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分布荷载下土中应力状计算属于平面应变问题,对路堤、堤坝以及长宽比l/b≥10的条形基础均可视作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处理。
瑞典条分法基本假设:
滑面为圆弧面;
垂直条分;
所有土条的侧面上无作用力;
所有土条安全系数相同。
毕肖普条分法基本假设:(双重叠代可解)
滑弧为圆弧面;垂直条分;所有土条安全系数相同;考虑土条的侧向受力。
影响基底压力因素主要有:
荷载大小和分布基础刚度基础埋置深度土体性质
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假设:
地基连续、均匀、各向同性、是完全弹性体、基底压力是柔性荷载。
应力分布:
空间问题——应力是x,y,z 三个坐标轴的函数。
平面问题——应力是x,z 两个坐标的函数。
库仑(C. A.Coulomb)1773年建立了库仑土压力理论,其基本假定为:
(1)挡土墙后土体为均匀各向同性无粘性土(c=0);
(2)挡土墙后产生主动或被动土压力时墙后土体形成滑动土楔,其滑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
(3)滑动土楔可视为刚体。
库仑土压力理论根据滑动土楔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静力平衡条件来求解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朗肯土压力理论是朗肯(W.J.M.Rankine)于1857年提出的。
它假定挡土墙背垂直、光滑,其后土体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这时土体内的任意水平面和墙的背面均为主平面(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剪应力为零),作用在该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即为主应力。
朗肯根据墙后主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应用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临塑荷载及临界荷载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1)计算公式适用于条形基础。
这些计算公式是从平面问题的条形均布荷载情况下导得的,若将它近似地用于矩形基础,其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2)计算土中由自重产生的主应力时,假定土的侧压力系数K0=1,这与土的实际情况不符,但这样可使计算公式简化。
(3)在计算临界荷载时,土中已出现塑性区,但这时仍按弹性理论计算土中应力,这在理论上是相互矛盾的,其所引起的误差随着塑性区范围的扩大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