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2016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1.短文介绍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分别是“特有的珍贵资源”,“生命力顽强”和( )。
①沙漠里往往见不到草木生长 ②胡杨被称为“最美丽的树” ③是唯一能够生长成林的树种 ④是一种非常年轻的植物 2.短文开头描绘了胡杨树林在沙漠边缘( )。
①早晨的景象 ②中午的景象 ③傍晚的景象 ④深夜的景象 3.最能体现胡杨生命力顽强的是( )。
①胡杨把沙漠变成梦幻般的世界 ②关于胡杨的三个“千年”的传说 ③胡杨起源不会早于200万年前 ④你到沙漠一定别忘了去看看胡杨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4.下面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凶悍(xi ōn ɡ h àn ) 养尊处优(y ǎn ɡ z ūn ch ǔ y ōu ) ②敦厚(d ūn h òu ) 卓有成效(zhu ō y ǒu ch én ɡ xi ào ) ③演绎(y ǎn y ì) 积劳成疾(j ī l áo ch én ɡ j ī)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①百练成钢 司空见贯 ②异想不到 与世隔绝 ③触类旁通 美不胜收 6.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①万象.更新 英雄形象. ②图.文并茂 发愤图.强 ③见微知著. 著.书立说 7.下面汉字笔画数相同的一组是( )。
①旬 麦 ②乖 炊 ③蘸 魔 8.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五根手指同人群的全体一样,如果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
②为了把小学毕业典礼举办得更有特色,班里召开了讨论会,李嘉华同学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很多事例证明科学并不神秘,只要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解答若干个疑问之后,你就能发现真理。
9.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是( )。
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②居里夫人从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新名词,变成了物理学的新的计量单位,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律。
③这就是我们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10.写文章时,引用成语、诗句、格言等,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在表达忠于国家、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时,可以引用的最恰当的诗句是( )。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③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1.看拼音写词语,要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zh ēn ɡ r ón ɡ f ěi cu ì c án b ào q īn sh í ch ōu y ē( ) ( ) ( ) ( ) ( )pi ě zu ǐ r ón ɡ y ù r óu zh òu ɡé ɡùd ǐn ɡ x īn( ) ( ) ( ) ( )12.根据句子,以及下面所给汉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做事情要讲究规矩。
但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拘泥旧准则,不敢做变通,( )(x ún )规( )(d ǎo )矩地做事情,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根据句子的意思,用“思”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子里。
13.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以此寄托对逝者的( )。
14.古人认为,心是( )问题的器官,所以《孟子》中有句话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5.请不要出声音,保持安静,千万别打断他的写作( )。
五、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6.《囚歌》被称为用生命谱成的雄壮乐章,饱含着诗人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正如诗中所写的那样: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寻:①古代的长度单位;②找旬:①十天为一旬;②量词,十岁为一旬巡:①往来查看;②量词,遍 循:①遵守,依照;②循环,周而复始地运动 导:①指引,带领;②疏导蹈:①踩,践踏,引申为实行;②跳动祷:①祷告;②盼望倒:①竖立着的东西躺下来;②转移,更换!17.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句名言,一直激励着我做个坚强的人。
那名言就是:。
你尽可以消灭他,。
18.苏轼在游蕲水清泉寺时,看到兰溪的水向西流,有感而发,写下了《浣溪沙》。
其中“谁道人生无再少?!。
”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阅读短文《爸爸去哪儿了》,完成19—23题。
爸爸去哪儿了①前一段时间,一部《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节目播出后,立刻引来强烈追捧。
由此也引发了对于亲子问题的探讨,亲子问题是关系到祖国未来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了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来自父亲的教育严重不足。
中国的爸爸把孩子的养育责任都推到了妈妈身上!②新浪网曾对1988人进行了“你认为生活中孩子缺失父亲的教育吗?”为话题的调查,呈现了这样的结果(图表1)。
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曾做过“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的调查,也呈现了这样的数据(图表2)。
④类似的调查很多,结果很相似,都在向我们发问,中国的爸爸去哪儿了? 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呢?分析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
⑥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很小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
当今社会,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母亲承担起了更多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百多年前,孩子的生活技能是要向父亲学习的。
