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人行天桥施工组织设计圭塘河生态景观区项目城市河流体验区(工程代号2012-L003) 1#人行天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XXXXX公司二○一三年八月长沙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范围1二、工程概况2(一)工程概况2(二)主要技术标准4(三)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5(四)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8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10(一)自然特征10(二)交通运输情况11(三)沿线水源、电源、燃料13(四)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16(五)其他有关情况28四、施工部署及管理目标28(一)总体施工顺序10(二)总体施工部署及管理目标10(三)主要施工方案10(四)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施工用水、电、混凝土供应等)10 (五)主要临时工程10五、主要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28(一)施工测量28(二)基础钻孔桩施工28(三)承台施工28(四)墩台身施工30(五)钢箱梁制作、运输、吊装施工31(六)结构表面除锈及防腐涂层施工34(七)桥面系及其它施工34六、工期计划安排35(一)进度指标35(二)关键线路45(三)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6七、主要机械、设备及仪器46(一)施工机械设备配备46(二)施工仪器配置46八、劳动力计划51九、主要材料计划67(一)主要材料进场要求67(二)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69十、工程管理措施70(一)工期保证措施70(二)质量保证措施71(三)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71(四)季节性施工措施76(五)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76(六)工程接口管理与相关方接口管理 (76)附图:一、施工平面布置图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一、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编制依据1)圭塘河生态景观区项目城市河流体验区(工程代号2012-L003)1#人行天桥工程项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招标澄清及修改文件。
2)国家、湖南省及长沙市发行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长沙市雨花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规则和管理办法,建设方确认的有关文函。
4)我公司施工中的类似工程经验,以及国内市政工程中成熟的施工方法和先进的施工工艺。
5)我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
6)本用地四周建筑、市政道路及其管线的相关资料。
2、编制范围圭塘河生态景观区项目城市河流体验区(工程代号2012-L003)1#人行天桥工程项目。
含桥梁桩基及承台基础、墩台身,钢箱梁制作及运输、吊装,桥面系、栏杆等项目。
二、工程概况本天桥位于圭塘河生态景观区内,横跨圭塘河,为连接河流两岸的景观道路而设置的一座人行天桥。
1、工程概况本天桥位于香樟路以南,木莲路以北,万家丽路以西,交通便利。
系圭塘河堆积之一级阶地,场地地势较平坦。
圭塘河河水较浅,一般水深0.3~0.6m,最大水深1.0m。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标高介于37.79~43.42m,孔口高差5.63m。
天桥桥墩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直径D=80cm,天桥主梁桥墩承台下设置2根桩基,天桥墩柱采用花瓶形薄壁墩。
桥台基础为桩柱一体式,天桥桥台采用桩身上接台帽。
天桥主梁采用现场拼装单箱双室等截面连续钢箱梁,全桥共三跨,桥跨分跨为20+26+20=66m,全长73.08米,在桥台处接入人行道。
主桥全宽3.5m,梁高1.0m,纵向设置圆曲线,主桥跨中设5cm预拱度,其余部分按二次抛物线设置。
主梁截面为钢板焊制钢箱梁,桥梁主要构件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规定的Q345B;其它钢构件采用《碳素结构钢》(GB700-88),Q235B。
天桥桥面铺装采用5cm厚C30微膨胀砼,内设Φ4mm抗裂钢丝网;桥面接缝处用聚氨脂嵌缝膏填缝。
栏杆采用栏杆采用丝光不锈钢扶手,钢化玻璃作挡面。
2、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的设计规范、验收标准1)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人群5.0KN/m²,基本风压W0=0.75KN/m²;栏杆、扶手竖向荷载1.2KN/m,水平荷载2.5KN/m;(2)桥面布置:桥梁全宽3.5米,人行系统净宽3.0米。
(3)桥梁顶面纵横坡:纵坡1.5%及-1.5%,桥面铺装层设置单向1%横坡,指向河流水流方向,以利排水,排水管单边悬挂于箱梁悬臂端根部位置;(4)温度效应:钢材线膨胀系数0.000012,考虑系统温差±25℃,有效温度标准值最高46℃,最低-3℃,合拢温度取25℃。
(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按0.05g采取相应抗震设计;(6)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7)设计安全等级:二级;(8)环境类别:一般环境,B级;(9)设计基准期为100年;(10)天桥上部结构竖向自振频率:≥3HZ。
