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德市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常德市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常德市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化学工业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料,特别是作为化学工业基础的“三酸两碱”中的盐酸、烧碱及纯碱生产,都是以盐为基本原料。

盐化工产品用途极为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纯碱和烧碱两大工业是我国原盐消费主导行业,其主要产品两碱及液氯、盐酸是轻工、造纸、纺织、建材、化学品等许多工业行业生产的基础原料。

近几年,我国两碱的产能和市场需求年年增长,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业格局。

而目前由于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生产纯碱所用原料从海盐向高纯度真空制盐、盐卤的方向转换,离子膜烧碱的发展对高纯度的真空制盐需求量增大,都为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加快盐化工产业链延伸步伐,积极开拓精细化工新领域,提供市场需要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工产品,是中国整体盐化工业的发展方向。

常德市人民政府已将盐化工产业列为十一大优势产业之一,其生产基地主要在津澧地区。

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利用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品质高纯的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在稳定现有制盐、氯碱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性能好、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深加工产品,为常德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产业支撑,将津澧地区打造发展成具有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全省和湘鄂周边区域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盐化工产业基地。

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市岩盐、芒硝等资源,加快培育壮大盐化工产业,特制订常德市2008至2020年盐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基础资源情况我市的盐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澧县盐井矿区和曾家河至谭家铺矿区。

盐井矿区储量约1亿吨,岩盐矿NaC1含量81.81-96.32%,深度650-800米;曾家河至谭家铺矿区岩盐和芒硝储量丰富,埋深250-320米,厚度13-28米,初步估算盐矿石资源量7700万吨,无水芒硝资源量1200万吨,钙芒硝资源量10亿吨。

另外由盐井矿区已探明的矿源延伸到主矿源:澧县盐井--松滋南湖街--公安申津渡三角区贮量初步探明约42亿吨以上。

(二)产业发展情况近几年来,常德市盐化工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住市场信息,初步完成了技术改造与投资,已形成规模以上企业4家,正待核准的有首信化工、三鑫化工2家,正在建设中的有裕达卤碱、泰飞科技2家,正在引资筹建有金汇科技1家。

2007年常德市盐化工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其中津市实现产值4.57亿元,占60.1%;澧县实现产值2.93亿元,占39.9%。

(三)骨干企业情况常德市盐化工产业现有规模企业4家,分别为湖南省湘澧盐矿、新澧化工、常德天盛电化、汇湘精细化工;未上规模企业有阿斯达生化、首信化工、江山建材、金汇科技等。

1、湘澧盐矿:是我省一家集水溶采矿、真空制盐、冷冻提硝、供热发电、自动化贮运、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等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盐化工企业。

“十五”及“十一五”前期,企业先后投入近亿元进行了真空制盐扩产、卤水净化、硫酸钠干燥系统、热电增炉扩能等技术改造工程,目前基本形成精制盐80万吨、硫酸钠8万吨、液体盐(精卤)20万吨、碘酸钾80吨的生产能力,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亿元。

2006年,该矿生产原盐57.2万吨、硫酸钠5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亿元,地方入库两税2965万元,利润548万元。

2、新澧化工:是采用真空制硝生产元明粉的专业厂家。

2002年建成投产,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建成了全国同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等级较高的两条无水芒硝生产线,新上了环保节能、余热发电等技术项目,年产硫酸钠80万吨以上。

产品质量完全达到或超过国标GB-6009-2003类优等品的标准。

具有纯度高、杂质少的优点。

企业年均产值3亿元,入库税收3500万元以上,综合经济指数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在前三位。

3、天盛电化:是津市近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温州天盛企业集团公司和温州天盛电化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6万吨(折百计),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采用全卤电解隔膜制碱国内新工艺,于2006年4月正式投产。

当年生产烧碱1.75万吨(折百计)、液氯1.16万吨、盐酸1.38万吨,实现主营收入4132万元,入库两税183万元,企业总资产达到6540万元。

目前该公司生产规模已达到4万吨烧碱(折百计)、3.2万吨液氯能力,并基本达到满负荷且氯、碱平衡生产。

4、汇湘化工:是2005年开工投产的股份制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以液氯和氯甲苯为基本原料,采用国内先进塔式氯化催化反应精镏技术,制成各种有机氯中间体和氯苄系列产品,属高新技术范畴。

第一期投资1400万元,建成年产1000吨氯苄、1000吨二氯甲苯二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时年耗氯量1800余吨,其主导产品为对氯苄系列、2,4二氯甲苯及3,4二氯甲苯。

公司总资产2497万元,2006年销售收入1077万元,利税80余万元.二、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一)资源条件优势。

常德市盐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资源丰富,其岩盐矿产资源有五大特点:①矿床规模大。

