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麻雀人教(部编版)317、《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内容中体会老麻雀为了维护小麻雀表示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示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课时:第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
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
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种少见的故事。
(二)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维护小麻雀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
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这里,“野物”指什么?(“……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
“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区分气味。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4.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假如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标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示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身相比怎样的敌人?(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示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身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
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
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1).“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捍卫自身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
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示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2).“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身的平安而丢下自身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
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五)学习课文第三段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六)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七)拓展延伸,生谈体会。
五、板书设计【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麻雀》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麻雀人教(部编版)4《麻雀》教学目的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赞美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的思想感情,激发在困难和险阻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搏斗”、“无可奈何”等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理解、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继续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方法及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感情朗读磁带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注意:我问的是“伟大”而不是“最大”。
)(学生可以有多种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一)读预习,想想预习告诉了我们什么?(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后面几句提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二)按提示给课文分段1.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展?最后哪几个自然段写结果?(第一段:1~3自然段。
第二段:4~5自然段。
第三段6~7自然段。
)(三)指导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说说上课书学过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2.学习新的方法。
①读第一段。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段意:猎狗随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从巢中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②读第二段。
思考:写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怎么样)?(段意:写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了小麻雀。
)③读第三段。
思考:事情结果怎样?(用谁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回答。
)(段意:写小麻雀得救了,猎狗被带走了。
)(四)引导学生悟出方法。
1.想想“按事情发展顺序”这种叙事方法的课文,我们如何概括段意更快更好?(用“谁、在哪儿或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把生字读正确第二课时一、激情入境,逐段学习,悟出方法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同学们有很多看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后,看看在老麻雀与小麻雀之间这种伟大的力量是什么,就会得出统一答案了。
再有我们还要学习这篇文章如何把这件事写具体的方法。
(一)读第一段。
1.回答:“这段写什么?”(再把段意复习一遍)“我的猎狗是怎样发现前面有猎物的?”(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好像……)2.比较句子:以上两句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好,因为用“突然”、“悄悄”、“好像嗅到”……等词写出猎狗警惕性很高,嗅觉视觉灵敏,动作灵巧等特点;用“好像”说明距小麻雀还有一定距离猎狗就有灵感了,这样写符合实际。
)3.读第三小节,把描写小麻雀刚出生不久的词划出来,说说理由,想想它是怎样掉下来的?从哪看出来的?(呆呆、无可奈何、嫩黄、绒毛)“无可奈何”什么意思?(没有任何办法。
奈何:用反问的形式表示没有办法。
)(理由:以上这些词语:嫩黄、绒毛是对小麻雀外貌的描写。
从这两个词可看出它是刚出生的;呆呆、无可奈何两个词,从神态写出它很弱小,从巢中掉下来被吓呆了;因为它还不会飞,因此这时它没有任何办法。
)(是大风把它从树上刮下来的。
从“风猛烈地摇撼”这句可以看出。
摇撼:摇晃,摇动得很厉害。
猛烈:风刮得很大。
)4.体会作者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对小麻雀描写的作用?与下文的关系?(写风很大,树摇动得厉害小鸟才会掉下来,符合情理。
因此写景要为内容服务,正因为小鸟很弱小,因此它需要别人保护,为下文写老麻雀拼死也要拯救小麻雀做铺垫。
)5.想想这段应读出什么语气?(面临危险,有一种紧张感。
小麻雀很可怜,读出怜悯的语气。
)6.找学生读,体会感情。
(二)学习第二段,悟出方法。
刚才我们了解了小麻雀从巢中掉下来,它将面临什么危险?老麻雀又将怎样做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1.读4、5自然段,说说主要内容。
2.再读第四小节。
想想:小麻雀面临什么危险?老麻雀是怎么做的?划出老麻雀表现的动词,并说说作用。
(面临的危险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就要被吃掉。
)(老麻雀怎么做的:飞、落、扎煞、叫着。
这些动词具体写出老麻雀为保护自己的幼儿而不顾一切的表现。
)3.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可用上一课书学的方法,让学生先缩句再与课文原句比较。
)①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尖叫着。
②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第二组好。
因为用“突然”一词写出老麻雀果断、快速飞下来的情景;用恰当的比喻写出老麻雀面对猎狗凶恶的样子毫不畏惧。
为了孩子,勇猛、果敢地飞下来,像石头一样坚定不移,表示它要与猎狗决一死战的信心是不动摇的。
尽管它与猎狗比很渺小。
“扎煞”起全身羽毛表现它很气愤,用此向猎狗示威,意思是:我不怕你,“绝望”地尖叫,是写它在用尽全力叫着,好像在说:“我不怕你,不许伤害我的孩子,快走开!”第二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老麻雀在危险时刻毫不犹豫,勇敢、坚定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的形象,感人至深。
)4.这自然段应怎么读?(读出老麻雀奋不顾身大无畏的语气。
)5.自由读,体会感情。
再找学生读。
6.悟出方法:谁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表现写具体的?(用具体动词、恰当的比喻、恰当的形容。
)7.我们是怎么学的?①读课文,划动词,体会作用。
②先把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缩写为概括叙述句,再与课文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好?为什么?③再读原文,体会感情。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1.读第5自然段,划出动词,分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