比如说木匠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必须服从父亲的教育和管理。
但是到了现在,孩子接受的是学校教育,还可以从多种途径学到知识,父亲的作用也就被削弱了。
⑧与国外相比,外国人更注重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则是第二位的。
而中国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更占优势,父亲与孩子的关系就被挤了一下,进而“退居二线”了。
⑨一个人的成长中,父亲的角色是重要的,不可缺失的。
父亲的教育会使孩子在成长中变得坚毅、刚强。
这种品格是一个人成长中必备的。
在一个家庭里,不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都应该考虑到底怎么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恢复些乐趣,多些轻松,多些享受。
19.文章的题目《爸爸去哪儿了》指的是 20.新浪网关于“你认为生活中孩子缺失父亲的教育吗?”调查中,有 人认为是缺失的。
21.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心情不好时,最能理解、安慰孩子的人是 ,而“父亲”与其他人相比 22.为什么会出现“爸爸去哪儿了”的现象,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23.根据文章内容,请给“爸爸们”提出一、两条忠告。
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七、阅读短文《抱怨?行动!》,完成24—28题。
抱怨?行动!①是抱怨?还是行动?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如意的、看不惯的事。
每到这个时候,有的人就会喋喋不休地抱怨。
其结果呢?如果选择用行动改变,会怎么样呢?②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长大以后进城工作,定居下来。
一次,我接父亲来城里住。
父亲难得来一次城里,我就陪着他去公园游玩。
公园很美,芳草如茵,鸟语花香。
可惜的是,有人把垃圾随手扔在草坪上,真是不堪入目。
我指着垃圾,摇头叹息:“这些人怎么这样,受没受过教育,素质太差,让漂亮的公园大煞风景……”我边唠叨边继续往前走。
走了一会儿,我发觉父亲并没有跟上来。
我赶紧回头去找,看见父亲正弯着腰,仔细地捡拾着地上的垃圾,他把饮料瓶一个一个地扔进垃圾箱,又蹲在地上把废纸、瓜子皮一点一点地捡到塑料袋里。
这时,走来一些路人。
一位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他们停下脚步帮父亲捡起来,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也过来了……捡完了,大家的脸上都露出微笑。
父亲认真地对我说:“不要总是慨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
有时候,我们只需举手之劳,就能改变许多。
”我听了心里火辣辣的。
与其抱怨,不如用行动改变!是啊,有多少人像我这样,总是抱怨,却不愿意付诸行动去改变这一切呢?③看到眼前这一幕,我突然想起了澳大利亚的苍蝇。
一提起苍蝇,人们自然会生发出厌恶之情。
然而,在澳大利亚,苍蝇不但不会传播疾病,而且还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并被印制到了50元面值的钱币上。
图表1:“你认为生活中孩子缺失父亲的教育吗?”调查结果缺失1207人说不清 523人不缺失 258人④很早以前,澳大利亚的苍蝇也喜欢生活在肮脏的场所,并且数量惊人。
为了避免苍蝇传播疾病,每个澳大利亚人都自觉地行动了起来。
他们首先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地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
然后,他们又不遗余力地将公共场所藏污纳垢的地方一个个清除。
最后,整个澳大利亚除了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遍地的鲜花,再也找不到什么可以让苍蝇寄生的地方。
苍蝇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后,不得不被迫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靠采食花蜜为生,并一代代地传袭下来,以致最后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性,成了被人类接受的朋友。
行动多么重要,连天性离不开肮脏环境的苍蝇都能够发生巨大的转变。
⑤面对不如意的、看不惯的事,那种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妨学学澳大利亚人。
⑥不要只抱怨,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而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用行为去改变。
没有了污垢的立足之地,文明之花必然香飘四野。
⑦是抱怨?还是行动?我想,我有答案了。
你应该也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24.作者在短文中表达的观点是25.作者用了两个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请你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个事例第二个事例26.作者在文中写了两个事例,这样安排写作材料的目的是什么?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恰当的说法后面画“√”,不恰当的画“×”。
(1)作者先写一个事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再写一个事例进一步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
()(2)作者先写眼前看到的事情,再写曾经了解到的事情,由看到再到想到,条理非常清晰,很有层次。
()(3)作者先写一个中国的事例,再写一个外国的事例,告诉读者类似的事在哪里都有,是个普遍现象。
()27.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描写,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了28.文章的第①自然段与⑥⑦自然段是的关系。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八、习作29.前不久,李嘉华同学在端午节民俗活动中,为外国友人讲解了端午节的有关内容。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他上网收集了下面三份资料。
如果请你也参加这个活动,你会怎样向外国友人做介绍呢?请借助这三份资料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要注意和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字数在200字左右。
资料1:基本信息名称: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别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中国汉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资料2:端午习俗插艾叶:艾,是一种植物,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人们把它插在身上,借此祛病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