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陆时万吴国芳讲义2

植物学陆时万吴国芳讲义2

与红浮萍共 生固氮,可作生物 绿肥
异型胞
螺旋藻
被联合国粮农 组织推荐为 “21世纪人类最 理想的保健食 品”。
真菌界
Life as a Web of Slender Threads
一、几种常见真菌
1.黑根霉
面包霉变 酿酒
2.酵母菌
酿酒,发面
基因工程的受体菌
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
3.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虫草菌孢子侵染蝙蝠蛾
下一张
4.青霉 (子囊菌纲,青霉菌属)
• 产青霉素 •一些青霉能产生毒素 ,损害神经、肾和肝脏。

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则 应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 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 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 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 关系。人们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作了 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渐臻完善。但直 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 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为什么?
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 1.裸藻门(Euglenophyta); 2.绿藻门(Chlorophyta); 3.轮藻门(Charophyta); 4.金藻门(Chrys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6.褐藻门(Phaeophyta); 7.红藻门(Rhodophyta); 8.蓝藻门(Cyanophyta); 9.细菌门(Bacteriophyta); 10.粘菌门(Myxomycophyta); 11.真菌门(Eumycophyta); 12.地衣门(Lichens); 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rmae)

• • • • • • •
人为分类与自然分类的思想基础
人为分类 林奈根据植物雄蕊数目划分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 这被称为人为分类,由此建立的系统称之为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 达尔文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从而得知复 杂的物种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 能显示它们的血统上的亲缘关系。因而,有了根据植物 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建立的分类系统,称为自然 分类系统。所用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 今天,分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以植物形态学及 解剖学方面的资料为基础,加上植物地理学的知识组成 的。
• 植物分类系统 • 植物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在 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植物 的类群已经灭亡,所遗留的痕迹 只有在地层的化石中存在,而化 石材料又残缺不全,因此,在编 制植物分类系统时存在很多困难。 目前多采用下述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一)低等植物: 1.藻类(Algae) (1)绿藻门(Chlorphyta) (2)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e) (3)硅藻门(Bacillariphyta) (4)褐藻门(Phaeophyta) (5)红藻门(Rhodophyta) (6)蓝藻门(CYanophyta) 2.菌类(Fungi) (7)细菌门(Bacterla) (8)粘菌门(Myxomycophyta) (9)真菌门(Eumycophyta) 3.地衣类(Lichenes) (10)地衣门(Lichens) (二)高等植物: (11)苔藓植物门(Bryophyia) (12)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3)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分裸子植物亚门 (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lmae)。除上列系统外, 也有将藻类植物列为一门。而将藻类中的6个门降为纲,蕨类植物门中的各 纲独立为门,将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独立为门等分类系统。

3、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
• 16个门:藻类植物:蓝藻门、裸藻门、甲藻门、 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红藻门、 褐藻门 。 • 菌类植物: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 • 地衣植物 • 苔藓植物 • 蕨类植物 • 裸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 • • • • • • • • • • • • • • •
天花(smallpox) 麻疹(measles) 流感(flus)
肝炎(hepatitis)
口蹄疫
HOW CAN WE DO?
狂犬病(rabies)
爱滋(AIDS)
……
The Immune System and Vaccines(疫苗)
For the Defense :
How Did Viruses Originate?

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在 欧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herbalist) 和植物学家(botanist)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 371—286BC)等,便开始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 性,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 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 的李时珍(1518—1593)和清代的吴其濬(1789—1847) 最著称。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千余种植 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等五部,和山草,芳草等三十 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 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 和木等十二类。所有这些分类方法,都不是根据植物的自 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就一 二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法,称为人为的分 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
植物学(下册)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第一节、植物界的分类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000万??
500万
200万? 300万
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井然有序
生物的分界
六界系统---------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非胞生物界
二、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 1、植物界数量大;
• 2、植物界变化多。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 50万种以上。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 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 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 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 入手。
三、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
• 1、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起源于细胞生命之前?
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叛逆?
Maybe yes ~~~~~~maybe not~~~~~
原核生物界
Masters of Every Environment
特征:单细胞、原核
一、细菌 1.形态 2.细菌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二、蓝藻(蓝细菌)常见的蓝藻
Ⅰ. Common Shapes of Bacteria


• 一、什么是植物系统学、
• 二、什么是植物分类学
植物系统学
• 亦称“系统植物学”:研究植物之 间的亲缘关系,建立植物界自然系统的 科学。为广义植物分类学的一个方面。
植物分类学
• 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之间的亲 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它与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 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 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古生物学、 生物化学都有密切的关系。
• •

裸子植物门与被子植物门都是以种 子进行繁殖,故称种子植物(seed plant)。
种子植物均能开花结实,所以还有 一个名称叫显花植物(phanerogamae), 孢子植物则没有开花结实现象,故 称为隐花植物(cryptogamae)。
• •


苔藓、蕨类、裸子、被子4门植物, 植物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大多有根、茎、 叶的分化,内部也分化到较高级的程度, 且有胚的构造,大多为陆生,因此,又 合称为高等植物(higher plant),以 与低等植物(lower plant)相比较。

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又合称为 菌类(Fungi)。其形态特征与藻类相似, 但不具光合作用色素,大多营寄生或腐 生生活,是异养植物。 • 藻类和菌类是植物界中出现较早,但 又是比较低级的类型,所以合称为低等 植物。 •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藻类又称为绿 色低等植物,菌类称为非绿色低等植物。 • 地衣门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也属 于低等植物的范围。
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
•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 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 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 的亲缘关系。它是对植物的形态、构造、机能以至个 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作了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后, 所进行的分类系统。 • 人为分类系统:不问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而就形 态上或习性上某些特点作为分类依据的一种分类方法。
• • • • • • • • • • • • 人为分类系统 基础:是其成员的一个或几个经过挑选的 特征 不利: 1、不可能把那些遗传结构相似的植物归 为一类; 2、不可能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 的植物归为一类;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有限资料; 4、不能够结合有关成员的新资料; 5、具有或不具有预见价值。 有利方面: 1、鉴定起来容易;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能够确切分类; 3、它是稳定的,不随我们知识的增加而 改变
几类植物
• • • • • • • • • •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颈卵器植物: 微管植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有花植物): 隐花植物(无花植物):

从裸藻门到蓝藻门,这8门植物又统 称为藻类(algae)。其共同特征为植物 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这种 植物体称为叶状体(thallus)。它们大多 数为水生,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属于自 养植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