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读《四世同堂》有感
这段时间在读《四世同堂》,很厚,读了许多时间,但却很有收获。

《四世同堂》的主要内容是描写老北平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和胡同里许多家庭在八年抗战中的际遇和变化。

正义的人们过得很困苦,有无缘无故被捕,家破人亡的;有不吃日本人的饭,一家老小挨饿受冻的;有被日本经济控制逼迫到绝境的;有为日本人唱戏却莫名其妙被打死的……在现代社会,由于西方功利思想的传入,坚持信念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选择的是安逸的生活和堕落的灵魂。

为了自己眼前的衣食住行,不少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却还是屈身为日本人做事,在这本书中就有一个典型——陈野求。

为了八个孩子和一个病恹恹的老婆,他虽然有一颗报国之心,却还是不愿意去买花生芝麻做收入甚微的生意,而是去做了日本政府的小官。

虽然他收入多了,孩子不饿了,老婆有钱治病了,但他自己却因为难以承受良心的谴责,吸上了鸦片,过着越来越堕落的生活。

到最后也没能得到好下场,被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养大了的孩子们看不起,而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他。

只顾自己利益、贪图享受的小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瑞全、胖菊子、蓝东阳……在这八年里却活得如鱼得水,只要肯巴结日本政府,官运财运便能平步青云。

贪赃枉法变成了理所当然,逼良为娼、唯利是图、见风使舵、过河拆桥、见利忘义……只不过这些钱财和权力也只如泡沫一般,随着抗战的胜利,这些势利小人到最后也都得到了死亡的报应——老舍设定这样的结局,意也在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道理,也隐含了希望抗战能把政治上、社会上的毒瘤都清理干净的愿望;而且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也同中国人“团圆”的心理相适应,合中国读者的口味。

年轻有力没有牵挂的可以轻易地逃出北平参加抗战,可是在老舍眼中,北平人牵挂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有家累的人们。

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中,当家的瑞宣想参加抗战却走不了,只能鼓励自己的弟弟逃出北平,代替自己去报效祖国。

八年之中,因为不肯吃日本人的饭,为日本人做事,自己为了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操尽了心,却依旧无能为力。

老人们受冻了、挨饿了,自己的小女儿妞妞到最后还是饿死了,他也只能不停地接受着良心的谴责:为了家人不能为国效忠,到最后连这个家也不能好好守住。

可是这能怪他么,当家的长孙必须留下来照料一家老小,忠孝不能两全,如果他一走了之,那这一家子死去的也许就不只他的父亲天佑和小女儿妞妞了。

家庭对于中国来说,是最基本的结构。

古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说明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还应该在“国”之前治理好的。

所以其实瑞宣做的是对的。

虽然自己没能为国效忠,但他放走了亲弟弟,代替自己为国家效忠,自己则留下来尽孝。

自古忠孝难两全。

整本书给人一种历史积淀感,加入了许多老北平的艺术文化,以及映射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像温风一样,给了我洗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