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趣味物理实验

趣味物理实验

有趣的惯性实验同学们,当你快速跑步时,让你马上停下来,你能做到吗?当你推动一个物体时,是不是刚开始用的力气要更大一些呢?其实,这些都是因为物体有惯性的缘故。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就给我们演示了几个惯性的实验,大家一起跟我来看一看。

第一个实验开始了。

楼老师小心翼翼地将八个象棋子叠在一起,然后拿起一把直尺,举得高高的,微笑着说:“我要从这叠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个,但上面的棋子能保持不动。

”什么?要取出最下面那个棋子,而上面的却能做到不动?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该不会是在吹牛吧?同学们也将信将疑望着老师。

只见老师将直尺紧贴着桌面,迅速地朝最下面的象棋敲去。

啊!奇迹发生了!只听见“啪”的一声,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真的稳稳当当地叠在桌子上!太神奇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

还有更精彩的呢!第二个实验开始了,老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饮料瓶和一张纸条,然后将瓶子倒扣在纸条上。

“同学们,如果我将纸条抽出,瓶子会不会倒啊?”“会!当然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好!请认真看喽!”老师笑了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只见她弓着背,一手撑着桌子,一手抓着纸条。

同学们都站了起来,伸长脖子,眼睛一眨不眨的,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一、二、三!”老师将纸条猛地一抽,那瓶子像个醉汉一样晃了晃,却渐渐地平稳下来了,没倒!耶!成功了!教室里又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第三个实验是将硬币放在饮料瓶的盖子上,然后在硬币下压一张纸条,要将纸条抽出,而硬币却依然留在瓶盖上。

这个实验同样十分精彩,老师也做得非常地成功。

同学们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啊?”同学们都迷惑不解。

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原理——“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

就像汽车,开始的时候,即使是急刹车,也会继续再向前行一段路,才会停下来。

棋子、饮料瓶、硬币原先是不动的,当迅速地取出下面的物体时,仍旧会保持不动。

”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恍然大悟。

科学真是太神奇了!长大后,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却揭开生活中一个个的“谜”。

简易显微镜制作一、制作方法:简易显微镜是由镜头、镜筒、镜柱、反光镜四部分组成。

1、镜头将一种聚光手电筒的电珠打碎,取下前面的玻璃球,用钳子把玻璃球周围玻璃片夹掉。

选厚为2毫米的硬纸板剪成50×50毫米的3片方块。

在中心打一小孔,以玻璃球恰好嵌入为佳,再用粘合剂把三片硬纸板粘在一起。

2、镜筒、镜柱选宽为50毫米,长度分别是180毫米、175毫米的玻璃各2块。

先用透明胶布将4块玻璃粘住(长度相同的2块相对)。

然后由上到下至145毫米处用黑胶布缠上或涂料涂黑(留出载物台空间),剩余的部分就是镜柱。

3、反光镜割一块长55毫米、宽50毫米的长方形镜片,使成45°的角,固定在镜柱的下面。

二、使用方法1、先将置有标本的载玻片放在镜头下面,然后对准镜头。

观察时眼睛与镜头距离约5毫米左右。

2、标本不能大于镜头。

3、如光线不足可转动显微镜。

使反光镜迎着光线。

自制透镜实验水杯透镜盛满了清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透镜。

玻璃杯的侧面使水形成一个弯曲的表面,这很象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实际上是圆柱形透镜)。

水杯透镜可以象放大镜一样把东西放大。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水杯透镜来观察一页书。

把书页紧贴在水杯的侧壁上,透过水杯,就会发现书上的字被放大了。

水滴透镜在桌子上放两支铅笔,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四厘米。

在两支铅笔下面铺上一张人民币做我们观察的对象。

把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盖在铅笔上。

用一支干净的毛笔沾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水滴滴在塑料薄膜上(水滴的直径约为四到五毫米)。

它就是一个放大镜。

透过水滴可以看到钞票上的一些细小的图案都被放得很大,这说明水滴是一个放大倍数很高的透镜。

水滴的直径越小,凸度就越大。

你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薄膜上,分别滴上几个直径不一样的水滴,来看看放大倍数和透镜的凸度的关系。

不过,利用大小不同的水滴观察物体的时候,还要注意分别调节水滴和桌面的距离。

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要近一些。

既然透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那么,为了提高放大倍数,是不是可以任意增加凸度呢?不行!你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凸度很大的水滴,虽然放大倍数大,但是存在着三个缺点:第一,观察到的像大大走了样。

第二,凸度越大,“透镜”就越要靠近被观察的东西,实际上不容易做得到。

第三,凸度越大,能看清楚的范围就越小,被观察的物体,只有中间一小块能够看得很清楚,旁边的都很模糊。

冰透镜在隆冬季节,你也可以试着做一个冰透镜,不过,冰透镜没有水透镜那么透明,效果要差一些。

在制作冰透镜的时候,要选择均匀透明的冰块。

透镜的直径要尽量做得大一些,因为直径大,所以透镜就不能做得太凸。

有了自制的凸透镜,我们就可以研究凸透镜的光学性质了。

能把光线会聚起来是凸透镜的重要特性,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你自己试试看。

盛水的球形玻璃瓶能取火,很早以前就有人知道了。

如果在向阳的窗台上,放一个盛水的透明花瓶,它的球形部分所集中的阳光可能灼坏窗帘或家具。

郊游的时候,有人把空瓶抛在森林里,球形的酒瓶充满雨水后,同样能会聚阳光,使周围的东西燃烧起来。

一些森林火灾就是这样引起的。

你也许不知道,冰透镜曾经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哩!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了火种,面临着寒冷、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

