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良好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只有一个:孩子成绩怎么样?是否有把握考上大学?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不惜财物,教师不吝时间。

殊不知,心的渴求也是会影响学习的!身体的疲倦也许尚不是什么问题,但心理的厌倦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大问题,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关注到这种厌倦及厌倦的产生呢?
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人们才清醒地认识到“健康不仅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当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待顺境与逆境,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因此,积极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国家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扛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那么作为教师、班主任的我们如何扛起这个责任呢?
1 用榜样的作用示范人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也有人说“人是人的环境”,教师的职业是“人铸造人”的职业,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下一代,教师的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

因此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就要求有心理健康的教师。

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就像空气之于人一样,时刻相伴,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可以说教师组织下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对学校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的处理过程,教师无意识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构成一种环境,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诸如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成长。

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2 多方位、多渠道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
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2.1 要重视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思想教育是德育建设的主要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因此,重视班会,开好班会,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才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所以,我们既可以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安全教育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又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这样既避免了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又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比如,我们通过观看法制宣传片《珍爱生命,知法懂法》,开展了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我爱我,争当新时期三好学生”主题班会等形式,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抵制诱惑,提高认识。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和谐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开展了“手牵手,共筑和谐班集体”主题班会等。

一个个新鲜活泼,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明了事理、长了见识。

2.2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心理健康教育,并非班主任的专职,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那精妙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无不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对祖国的一草一木的爱。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无不展示了母亲那种崇高伟大的爱,那种毫不张扬的母爱,让我们体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内含。

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知道了身处厄境并不呆怕,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信心。

……凡此种种,在教学中,教师以这些文学艺术的精品魅力去娱乐学生的耳目,净化灵魂;用课文的内涵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以文章之旨启学生之智;从而达到以教材的形象情感作用推动学生奋进,塑美的灵魂,会起到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 充分尊重学生,用平和的心态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所谓心理氛围,概括地说就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气氛和环境。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是既是师长,又是朋友。

我们要抛弃传统的“警察形象”,不能再以为当了教师就有权威,就能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更容不得学生的半点违抗。

而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待。

你要去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让他们感受到你的鼓励,你的尊重与爱,从而敞开心扉,接受你,听你的话,而不再是“你不懂我的心”。

所以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就要注意培养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后进生的班主任更要坚持不歧视、不放弃,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来感化他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