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 原电池导学案和练习

必修二 原电池导学案和练习

原电池
[实验设计]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当把铜片和锌片同时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
铜,锌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中,锌片
上的通过流向,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而
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逸出。

可见,原电池
是利用反应将能转化成的装置。

【基础知识点】
一、原电池
1、原电池定义:将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电极名称:
(1)负极: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片)
(2)正极:一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片)
3、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失电子的反应——反应——极得电子的反应——反应——极
(1)锌片:(反应)
(2)铜片:(反应)
(3)总反应式:Zn+2H+=Zn2++H2↑
4、微粒移动方向:
(1)电子:电子由极流向极。

(2)电流:电流由极流向极。

(3)离子:阴离子移向极,阳离子移向极。

5、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作电极。

(2)电极材料都插入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电路。

(4)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负极正极
电极材料性质
电子得失
电子流向
电流流向
反应类型
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
实验现象
三、原电池的应用
1、设计原电池
2、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3、加快某些反应速率
4、金属的防腐蚀
【练习】
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4、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HCl ( aq ) + NaOH ( aq ) = NaCl ( aq ) + H2O ( l )
B.2CH3OH ( l ) +3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C.4Fe (OH)2 ( s ) + 2H2O ( l ) + O2 ( g ) = 4Fe (OH)3( s )
D.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5、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银片、铁片、Fe(NO3)2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6、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的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 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7、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8、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B.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C.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2e =ZnO+H2O,Ag2O+H2O+2e =2Ag+2OH—,总反应式:Ag2O+Zn=2Ag+ZnO根据上述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Zn为正极,Ag2O为负极
B. 工作时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值减少
C. 工作时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D. Zn为负极,Ag2O为正极
10、写出下列甲、乙、丙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

甲电池:
负极:
正极:
乙电池:
负极:正极:
丙电池:
负极:正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