现探明的主矿源:澧县盐井——湖北松滋南湖街——公安申津渡三角区贮量初步探明约42亿吨以上。

位于澧县盐井镇官桥村的岩盐矿区,已由湘澧盐矿取得采矿权,现已探明该处盐储量为1.4亿吨。

②矿石质量好。

现探明岩盐矿NaCl 含量达81.81-96.32%,有害组份低微,可作为工业用盐和食用盐。

③易开采,成本低。

岩盐矿体埋藏深度650-800米,目前采用水溶法开采,封闭性好,易于开采,属大型岩盐矿床,工业盐开发价值极高。

④矿石可选性好。

水溶法开采过程就有很好的选矿效果,所采卤水经简单蒸发水分还原成固体。

⑤矿产利用潜力大。

岩盐量按35%的工业回采率计算可开采量超过5000万吨,按年产100万吨工业盐计算,矿山服务年限可达50年。

此外,随着采矿技术的进步和区域协作的展开,澧县盐井采矿区可望北移,其矿山服务年限会更长。

另外,常德市盐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能源保障和配套资源也非常丰富:①能源保障。

电力资源充足,产业区内建有22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同时,湘澧盐矿水、电、汽供应能力充足,该矿供水能力为7200m 3/h,自备热电联产机组有1.2万kw/h发电能力和180t/h蒸汽供给能力,拥有的生产用水和供热供电系统只需进行技术改造扩容,就可满足盐化工基地的水电汽生产需求。

②配套资源丰富。

石门县南镇具有萤石矿资源,津市可利用氯碱与萤石相结合的资源优势发展氟化工,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从而提高常德市盐化工基地整体技术水平和效益。

澧县、石门一带石灰石储量极为丰富,水泥行业发达,PVC项目所用电石即来源于石灰石,生产PVC产生的固体废料可用于水泥生产,也是氯碱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消费市场优势。

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现有氯碱企业220余家。

2006年我国烧碱生产能力达1761万吨/年,产量为1511.8万吨。

2006年全国新建、扩产烧碱产能394万吨/年,当年实际投产290万吨/年,增幅约20%。

烧碱产品广泛应用于造纸、医药等行业,预计2010年,我国烧碱的需求量将达到500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烧碱生产总量只占需求量的30%,因此,我国烧碱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环洞庭湖地区是芦苇主产区,具有十分发达的造纸业,经2007年整顿后,现初步统计为13家造纸企业,年产量约为80万吨。

按《湖南省洞庭湖区造纸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预计“十一五”末,造纸业年产量可达350万吨以上,按碱回收后吨纸耗碱100公斤以下计算,年需碱量30万吨左右。

氯产品最大的加工产品是聚氯乙烯(PVC),2006年我国PVC树脂总生产能力约1520万吨/年,产量为823.8万吨,目前我国每年PVC进口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50%,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PVC进口量约占全国PVC消费总量的25%。

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PVC消耗量多在25公斤,而我国PVC 人均消费量约为6公斤。

因此,我国PVC市场仍然潜力巨大,预计2010年我国PVC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

(三)基地条件优势。

常德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工业强市”的核心战略,目前津市、澧县盐化工产业基础较好,津市正规划建设“一带两基地”。

“一带”即一条产业带,建立市区内以湘澧盐矿为基础,以天盛电化氯碱、拟建项目离子膜烧碱及PVC项目为龙头,以精细化工为下游产品的盐化工产业带。

“两基地”即建立以津市大同路沿线湘澧盐矿、天盛电化、区域内规划为盐、碱工业基地;在津市经济开发区建立精细化工基地。

澧县积极支持新澧化工做大做强,不断探寻新矿区,研制新产品,目前已发现两处新矿,并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核了40万吨的开采证。

上海氯碱化工公司拟将与湖南里昂环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在澧县投资3亿元兴建10万吨烧碱项目,计划18个月建成投产。

(四)交通区位优势。

常德市盐化工基地位于澧水下游,历史上水路运输发达,澧水航道常年通航。

出津市下行经澧水航道,穿洞庭湖可入沅、资、湘诸水,往北经荆水航道松滋河、虎渡河入江,可达湖北荆沙市。

津市港是我省6个百万吨级港口之一,在澧水流域具有最好的码头设施。

全港共有生产专用码头泊位43个,码头总延长780米,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年综合通过能力510万吨。

其中窑坡港区500吨码头正在建设之中。

与公路运输相比,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输安全,直接抵达,价格便宜的特点。

氯碱企业落户津市、澧县,从原料到物流,再到产品销售都有很大优势。

(五)产业转移和中部崛起带来的发展优势。

国际化、区域化的产业转移,以规模化区别于以往零零星星的个体化转移,需要有一个承接的载体,常德市盐化工基地以其信息共享、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服务功能齐全等特点,具备了充当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目前广东、江苏、浙江及上海等地由于发展空间受阻,产业层次亟待提升,已由被动转移向主动转移转变,给内地产业集聚带来机遇。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开放,提高吸收外资水平,促进中部崛起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中部各省应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农业、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和装备制造业等。

在国家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常德市盐化工现已规划的产品列入国家鼓励类的项目有:有机氯、氟化系列化工产品生产,精细化工中造纸用高科技化学品。

(六)产业政策优势。

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化学工业“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应为10%左右,略高于GDP9%的速度。

化学工业结构性战略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发展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

加快化学工业的战略性再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核心业务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各具特色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