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部编人教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蜡烛看着正在燃烧的蜡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你看,蜡烛通体洁白,不停地燃烧着,在这漆黑的夜晚放射出明亮的光芒。

它的一生是duǎn zàn()的,却又是高尚的。

它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老师的品质不也正像蜡烛一样吗?他们从不企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埋头苦干,为培养接班人gòng xiàn ()毕生精力。

一些老师虽然已经到了暮秋之年,但是他们还是如夕阳一样把生命的每一缕光都洒在祖国的繁花嫩叶上。

他们像蜡烛一样,“油不尽,光不灭”,愿在有限的岁月,“燃烧”自己,放出光辉。

我赞美蜡烛,更赞美老师。

(1)看拼音,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词语。

(2)“蜡烛的高尚”是指________。

(3)文章中“燃烧”打引号是_____A. 表示引用语言B. 表示专用名词C. 表示讽刺,嘲笑,说反话D. 表示特殊含义(4)文章中“繁花嫩叶”是指________;“油不尽,光不灭”中的“油”指________、“光”指________。

(从文章中找出)(5)找出短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答案】(1)短暂、贡献(2)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意思对即可)(3)D(4)接班人有限的岁月;毕生;精力(5)反问句:老师的品质不也正像蜡烛一样吗?陈述句:老师的品质正像蜡烛一样。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暂、献”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省略号的作用:列举的省略、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依据句意可知,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5)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1)短暂、贡献。

(2)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意思对即可)(3)D。

(4)接班人有限的岁月、毕生、精力。

(5)反问句:老师的品质不也正像蜡烛一样吗?陈述句:老师的品质正像蜡烛一样。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掌握省略号的作用,结合语境仔细分析判断。

(4)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5)掌握陈述句转换为反问句的方法,平时多练。

2.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

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②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沉思:________(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画线的句子①在文中的作用是()。

(多选)A. 表现了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B. 说明战斗很激烈,白求恩大夫和战友们处在危险之中C. 说明在恶劣的环境下,白求恩大夫仍然精神高度集中地做手术,他心里只想着救护病人,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4)白求恩大夫和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表现了什么?()(单选)A. 师卫生部长认为白求恩大夫是尊贵的客人,应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B. 白求恩大夫十分劳累不愿意转移。

C. 白求恩大夫具有与战士们共同进退的坚定信念和高贵品质。

【答案】(1)深思。

(2)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3)A,B,C(4)C【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深思。

(2)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3) A B C(4)C【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读下面的精彩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在语段中用横线画出来。

(2)从语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各种;遍地;堆积;厚厚的【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各种;遍地;堆积;厚厚的【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1)照样子写出表示味道的“ABB”式词语。

例:甜津津 ________ ________(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牙齿又酸又软”。

(从画线句中找答案)(3)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_句,其中第________句是中心句,第________句写了吃杨梅时不觉得酸的原因。

(4)这段话主要写了杨梅的()。

A. 颜色B. 外形C. 味道【答案】(1)酸溜溜;辣乎乎(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4)C【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甜津津”来看,是ABB式结构,即第二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故答案为:(1)酸溜溜、辣乎乎(2)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3)四、一、三(4)C【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5.课外阅读。

人类的很多发明来自于对动物的观察和启发。

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

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

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

鸽子的眼睛能分(①)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②)飞机和导弹。

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A. 动物的启示B. 人类的发明C. 观察和启发(2)给文中括号选择正确的字填上。

①A.辩 B.辨()②A.视 B.试()(3)选择下面加线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①模(A.mó B.mú)样()②飞行(A.xíng B.háng)()③导弹(A.dàn B.tán)()(4)这段共________句话,是围绕________来写的。

( )A. 7句话;第1句话B. 6;第2句话C. 6;第1句话(5)短文中写了________项有趣的发明,分别是________。

()A. 5;雷达、水上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B. 5;雷达、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C. 4;飞机、潜水艇、监控器、电子鼻【答案】(1)A(2)A;A(3)B;A;A(4)C(5)B【解析】【分析】(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考查这篇短文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故答案为:(1)A;(2)A;A;(3)B;A;A;(4)C;(5)B【点评】(1)、(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