2)采用的设计规范、验收标准(1)钢结构设计《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B02-01-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1(2)材料《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碳素结构钢》GB700-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88《热轧薄钢板及钢带》GB/T912-1989《热轧厚钢板及钢带》GB/T3274-1988《冷轧钢板及钢带》GB708-89《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87《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87 《热轧普通热轧等边角钢》GB/T9797-1988《连续热镀锌薄板和钢带》GB2518-8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1998 《碳钢焊条》GB5117-85《低合金钢焊条》GB5118-85《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低合金钢用埋弧焊焊丝和焊剂》GB/T12470 《建筑用压型钢板》GB/T12755-91《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六角头螺栓》GB/T5782《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 (3)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压型金属板设计施工规程》YBJ216-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接坡口的基本尺寸和形式》GB985-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986-88《焊缝符号表示方法》GB324-88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工程数量表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见下表。
4、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本项目的控制工程为钢箱梁的节段厂家预制、运输及现场吊装、焊接。
重难点工程为现场大跨度吊装,节段焊接成整体时的焊接质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控制。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1、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勘察场地位于香樟路以南,木莲路以北,万家丽路以西,交通便利。
系圭塘河堆积之一级阶地,场地地势较平坦。
圭塘河河水较浅,一般水深0.3~0.6m,最大水深1.0m。
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标高介于37.79~43.42m,孔口高差5.63m。
2)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主要地层由第四系填土、淤泥、粉土、粉细砂、圆砾、粉质粘土及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组成,其野外特征自上而下分叙如下:a)人工填土层(Q4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素填土:灰黄色,稍湿~湿,松散。
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砂及圆砾,局部由建筑垃圾砖渣、碎块组成。
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为0.50~6.50m,层底高程为34.79~40.54m。
b)第四系冲积及残积层:1)淤泥②(Qh):灰黑色,流塑状态,见少量贝壳及圆砾,有臭味,局部含粉细砂及卵石。
该层仅在钻孔ZK3、ZK12中有分布。
层厚厚0.50~1.30m。
2)粉土③(Q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粉质粘土。
见少量铁锰质结核及团块,底部含砂量增加,该层于钻孔ZK1、ZK5、ZK7、ZK9~ZK11、ZK13~ZK15中有分布,层厚为1.50~4.50m。
层底高程为33.19~37.44m。
3)粉细砂④(Qal):灰黄色、灰色,湿至饱和,稍密状态。
见少量砾石粒径的颗粒和泥质物,局部含粗砂。
该层于钻孔ZK2、ZK4、ZK6、ZK8中有分布,层厚为1.30~3.50m。
层底高程为35.62~36.95m。
4)圆砾⑤(Qal):灰黄色、灰白色等杂色,饱和,稍密~中密。
主要由砾石粒径的颗粒组成,一般粒径5~20mm,最大50mm,主要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含量约55%,充填物为砂及粘土。
该层除了在钻孔ZK3、ZK4中未揭露,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1.50~4.70m。
层底高程为30.59~35.48m。
5)粉质粘土⑥(Qel):紫红色、棕红色,硬塑状态,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而成。
该层在钻孔ZK3、ZK4中分布,层厚为2.70~3.20m。
层底高程为32.42~35.40m。
c)白垩系(K)泥质粉砂岩及砾岩:紫红色、褐红色,粉砂状结构及砾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和粘土矿物等,局部地段为钙质胶结,本场地内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⑦(K):褐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砂状及土柱状、手捏易碎。
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除了在钻孔ZK4中未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层厚为1.30~4.00m。
其顶面埋藏深度为5.20~9.50m,相当于标高30.59~35.48m。
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K):棕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砂状、碎块状及土柱状、手捏易碎。
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在所有钻孔中均有揭露,厚度不详,揭露层厚为1.00~7.70m。
其顶面埋藏深度为6.50~12.00m,相当于标高27.99~34.1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