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基本知识

诗歌基本知识


初唐的时候,律诗逐渐形成,但是格律 还不太严。公元八世纪初期, 律诗才有了定式。 • 从此五言近体诗和七言近体诗形式一直 保存下来,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并列。 •
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两类,绝句诗每首限 定四句,律诗限定八句。另有一种排律,又称 长律,不受句数限制,只须保持近体诗的格律, 可以有十句到上百句不等。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唐 杜甫《登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 元前后,逐渐形成了词这种文学形式。经 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
词有哪两大派?
一派是婉约派
一、什么是诗歌
二、诗歌的演变过程
三、诗歌的分类
•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 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 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 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古老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 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乐府民歌到 近代山歌,从屈原、陶潜到李白、杜甫, 从苏轼、辛弃疾到毛泽东、陈毅,历代诗 人像满天繁星,闪烁光芒。
结 束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公元前三——四世纪,有楚国的屈 原、宋玉等人写的楚辞流传下来。
楚辞的形式是句数多少不定,句子 字数不等,并在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 “兮”“些”或“只”之一类字.
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滥觞 于屈原的《离骚》。

从汉代开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诗 形式,取代了四言诗和楚辞的地位。
词的主要特点
1.全片有固定的字数、韵数。 例如“水调歌头”是95个字,前阕的第二、四、 七、九句,后阕的第三、五、八、十句押韵。 2.每句有固定的平仄 例如: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红色的字可平可仄)
3.句子一般有长有短,因此词又称为长短句
上下阕的关系,大致有下列几种
1.上阕结句引起下阕起句。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2.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3.下阕申说补充上阕。如柳亚子《浣溪沙》 4.上下阕文意并列。如叶剑英的《祝科学大 会调寄忆秦娥》 5.打破分阕定格。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绝句诗格式
平仄相对 平仄相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律诗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云开远见汉阳城
当时的五言诗不限句数,可长可短,后 人称之为五言古体诗,不同于初唐时期形成 的要受格律约束的近体诗。 与五言古体诗同时出现的还有乐府诗, 乐府诗有五言诗,也有长短句诗

三国时,曹丕写了两首 完整的七言诗。七言诗一直到 齐、梁时才逐渐流行,而诗的 格律也在这时期开始萌芽。

从第五世纪到第七世纪中叶,大约一 百五十年中间是从古体诗到律诗的过渡时 期。这个时期的诗叫“齐梁体” “齐梁体”已经具备了律诗的雏形, 但是句子的数目还不一定,平仄也还没有 十分固定,特别是上下句的平仄关系(专 门术语叫做“对”和“粘”)还没有标准。

古 体 诗
古体诗 乐府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标题上有“歌”“行” “歌 行”“引”“曲”“吟”等字

声 散曲 剧曲
小令
套数 杂剧
关于词的知识
此产生于隋代,流行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广义的说,词 就是诗,只是在形式上有它本身的特点。 词是一种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文学形式,它是配乐的,也就 是先有乐谱,然后按调填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后来词与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 人把词称为“诗余”。 由于音乐的关系,词的句子一般是长短不齐的,但每一 词调、字句、平仄、音韵都有一定的规格。 为了乐曲的反复吟诵,每调分作数段,一段叫做一阕,或 叫做一片。一般分为两片,即上片和下片,也有不分片的单调, 分作三、四片的不常见。 词有很多调名,词调的名字就是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 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 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内 容 上 形 式 上 作 者 上 时 间 上
直接抒情
抒情诗
叙事诗 格律诗 自由诗 散文诗 民歌 文人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间接抒情
诗 歌 的 分 类
古典诗歌(古代诗歌)
现代诗歌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绝句 中 绝句 七言绝句 近 国 体 五言律诗 古 诗 律诗 七言律诗 典 排律 诗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 歌 词 词”“乐府”,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
婉约派,这类词的内容、题材,偏重于 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委婉 缠绵、含蓄蕴藉、清丽柔和的阴柔美。
词作者大都是名门闺秀、风流才子、 文人学士,他们在词中表现了不宜表现的 微妙情感,即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艳情和闲 愁,充满着浓烈的脂粉气。
代表作家:柳永,秦观,李清照
另一派是豪放派
从题材上看,它突破了词是“艳科”的束 缚,所表现的领域极为广泛,感慨身世、吊古 伤今、社会风貌、山川景物等均可入词,“无 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诗 歌 三 要 素
言(语言) 象(形象) 意(情感)
歌德:“对情境的生动感受加上 把它表现出来的本领,就是诗人 了。”

从现存的可资依据的史料看,最早 的是公元前六世纪编定的《诗经》中收 集的作品
其中的诗以四字一句的占多数,另一部 分是诗句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既然《诗经》 中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所以《诗经》 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国诗歌最早的形式。
诗歌可以说是人性的展露,情感的浓 缩,人生哲理的体验,是诗人以其充沛的 热情、睿智的目光去发现、感悟生活后, 奉献给人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读诗,就要把诗歌中蕴藏的巨 大能量释放出来,让我们的灵魂燃起 炽热的火花。所以读诗使人聪慧,得 到美的享受,可以陶冶性灵,净化情 感,激励操守,发展思维,让我们从 中受益,去面对纷纭复杂的人生。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生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看江上鼓鼙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艺术风上看:恢宏,沉郁,豪放,洒脱。
从音律上看,和婉约词相比,多采用音 律响亮的长调词谱,以抒其不平之气。
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

宋亡以后,在元代流行的诗歌 形式是散曲。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类,套数 又称套曲。小令只是一首曲,而套 数是有几首曲组成。曲的形式接近 于词,它与词的区别在用韵上比较 灵活,也比词更口语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