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魏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_曹治邦

魏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_曹治邦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总第43期)魏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曹治邦(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魏源是清道光以来著名的山水诗人。

他一生喜好游览,每遇胜景皆有题咏,写下大量描绘祖国山河、形象生动、风格遒劲的山水诗。

本文从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了魏源山水诗所取得的很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魏源;山水诗;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8—4630(1999)04 0031—02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0)进士,官至高邮知州。

和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能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世称“龚魏”。

其诗注重学习“白香山体”,反映社会现实。

著有《古微堂诗集》。

他写的《阿芙蓉》、《筹善后》、《寰海》、《秋兴》等,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反抗侵略的精神。

他一生好游览,每遇胜景常常都有题咏,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山河、形象生动、风格遒劲的山水诗。

陈衍《石遗室诗话》把他列于道光以来“清苍幽峭”一派之中,以为足以羽翼陈沆,“而才气所溢,时出入于他派”。

本文拟就魏源山水诗在表现手法,风格特色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略呈粗浅看法。

魏源山水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山水物象的深入观察和细腻描写。

他不象王、孟那样,以轻淡的笔墨,摹写一种清新自然,恬淡闲适的意境,也不象李白那样想落天外,纵横 ,大刀阔斧,满怀激情地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磅礴的气势;不象苏轼那样“有必达之隐,无难险之情”,“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随手抒写以呈现山容水态的奇情异趣。

而是与大谢和柳子厚一脉相承。

但在描写方法上又不同于前贤,他善于用纯粹写实的手法,将自然山水中的万象,一丘一壑,一情一景真实地描摹下来,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有远景有近景,有全景也有特写境头。

如《岱麓诸谷诗》六首、《嵩麓诸谷诗》五首、《华山西谷》四首、《太行诸谷》四首、《黄山诸谷》二首等,从外到内,既写出了一个个宇宙大空间,又详细展示画面中的特写境头,给人一种山水全景感,整体感。

他的全方位、大范围大笔勾勒山水胜景和游历过程的写法,还常常对山水形象作总体概括性描述和大范围的对比。

他能以极简洁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出自然山水的独特风貌。

如写五岳,用人与鸟类动作比拟,既形象又有高度概性:“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

唯有南岳独如飞,朱鸟展翅垂云大”(《衡岳吟》)。

写水,瀑布也各呈不同色。

如“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石良石良,匡庐之瀑浩浩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天台石梁雨后观瀑吟》)。

在大范围概括对比中又运用了拟人物的表现手法。

魏源山水诗就是这样从对比中抓住所描绘的山水胜景的独特风貌,从整体上给人以祖国山河无比雄奇秀丽和气象万千的美好景象。

魏源山水诗在艺术风格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委婉而有情致、清奇而明畅。

魏源山水诗负气呈才,奔放灵动,大都写得奇古峭丽,既表现出变幻多端的山水形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坎土禀不平之气。

如他写华山的雄奇是:“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

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华山诗》),“苍苍惟一色,不辨云树峰。

浩浩惟一声,不辨风泉松”(《华山西谷》之一)。

既将华山的奇峭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委婉而有情致地表现了诗人历落的奇概和坎土禀不平之气。

又如他写黄山形象是:“一步一面目,千态千苍黔。

只此对两峰,各自殊晴明。

瞬 失向背,尺寸分浓—31— 收稿日期:1999-10-20.作者简介:曹治邦(1941-),男,甘肃通渭县人,现为兰州师专中文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

缥渺变幻中,云气相升沉”(《黄山诗》之一)。

”溪水喜游人,先遣流泉导。

流泉畏出山,十里声先噪”(《黄山诸谷》之一)。

诗中写黄山神奇变幻与诗人的奇情妙趣,维妙维肖,物我交融,浑然一体。

魏源山水诗不崇尚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传统的冲逸、超旷、淡远、空灵的风格,不崇尚谢灵运,柳宗元等山水诗人摹神取象、含蓄蕴藉的特色,而是以一贯的几乎是写实的白描手法,突现山水清奇秀丽面貌。

如《湘江舟行六首》之一:“乱山吞行舟,前樯忽然没。

谁知曲折处,万竹锁屋闼。

全身浸绿云,清峰慰吾渴。

人咳鸥鹭起,净碧上眉发,近水山例青,湘山青独活。

无云翠蒙蒙,烟林尽如泼。

遥青一峰显,近青一峰灭。

眼底青甫过,意中青郁勃。

汇作无底潭,遥空蔚蓝阔。

十载画潇湘,不称潇湘月。

今朝船窗底,饱阅千山山酋萃。

他年载画船,鸥鹭无如缺”。

此诗写诗人湘江舟行中的所见所感。

诗人如行走在山阴道上一样如数家珍地写出舟行中如万马奔腾而过的湘江两岸清脆欲滴,令人望山止渴的重峦迭嶂的迷人风采,同时抒发了诗人完全陶醉其中的奇情诡趣,也流露了诗人他年泛舟江湖,愿与鸥鹭为体的归隐思想。

