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最新版本

心肺复苏最新版本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可能。
因此:为了成功,CPR必须犹如一灾难来 临一样快的开始。
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 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精品课件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实施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心脏骤停虽然抢救成功,但最终又发 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目前强调在整体意义上的心肺脑复苏 (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精品课件
诊断要点
.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颈、股)搏动消失。 .心音消失。 .呼吸停止。 大动脉搏动消失是诊断心脏骤停最重要的依
2017心肺复苏
精品课件
心脏骤停定义: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 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 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 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是最严重的 心血管病急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构 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精品课件
心跳呼吸骤停后,使自主心脏和自主呼 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目标温度管理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高质量CPR的要点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室颤(VF)/无脉搏室速(VT) 心室停搏 无脉搏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
据。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诊断必须迅速,果断,正确
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 是喘息)
用手指触及颈内动脉搏动 诊断过程要求10秒内完成
精品课件
判断心跳: 触摸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在 喉结旁开2~3cm。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
精品课件
启动急救系统
有人目击的猝倒 如果是独自1人,且没有手机,则应离开 患者,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取得AED, 然后开始CPR。或者请其他人去,自己 立即CPR,在AED可用后尽快使用。 无人目击的猝倒 给予2分钟的心肺复苏,离开患者去启 动应急反应系统并获取AED,回到患 者身边并继续CPR;在AED可用后尽 快使用 摆正体位 仰卧体位,最好在地面或
取得AED及急救设备
检测患者情况
有呼吸 无脉搏
检查无呼吸或仅有喘息
没有呼吸 有脉搏
给予人工呼吸,每6 秒1次呼吸,每2分钟 检查一次脉搏,如果
同时检查脉搏(10秒内)
没有,开始心肺复苏
没有呼吸, 无脉搏
如果有阿片类药物过 量,予纳洛酮治疗
心肺复苏
开始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复苏周期
如有可能应该尽早使用AED
精品课件
2015年指南摘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如同时检查呼吸 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 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 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行人工 呼吸、取回并设置好除颤器等同时进行)。
电极放置标准部位:胸骨右缘锁骨下方、 左第五肋间腋中线上; 电除颤仅适用于VF/无脉搏性VT,均采用 非同步模式,PEA/心室停搏禁忌电击; 能量选择:360J; 一次除颤后立即CPR,而非连续多次除颤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BLS医务人员心脏骤停流程
精品课件
确认现场安全
患者没有反应。呼叫旁人帮助。 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正常呼吸,包住口吹 气两口,至胸廓起伏。 吹完后立即松开口及 捏鼻的手,以便患者 呼气。
吹气频率:无心跳者 30:2;有心跳者每 6秒吹一次(10次/ 分)。
精品课件
气囊-面罩通气 1. 仰位 2. 清除异物 3. 插入口咽导气管 4. 急救者在患者头后
方,将其头后仰, 托下颏 5. 面罩罩住口鼻压紧 6. 通气
床上垫木板等(注意高度)
精品课件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术 按压部位:
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下 部,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姿势: 按压的支点在救治者 的髋关节,双臂绷直, 双肩在胸骨正上方垂 直向下用力按压
精品课件
用力方式: 垂直向下,平稳、规律和 不间断。下压、放松时间 相等。放松时手掌根不能 离开胸骨,但不能施压。
精品课件
室扑 室颤
精品课件
无脉搏性VT
精品课件
心室停搏:也称心室静止,心电图上无
QRS波,呈一条直线,或仅有缓慢而不规则 的心房波,但室上性激动不能到达心室;
PEA:也称电-机械分离,无有效的心脏
收缩,心电图上表现为缓慢而不规则的心室 自主节律或室性逸搏律。
精品课件
大量实践表明:
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救活; 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
按压频率:100-120次/ 分
按压深度:5-6cm。 与人工呼吸之比:30: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通畅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的头部位置
仰头举颏法பைடு நூலகம்
仰头抬颈法
抬举下颌法
精品课件
清理呼吸道
最理想的呼吸道清理方法是吸引器的气道吸引
精品课件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维持气道开放位,捏 闭鼻翼下端
AED到达
进行1次点击 立即CPR持续2分钟(直 至AED提示需要分析心律) 持续直至高级生命团队接 管或复苏成功
精品课件
2.生存链的变化(2015)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按压频率由原来的至少100次/分改为 100-120次/分
精品课件
4.按压不必太深但必须有效
按压深度由原来的至少5cm改为5-6cm.
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必须避 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 为了提高按压效率,减少按压中断十分必 要,新版指南提出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 中的目标比例至少为 60%。
精品课件
心脏按压
部位——乳头连线中点 频率—— 100-120次/分 幅度——5-6厘米 按压/通气比—— 30:2
精品课件
当进行了进一步气道干预(如气 管内插管和气食管联合插管等)后,2人 进行CPR的吹气频率为10次/分,不需 考虑通气与按压同步。通气时胸部按 压不需要暂停。
精品课件
D 电除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