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经传释词》是清代王引之所著的虚词著作。本书收录虚词一百六十个,按照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本书只从西汉及其以前的古籍中选取例句。对於虚词的一般用法,解释从略;对於虚词的特殊用法,旁征博引,反覆求证,详加阐述,颇有创见。查阅它,可以了解虚词在两汉及其以前时期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特殊用法。
3.所谓指事,就是运用象征性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的造字方法。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1.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
爱:
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6.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戎狄之与邻:
17.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引领:
18.昼夜勤作息。
勤:
19.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之:
20.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颇:
2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7.两个音节连缀表义的单纯词叫做连绵词。又叫“联绵字”、“连语”、“謰语”等。如:参差、彷徨、优游、颠沛。
8.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素组成,其中只有一个词素表词义,另一词素只起陪衬作用,不表示词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中“园圃”义偏于“圃”,而“园”之起陪衬作用。
5.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则活用为动词。 [ ]
6.“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中“妻子”是偏义复词。 [ ]
7.作后置定语的词或词组,一般只能是表示修饰意义的。[ ]
8.隶书是汉字发展演变史第一次由政府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
9.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 ]
10.“犹”“谓”都是古人用于注音的术语。 [ ]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9.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一动作行为的施事者,叫做使动用法。简单地说,就是主语使宾语动。如:“齐桓公合诸侯国异姓。”中“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国异姓”意为“使异姓建立国家”。
10.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怎么样,或者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叫做意动用法。简单的说,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动。如:“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中“鱼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鱼肉之”即“把他当作鱼肉”。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平平仄 C.仄仄仄平平 D.平平仄仄平
二、判断题:
1.所谓黏,就是下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
2.由连词“而”连接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 ]
4.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 ]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4.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如:岳嶽、体體、仙僊、杯盃、绔袴。
5.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有本字不用,而用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用来替代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被借用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如:“蚤”与“早”,常通假,“蚤”是通假字,“早”是本字。
11.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这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这类注释常常旁征博引,罗列大量材料,证发经注;但有时不免烦琐冗长,使人目眩。
12.反切是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具体方法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如:攀,普班切。
16.C17.D18.D 19.D 20.C21.C 22.C23.A24.A25.C
二、判断题:
1.× 2.√ 3.√ 4.×5.×6.× 7.√8.×9.×10.× 11.×12.√
三、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文字学著作。本书收录篆文935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部首。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
35.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书:
36.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37.之二虫又何知?
之:
3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39.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
交通:
40.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是:
41.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6.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及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D5.B6.B7.A8.A9.D10.A11.D12.C 13.C 14.A15.B
谁敢怨:
22.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
见留:
2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之:
2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骨肉:
2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劝:
2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
27.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
给:
2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2.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3.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于子墨子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鲁有昆弟五人者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A.修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2.“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中“土”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 ]
A.表示对人的态度B.表示方位处所
C.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D.表示工具或依据
23.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揭:
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恨:
3.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防:
4.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
其:
5.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
6.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贱: 贵:
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A.宀B.厂C.示D.邑
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
A.泪淚 B.早蚤 C.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