全诗写得清奇幽深、秀丽峭刻。

魏源的山水诗中还常常呈现出一种清奇浩荡的气势,多写水流、瀑布、云海、月升月沉诸种动态景致。

如《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黄山云海诗》、《庐山纪游》等,都能于清幽之中见出奇丽雄伟的飞动之美。

如《三湘棹歌》中的“蒸湘”是:“溪山雨后湘烟起,杨柳愁杀鹭鸥喜。

棹歌一声天地绿,回首浯溪已十里。

雨前方恨湘水平,雨后又嫌湘水奔。

浓于酒更碧于云,熨不能平剪不分。

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

篱篱打碎碧玉屏,家家汲得桃花井”。

此诗俨然是一幅烟水迷蒙中湘江舟行的优美图画。

写来山水清音,物我交融。

又有着浓郁的楚湘民歌风味。

魏源山水诗的语言不假雕饰,清新畅朗,自然真切。

如他的《岱麓诸谷诗》写徂徕山是:“倚空生 崖,十地无寸土。

行行靡所向,山势围成堵。

谷深风冒日,石合翠成 。

不信风泉过,但谓夜来雨。

山空生远音,壑寒断人语。

无复巢许流,惟见招堤宇。

松竹虽寥寥,荒涂积今古。

苍苍万石刻,苔与云吞吐。

日暮勿流连,怪石疑豺虎”。

此诗既写出怪石嶙峋、古庙苍苔、泉声幽咽、幽静深僻的徂徕山的神奇面貌,也写出诗人的游踪与游山的感受。

全诗语言明快,不假雕饰,不尚故实,能于质实中透出一种气势逼人的力度。

魏源山水诗委婉而有情致、清奇而明畅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

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大着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

如他在《游山吟》中说:“我亦造化所铸之一物,本与山川同自出。

骨血脉理毛发肤,草木土石形气质,平奇方正随赋界,谁与五岳为六七?”进而得出了“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篇”的结论。

只有这样,人就可能在同自然的和谐一致中,在物我为一中通过静观默识,获得自然界“怪怪奇奇万万千千,变化随心孰陶琢”的真谛,亦进而对人生、对人的精神气质产生积极影响。

他在《游山吟》中说:“山贵特立而耿介,正犹豪杰师文王,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方圆。

”他在《桂林阳朔山水歌》中说:“造物随意呈山川,岂必尺寸循规矩”。

魏源山水诗重在描写一此纯手自然的奇迹,如深山、幽谷、 岩、飞瀑、流泉、古木、苍苔等,以赞美“造物”、“造化”的神奇,探索宇宙的奥秘,发掘山川的雄奇秀丽之美,并进而表现他对自然山水的倾心与陶醉。

魏源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决定他一生喜好游览山水胜景而成癖的原因所在。

他一再不厌其烦地说:“平生好游山”(《游后山吟》)、“少年好远游”(《游山吟》)。

他在《戏目题诗集》中说:“太白十诗九言月,渊明十诗九言酒,和靖十诗九言梅,我今无一当何有?惟有耽山情最其,一丘一壑不让人。

昼时所历梦问趣,贮山胸似贮壶冰。

渊明面庐无一咏,太白登华无一吟,永嘉虽遇谢公屐,台荡胜迹皆未寻,昔人所欠将余俟,应笑十诗九山水。

他年诗集如香山,供养衡云最深里。

”魏源从二十岁“拔贡”入都开始,为了猎取功名,“芒鞋踏九州”,行迹遍五岳,游遍祖国的名山大,所至每有题咏。

从而形成其山水诗委婉有情致,清奇而明畅的主体风格。

On Art Achievem ents Of Wei Y uan's Mountains-and-W aters poemsCao-Shipang(Lanzhou Teachers College,Lanzhou,Gansu 730070)A bstract:Wei Yuan was a very well-know n mountains-and-waters poet since Qing Daoguang.He liked sightseeing.When he met across good sc enery,he w rote it dow n.So in his life.He w rote many po-ems to desctibe our country's mountains of expression and art characteristic,the thesis studies the poet's g reat art achievements deeply.Key wor ds:wei yuan;mountains-and-waters poems;technigue of expression;art characteristic〔责任编辑:张泽宁〕——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