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论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及解决对策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及解决对策内容摘要公务员作为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是社会公众的聚焦中心,其自身道德价值取向,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由于受传统不良行政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加之部分公务人员自身行政道德素质不高、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因素,导致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对社会危害极大。
研究我国公务员目前行政道德失范和行政腐败状况,分析其原因,积极探索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从研究我国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失范和行政腐败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的具体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对策目录一、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现状 (1)(一)行政道德失范的类型 (1)(二)行政道德失范的社会危害 (2)(三)具体案例佐证 (2)二、公务人员存在行政道德缺失现象的原因及分析 (3)(一)行政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不高 (3)(二)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 (3)(三)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3)(四)社会环境影响导致行政道德失范 (4)(五)对行政主体正当的物质利益补偿不足 (4)三、解决行政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4)(一)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提高公务员的行政道德素质 (5)(二)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道德监督制约机制 (5)(三)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6)(四)对行政主体进行适当物质利益补偿 (7)(五)营造良好行政文化环境 (7)参考文献 (8)浅论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及解决对策(定稿)行政道德是国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行政职业特征的、调节管理主体与客体以及各管理主体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是受人民委托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忠实地执行人民的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受传统不良行政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加之部分公务人员自身行政道德素质不高、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因素,导致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消积腐败现象呈现易发多发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极大的影响了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涣散了党心、民心,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一、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状当前我国各级公务员队伍的行政道德现状,从总体上看其主流是好的,广大公务员在领导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大量行政道德失范甚至行政腐败现象。
(一)行政道德失范的类型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出现,行政腐败问题日渐突出。
综合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发生的领域和现实中发生的案例,目前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经济类的失范。
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经商和隐匿个人财产。
如行政人员利用职权通过欺骗、隐瞒的手段非法占有、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
第二,政治类失范。
主要包括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等。
如行政人员存在的脱离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铺张浪费,虚报浮夸,期上瞒下,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渎职失职等官僚主义作风的行为。
“权力寻租”主要是指某些行政人员以手中掌握的权力为筹码,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权钱交易,产生的违反组织人事的管理规定,卖官鬻爵、公款公贿的道德失范行为。
第三,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
如行政人员为满足个人欲望,假借公务之需配备豪华轿车,挥霍公款,子女借父母公职大开方便之门,以权谋私等行为。
无论哪种类型的行政道德失范,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行政主体放弃或违背了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为自己谋取私利,最终导致行政腐败。
(二)行政道德失范的社会危害行政失范现象大量存在,目前呈现易发多发态势,对社会危害极大,致使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走样,行政目标难以实现。
具体表现为:1、直接危及政治稳定。
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威信,必然导致民众支持率下降,民众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严重不满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动乱。
2、直接损害民主法治。
官员道德败坏,必然丧失民众的信任,丧失法律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丧失民众对民主化政治改革的信心。
3、直接阻碍经济发展。
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必然造成公共财力物力的流失。
4、直接败坏社会风气。
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道德滑坡,必然严重影响社会风气。
公务人员属于社会精英阶层,如果任意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行为失范,丧失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具体案例佐证1、案例一:滥用公权卖官鬻爵。
2008年1月,原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841万元,其中卖官收入194万余元;2010年4月,原湖南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国华突击调整提拔100多名干部,被当地群众称为“卖官书记”;2012年6月,原广东省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倪俊雄收受贿赂41宗,大部分都是倪俊雄拿公安系统内的职位“交换”所得,涉及的职位上至县级市公安局长下到副科长,“价位”从人民币30万元到2万元不等;2012年7月,原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卓志86次收受贿赂817.036万元,其中卖官收入占了绝大部分。
2、案例二:河南省四任交通厅长相继落马,交通部门成腐败“重灾区”。
因涉嫌违纪问题,河南省交通厅厅长董永安被纪检部门“双规”。
而在此前,河南省交通厅曾连续有三任厅长被查出违法犯罪事实。
1997年10月,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曾锦城,因受贿被判刑15年。
2001年3月,曾锦城的继任者、河南省交通原厅长张昆桐因受贿、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2001年12月中旬,时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石发亮,同样涉嫌违纪违法,被省纪委“双规”。
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8年,全国已有近20名交通厅长因腐败落马。
3、案例三: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查处的百万元以上案件仅17件,1994年上升到367件,1996年上升到575 件,2003至2007年的5年间,共查处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平均每年7051件。
最高案值也在不断刷新,如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 1. 1亿多元,其单笔受贿数额高达8250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此外,贪官职务越查越高。
全国检察机关1993年至1997年,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90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65人、省部级干部7人。
而2003年至 2007年共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3929人,其中厅局级干部930人、省部级干部35人,分别上升了38l %、251%和400%。
总之,我国行政道德失范现象普遍存在,行政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已经由单纯的个体性腐败发展为制度性腐败和社会性腐败。
二、公务人员存在行政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分析导致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行政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不高公务员应当是社会道德的先行者,其道德素质对整个社会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务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必然能对人们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反之,公务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如果行政失范甚至道德沦丧,就会对人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对人们的道德信念也会产生巨大冲击。
在现实中,一个个贪官在金钱、美色面前相继落马,一个个大案要案背后天文数字般的公共财产的流失,让人们在感到震惊和愤怒的同时,在心理上更多的是感到失望,因为很难一下子从心理上接受这些曾经力倡“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好干部”形象与如今的腐败分子竟发生在同一人身上的巨大反差,进而对我们塑造的道德典型的信任感下滑,甚至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
可以说公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不高,是行政道德失范的内在根据之一。
(二)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种转变必然要求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政治体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改革不配套,政策不完善,在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化的背景下,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出现了大量的制度性、政策性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如政企不分,政府职能泛化;机构重叠,编制缺少立法;用人制度不公开,人浮于事,因人设事,人满为患;行政权力过分集中,行政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管理目标不明确,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无“程序”,行政监督空泛等,就使得一些组织和个人得以钻体制漏洞的空子,进行“权力寻租”,导致行政道德失范和行政腐败。
(三)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层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也随之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但与迅速发展的客观现实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
我们的反腐制度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逊色,但从制度的有效性和效率来看,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监控约束的法制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制监督的弹性空间很大。
如现有的法律、法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体干部的规范上,其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2、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
如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由于受现有的体制的制约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支持,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由于处于隶属关系、平行关系等,往往存在着无权监督、无法监督、无力监督和不愿监督的情况。
3、侧重事后监督。
即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后,才调查取证、依法惩处。
从反腐实践看,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缺乏监督,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基本流于形式,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同级党委不敢监督、同级纪委不能监督。
使行政监控失去了事前监督的预防功能,事中监督的补救功能。
4、缺乏透明度。
由于长期受“官本位”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造成了中国的行政监控基本上都是封闭运行的,对公务员的监控缺乏公开性。
(四)社会环境影响导致行政道德失范1、市场经济环境对行政道德失范的影响。
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深深地卷入了市场。
社会开始更多地承认金钱的价值和作用,金钱发挥作用的领域逐渐扩大,其中包括公共权力在公共行政领域中被大量地交换,权钱交易就是一个典型。
在这种金钱交易关系泛化的今天,部分人已经把金钱当作崇拜的对象,成为价值取向的核心。
这就使得原有的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受到较大冲击。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有时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用回扣、贿赂等多种方式腐蚀握有实权的行政人员,与那些缺乏免疫力的人员达成权钱交易,从而导致行政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