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武宁中学仇冬梅
一、课程标准: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知识,对此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导学提纲,对本课的内容已做了提前预习,并且做好了标记,学思结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相融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张衡,张仲景等淡泊名利崇尚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
课前准备:全班分成6个小组
六、教学课时
总用一节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3分钟)(2)学案导学,分组导学(10分钟)
(3)教师点拨,师生释疑(22分钟)(4)当堂巩固,检测评价(10分钟)
七、导学提纲
【教学流程】
导学案
一、填空题
1、日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_____时期的用___做的纸。
在______的一座汉墓里出土的。
_____时候,宦官_____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____、____、____和____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人们把这种纸称为_______.
意义:
2、《______》是成书于_____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
总结了_______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____、____和____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___________。
3、_____前期,洛阳、陇西地震频繁,科学家______制造了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_______。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_______。
4、华佗擅长______,制成全身麻醉剂“______”,编创医学体操“_____”
5、张仲景的成就是:著作《_______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_____和________。
地位:被后世尊称为“_____”
二、检测题
1、下列各项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纸
B、“蔡侯纸”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的
C、东汉时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
2、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
(1)造纸术(2)地动仪(3)麻沸散(4)水排(5)指南针
A、(1)(2)(3)(4)
B、(1)(2)(3)(4)(5)
C、(1)(2)(3)(5)
D、(1)(2)(4)(5)
3、东汉名医华佗最擅长( )
A、采用四诊法来诊断病情
B、重视研究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C、注重保存医案,积累治病经验
D、外科手术
4、思考:
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什么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