用冰制造透镜,最早的记载是在我国。

一千六百多年前,晋代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这里冰就是指的冰透镜,艾就是指引火物——艾绒。

10个趣味物理小实验实验一: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

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二:感受大气压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此时易拉罐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且发出巨大的响声,实验者应有思想准备,以防惊惶中碰到其它实验仪器而被烫伤甚至引起火灾。

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实验三:振幅交换准备两个摆长一样的摆(摆锤质量要大些)和一根细尼龙绳,将尼龙绳两端分别固定在高度上,把两个摆的上端系于尼龙线的中部,悬点相距不超过10厘米,(固定时要检查摆长是否一样)。

使一摆处于竖直位置,将另一摆沿垂直于尼龙绳方向拉开到某一位置(不一定要有五度角限制)放手让其在垂直于尼龙绳方向上振动,观察二摆的振幅变化(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所需时间与装置有关)。

可以看到,两摆的振幅会不断地交换。

实验四: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把塑料飞盘用洗衣粉洗刷、冲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这是为了不使手与铁片接触),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这是因为电压高而产生放电,但因电量少,电流持续时间短暂,虽有微麻的感觉,但并不危及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注意,本实验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在干燥的天气比在空气潮湿时容易成功,晴天在人少的室内比在人多的室内容易成功;在室外通风处比在室内容易成功。

实验五:水是液体也能发生静电感应吗?把家用自来水开关调到有一股细流,把与毛皮摩擦过和塑料棒(或塑料梳子、笔杆),接近此细流,会清楚看到水流向塑料棒的方向弯曲。

实验六:为什么欧姆表测灯泡阻值比计算值小?一只灯泡“220V25W”,根据电功率公式可算得灯丝的电阻为1936欧,用欧姆表测测测看,测出来的阻值是大了还是小了,为什么?实验七:哪个瓶子滚得快?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实验八:木尺能保持水平吗?有一根长度为1米的木尺。

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水平地支撑木尺的两端。

这时候,左右某一个手指向对方靠近,木尺能够保持水平吗?左右手指同时相互靠近,又会怎样。

(提示,与摩擦力及力矩知识有关)实验九:水为什么不会洒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

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

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

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

这是为什么?实验十:如何使单摆摆动起来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细尼龙线及,一把挂锁做一单摆,要求用吹气的方法令其摆动,摆解要求达到30度左右,此过程中口与单摆平衡位置的距离保持在0.5米以上,且不得用身体或任何其它物体与单摆的任何部分及悬点接触,试设法达到目的并想想为什么?简易冷冻的方法你能不用冰箱而使物体冷冻吗?请试试冰和盐怎样使物体冷冻——试验后可以吃上些可口的冰淇淋。

1.在杯子里倒入一勺巧克力粉,两勺牛奶,一勺奶油。

用勺子加以搅拌。

2.在大盆里铺一层冰,多撒些盐。

3.将杯子放在撒了盐的冰层上。

5.将毛巾盖在大盆上,置放约一小时,每隔几分钟搅拌一次。

盐使冰很快融化,从冰变成水是需要热的。

热从杯中被吸走,使饮料得到冷冻。

4.在杯子四周加入更多的冰,并撒上盐。

6.尝尝你自制的巧克力冰淇淋吧!冰凌长大水从冰凉物体表面的边缘滴落时,会形成冰凌。

水失去了热,就变成了冰。

更多的水沿着冰凌往下流,结成冰,冰凌就越结越长。

有趣的喷泉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的现象,我们总是喜欢做一些既能说明问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小实验.以往我们做的各种喷泉实验就是一例,这里笔者给大家推荐一种能连续喷水的喷泉实验.1.仪器的装置如图所示.(1)上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子越长效果越好,最好选用牛顿管之类的玻璃管.(2)喷水管:选用长度约20cm左右的尖嘴玻璃管,其一端接有橡胶管.(3)出水管:上端用玻璃管,下端用有一定硬度的橡胶管.(4)储水槽:可与自来水嘴相连,用来提供持续的水源.(5)接水槽:盛接出水管流出的水,也可直接把出水口与下水道相通.(6)橡皮塞:用于封闭玻璃管口.2.安装与调试(1)将喷水管和出水管插入橡皮塞,然后用止水夹夹住进水口和出水口.(2)将玻璃管装适量的水后并盖紧橡皮塞.将整个装置倒置,然后固定在支架上.(3)将喷水管插入储水槽后,再同时打开止水夹,这时喷泉就可以工作了.(4)如玻璃喷管中水面高于喷嘴时将对喷水高度有影响,这时可调整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如果水面较低时由于管外空气压强要比管内空气压强大,这时空气容易通过出水管进入玻璃喷管,使整个装置停止工作.3.工作原理当水沿出水管流出时,封闭的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使管外大气压强大于管中空气的压强,所以水能从喷嘴喷出.喷射的水柱高度由储水槽到接水槽水平面的高度差来决定.水柱喷射高度的计算方法如下:设空气压强为p0,玻璃喷管中的空气压强为p,接水槽到储水槽的高度差为H,储水槽液面到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为s,喷射水柱高度为h.则储水槽液面的压强应满足p0=ρgs+ρgh+p接水槽液面的压强也应满足p0=ρgH+ρgs+p由以上两式可得H=h,即水柱高度等于出水口到进水口的高度差,由于水与管之间有阻力,因而实际上h<H.该实验不仅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同时也是利用大气压的一个很有趣的实验.神奇的变色花一般我们认为,水是往低处流的,但水也可以流向高处!做一个实验使花改变颜色,你就可以知道,植物是怎样得生长所需的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