》选自《春秋左传注·成公二年》(中华书局1990年版)。

鞌(ān),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偏西。

【原文】韩厥(1)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2)!”故中御而从齐侯(3)。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4)于车下。

射其右,毙于车中。

綦毋张(5)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6)之,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7)【释义】(1)〔韩厥〕晋国大夫。

下文的子舆是韩厥的父亲。

(2)(旦辟左右〕早晨乘车时避开左右位置。

古代军制,主帅立于兵车中,战鼓之下,若非主帅,则御者在中,尊者在左。

韩厥为司马,应在车左。

辟,通“避”,下文“且惧奔辟”中“辟”字与此同。

(3)〔故中御而从齐侯〕因韩厥梦其父告之应避开左右,故他代御者立于中央执辔。

(4)〔越〕坠落。

(5)〔綦毋(qíwú)张〕晋国大夫,綦毋是姓。

(6)〔肘〕这里用作动词,用肘制止。

(7)〔韩厥俛(fǔ),定其右〕指韩厥俯身,挡住车右的尸体,使其不至于坠下。

俛,通“俯”,俯身。

【参照释义】韩厥(1)梦子舆谓【谓,告诉。

】己曰:“旦辟左右(2)!【旦,早晨。

辟,避开,……。

古今字。

左右,指兵车左右两侧。

……】”故中御而从齐侯(3)。

【中御,指韩厥代替御者,立在车的中央御车。

韩厥非主将,本应居左。

从,追赶。

】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越(4)【坠】于车下。

射其右,毙于车中。

【毙:扑倒】綦毋张(5)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请允许我搭你的车。

寓,寄,指附搭。

】从左右,皆肘(6)之,【站在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因为綦毋(qíwú)张是寄乘,所以说是“从”。

肘,用如动词。

之,指綦毋(qíwú)张。

】使立于后。

韩厥俛,定其右。

(7)【俛,同“俯”,低下身子。

定,放稳当。

其右,指原来的在右边被射倒的人。

】(【】内参照《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主编:王力32页)【翻译】(头天夜里)韩厥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

”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

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他是个君子。

”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

”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

綦毋张的兵车坏了,跟着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

”上车后,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

韩厥低下身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

3、《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翻译】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出:拿出。

记:通告,文告,一说指帐簿。

诸客:众门客,可译为“门客们”。

诸,作定语,表示某一范围的全体。

〇门下诸客,写问的对象。

“谁习计会(kuài),能为(wèi)文收责(zhài)于薛者乎?”习:熟悉。

计会:会计工作。

为文:给我。

文,孟尝君自称其名。

责:同“债”,指借出的钱或物。

【债务,债款,后来写作“债”。

】薛:齐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藤县东南,是孟尝君父亲的封地。

为孟尝君所继承。

者:与“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构成名词性“者”字短语,作谓语。

乎:吗。

〇写问的内容、目的。

收责于薛,是孟尝君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下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冯谖署曰:“能。

”署:签名。

曰:这里有“写道”的意思。

〇“能”,反映冯谖的胸有成竹,与上文之“无好”“无能”比照鲜明。

下文的内容都围绕这个“能”字着笔。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怪之:以之为怪。

怪,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下文“怪其疾也”的“怪”用法同此。

之:代冯谖。

也:呀,表疑问和惊诧的语气。

〇从孟尝君的心理活动和谈话,写出他对冯谖毫无印象,而这个全无名气的冯谖居然自认为“能”完成收债于薛的重任,他自然为此感到惊奇。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就是唱那“长铗归来”的人啊。

】乃:就是。

夫:指示代词,那。

这个“夫”,突出唱“长铗归来”是他的特点。

也:表解释语气。

〇与上文三弹三歌相呼应。

对左右的笑谈轻薄,描绘得淋漓尽致,其讥讽鄙夷之情,溢满字里行间,行文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孟尝君笑曰:〇三笑。

这是欢欣的笑,为得到急需的人材而笑,与开头“笑而受之”的笑,感情基础不一样,与“左右皆笑之”的笑,更无相同之处。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我对不住他】未尝见也。

”果:副词,果真,果然。

负:对不起。

之:他,代“客”(冯谖)。

未尝:副词性结构,不曾。

〇客果有能也,与上文“客无能也”相对照。

请而见之。

通过特意的邀请接见他。

谢曰:谢:道歉。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nuò)愚,沉于国家之事,倦于事:被琐事搞得疲劳。

【愦于忧:因忧虑搞得心烦意乱。

愦,心乱。

】性懧愚:天性懦弱愚呆。

这是孟尝君的自谦之辞。

【懧:同“懦”,懦弱。

】沉:沉溺,有“陷在……”的意思。

于:前两个表被动,可译为“被”;后一个表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在……(中)”。

开罪于先生。

开罪:得罪。

于:表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可不译出。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不羞,不以为羞。

】羞:意动用法,认为……是羞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