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还不是很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还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民的利益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

农民需要一个制度化的机构表达自己的意见,谋求自身的权益。

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民的维权组织,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利益表达功能,才能构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不仅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而且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现状;功能;构建途径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186-03一、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农民的利益表达即农民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以各种方式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执行等权威性价值分配过程的行为。

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是指为保证农民有序、理性和合法进行利益表达而设置的各种外在和内在的制度性规范、组织和程序。

①保障和实现农民自主、自由和充分的利益表达不仅是解决利益失衡的重要手段,更是弥合社会断裂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因此,探索新时期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20年来的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利益格局也不断的变迁,改革前单一化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格局向多元化发展而且各群体的利益差距逐步拉大,产生严重的利益失衡问题。

农民这一利益群体在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远离政治的核心,走向边缘化。

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利益表达的愿望得不到实现,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得不到协调,这些原因都会使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影响社会正常秩序,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那么要维护农民的利益与权益,体现社会的公正性,就要构建一个通畅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强上下沟通,实现农村的稳定发展,更好的实现共同富裕。

二、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一)农民利益表达的意识缺乏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期,农民不断遭受各种各样的利益侵犯。

广大的农民群众非常有必要进行利益表达。

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民缺乏足够的利益表达意识。

农民深受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强调遵从、依顺,“良民”、“顺民”、“臣民”的社会意识非常强烈,官本位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缺乏现代性的公民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

这种文化背景对当代农民仍具影响力,使农民个性在潜移默化中被抹杀。

农民习惯了逆来顺受,而且,即使是有农民为了自己的利益挺身而出,但是由于部分基层政府的低效率和无作为,农民的利益问题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这样长期以来,便会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而变为不愿意进行利益表达。

再加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政治素质更是不高,这也影响了农民利益表达意识的觉醒。

(二)农民利益表达方式不正当农民通过正常的形式和渠道,其正当要求却得不到满足,因此,合理的行为往往通过不合理合法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许多农民认为只有通过越级上访等方式才会真正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在这样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农民大多通过非制度化的甚至是非法的方式进行利益表达。

非制度化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越级上访、行贿、暴力打击干部和群体性事件等。

这些不正当的利益表达方式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民主化进程,而且也使农民的利益表达误入歧途,转移了人们关注问题的视线,使利益表达的效果大打折扣。

这些不正当的利益表达方式的存在,根本原因是农民作为弱势群体不能从正常渠道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被迫采取的非常行为方式。

(三)农民利益表达缺乏组织性目前,我国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乏组织性。

农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关系到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和力度。

组织化程度越高,农民的利益表达就越有力度,农民的利益就越有可能得到维护。

但现实中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非常低的,农民缺少一个代表自身利益的规范性组织来帮助自身表达利益。

我们更常见的是,农民多是以个人或是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表达自身的利益需求,组织的缺乏是农民的个人利益的表达需求显得不是很明显,因此只有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更有效地表达和维护农民利益。

组织性的缺乏至少有两个影响:一是影响农民的利益维护,有可能使农民的利益受损;二是个体性、极端性的利益表达行为可能发生,比如冲击地方政府的行为,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主要可以分为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与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

我国农民的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大代表选举;二是信访制度。

但是,这两种利益表达渠道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就人大代表选举来说,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配给农民代表席位很少,根据法律,农村人口选出大代表的比例是城市人口选出人大代表比例的1 /4,而且就是在这很少的代表中,大多数也不是真正农民代表。

除了代表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人大代表并非专职,而且其选举过程也充满了仪式性、形式主义的色彩,选举人民代表与表达利益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应关联。

就信访制度而言,由于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着推诿、拖延,更由于信访部门在国家权力的设置中并非要害部门和实权部门,上访在实践中更多是作为国家的一种门面和安全阀机制而存在着的。

在政府的制度运行中,“上访率”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会直接影响到官员的前程,因此,上访被视为禁忌性的事件,上访者被视为“刁民”,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甚至用高压手段对待农民上访者,导致农民普遍不信任信访制度。

三、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的途径及措施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能看到了目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现状,以及在构建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

我们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中国社会也不可能稳定,和谐社会也无法建立。

为此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利益表达制度,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增强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意识作为人的深层次的东西深深地影响着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支配功能。

但由于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农民的民主政治观念是极其缺乏的,且不可能由农民自身产生,需要我们从外部进行输入和启蒙。

这就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的手段来铸就。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社会团体。

这里主要的是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是人们接触政治事物的最频繁的通道,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并通过经常的传播,诱发和提高人们的政治兴趣。

随着现代交通通讯传媒工具的发展,农民过去的信息闭塞状况已经大大改观,农民不断受到各种现代信息的冲击,视野更加开阔,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也逐步增强。

(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居于从属地位和弱势地位,农民利益常常受到剥夺和侵害,他们在社会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因而农民进行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是十分薄弱的。

通过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可以为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加快经济发展,从根本上看,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可持续,就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地永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为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三)建立和完善农民维权组织建立农民利益的协会组织,组织发挥着凝聚群体利益的功能。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会建立商业组织、农业服务组织等社会团体,通过他们进行农民的利益表达。

如美国建立了很多农业组织,比较著名的有全国农场主联盟、全国玉米生产者协会、全国小麦生产者协会等。

此外,还有一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组织,如美国商会、肉类协会、杂货加工协会等。

这些农民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很高,充分发挥着农民的利益表达的功能。

当前,我国农民的利益表达多是以个人或者小团体的形式进行的,相对于我国社会其他阶层而言,农民人数多而散,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形成一个像工会、妇联那样统一的社会组织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整体上处于利益表达的无组织性和无序性,影响了利益表达的效果。

因此,培育农民新型合作化组织、专业协会、经济组织、农民中介组织等,是提升农民利益表达效果的基本途径。

只有通过组织化的力量,才能培育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才能提高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能力,才能强化农民的利益表达能力,并最终影响政府的公平利益政策的制定。

(四)畅通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1.完善人民代表的利益表达功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充分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成为人民利益表达的最基本的途径。

农民在最高权力机关缺少必要的话语权,例如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978名代表中农民代表仅占9.4%,在第九届2979名代表中农民代表仅占8%,在2985名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的代表加在一起只有551名,约占总数的18%,其中农民的代表只有18%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却要代表占人口总数70%以上的农民,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各级人大中,应该大幅度增加农民代表的比例,培育农民在政权中的代言人,保证农民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充分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切实发挥人民代表的利益表达功能。

更重要的是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完善选举竞争机制,增强人大代表和政府选举中的竞争性,以强化人大代表与农民之间的利益代表关系,强化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权力授受关系,畅通农民通过人民代表影响政府决策从而进行利益表达的渠道。

2.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信访是农民群众表达意愿、提出要求、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实现农民的利益表达。

第一,健全信访责任制。

各级党政与纪检监察机关领导要严格落实领导抓信访责任制,明确责任,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要亲自阅信和接待农民群众来访,亲自处理重大、疑难矛盾问题。

对那些重要问题、矛盾易激化的问题,一定要主动过问,加强领导和指导,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认真解决农民群众信访问题,把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首要环节来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