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一族”现象调查报告小组成员:计算10A董静、杨相晔、王琰、郭双双、李营、于召艳指导教师:张运君“宅”是近两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以“宅男”、“宅女”自居,“宅一族”也成为了继“月光族”、“啃老族”等新鲜族群之后的又一特色群体。
“宅”已不仅仅成为了时下青年男女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种文化——宅文化,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自然走在了“宅文化”的前端,并衍生出校园“宅一族”。
我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为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大学东院在校大学生,共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8份学生年龄在20至25 岁之间覆盖大一至大四年级段。
一、宅的起源“宅男”一词来自台湾,是日语“御宅男”的简称。
“御宅”在日语里指“你的家”,是一种敬语。
到了80年代,人们把那些热衷于动漫和电游戏,足不出户且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称为“御宅族”。
“御宅族”中的男性被称为“御宅男”。
由于御宅男对虚幻世界的执著和对实世界的排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这个词在日本大多带有负面含义。
如今这里的“宅”用的已不是原义。
“宅男”“宅女”是指在家待着不出门的人,随着使用频率增加,“在家待着不出门”这一义素自然地朝“宅”字上归并,这就使得本是名词的“宅”逐渐获得了动词的词性,指待在家里不外出,“宅”已成为典型的流行语词之一,由于其新颖性而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进入台湾后,“御宅男”被简称为“宅男”或昵称为“阿宅”,并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语义渐趋中性,泛指痴迷于网络、整天待在家中或宿舍上网的男性。
近年来,“宅男”一词从台湾传播到大陆,语义进一步泛化,指整天待在家中,不出门、不修边幅的男性,成为网络媒体比较时尚的词语。
二、大学生“宅”现象调查发现,大学里潜伏着为数不少的“宅一族”。
大学校园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没课的时候宅在宿舍,也有甚者为了宅而逃课,在宿舍无外乎睡觉、上网。
他们除了睡觉电脑几乎都开着,聊天、逛论坛、看网页、打游戏、写博客、看视频……即使没事做也要挂在网上。
他们饮食不规律,常吃零食、泡面,或让同学带饭。
也有人宅在网吧,饿了叫外卖或在网吧买泡面,困了就躺在椅子上休息。
特别是大四生和研究生,经常没课,如果自我要求低一些,很容易宅。
还有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习要通过电脑完成,所以经常坐在电脑前不动弹。
在大学食堂,经常可见穿着拖鞋睡衣、头发散乱的学生去打饭。
尤其在离市区较远的大学城,大部分学生没课时都是呆在宿舍。
这种宅的状态不仅在学校,还延续到家中。
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不用上课、写作业,不用担心吃饭,宅的心安理得。
宅的内容无非还是睡觉、上网,有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躲进自己的房间,甚至很少与父母交流。
“放假了我成了宅男”,“天冷,我在家宅了一个星期了”,“宅男OUT(过时)了,被窝男出现了”……这种帖子已经见怪不怪了。
从学校到家,从宿舍到起居室,变换的是空间距离,不变的是这些大学男女难以自拔的“宅”生活。
宅女:“我不是宅女,请叫我居里夫人!”宅男:“我不是宅男,请叫我天才毕加索(闭家锁)”这是最新在“宅”一族中口口相传的流行语。
尽管改了称呼,却改不了他们对“宅”生活的痴迷和不舍。
在此次调查中,逾八成大学生存在“宅”现象,对“宅”持宽容态度。
通过对问卷数据统计发现,多达84.8%的学生觉得自己多少有点“宅”。
有高达85.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寒假期间,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宅”着。
三、大学生“宅一族”引发的问题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大学生“宅一族”运动时间显著少于“非宅族”,身体素质亟待加强。
我们在对大学生“宅”现象调查研究中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方面做了调查从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资料汇总中笔者认为大学生“宅一族”身体素质普遍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锻炼。
大学生“宅一族”的运动量明显偏低,甚至有近1/4的学生表示几乎从来不运动,他们认为“宅”在寝室即低碳又环保,根本没有必要去户外运动。
然而宅一族长时间操作电脑,动作僵硬,容易造成腰、颈、肩、腕等部位的疾患;睡眠和饮食失调会造成生物钟紊乱、内分泌失调、身体虚弱等;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下降。
2.对学业发展的影响宅在宿舍的人多是在从事以消磨时间为主的活动,还有部分逃课的,对学业的影响自不必说,且长此以往会消磨人的斗志,养成惰性和消极的人生态度,极少的智力活动对大脑的运算和思维功能也有影响,这些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今后发展皆有弊无利。
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宅居限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减少了文娱社团活动,逐渐疏远了和父母、朋友、老师的关系,对身旁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焦虑、孤独、抑郁等负向情绪增加,容易造成逃避现实,感情淡薄,社交退缩,性格孤僻等。
4.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吃住学都在一起,所以受同辈的影响很大,宅的风气一旦形成校园文化,就不只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问题,而是影响到一群人、一代人,甚至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根据调查问卷反馈上的比较典型的宅生活所带来的问题:(1)成天泡在网上,又不知道做什么好。
花去了大把的时间。
(2)浮躁,好预测未知妄下定论。
对权威毫无理由的不耐烦,但绝不公开挑战,只热衷于影响身边的几个人(3)性格软弱,喜欢为自己的意志不坚定找理由。
不喜欢通过沟通达到与外界的意见统一,而是表面妥协,内心强烈反感,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叛逆(4)消极,拒绝长大。
不喜欢被人说成熟,尤其不能容忍被人说是老男人。
反感政治,厌恶应酬。
(5)选择性自闭,对熟人唠叨不休,对陌生人一言不发。
偏爱使用方言或者网络语言等非大众语言。
(6)习惯熬夜,25岁之前通宵次数明显较多。
(7)毫无理由的高傲。
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并以此作为对别人不屑的理由。
(8)做事不按计划,讨厌按部就班,永远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
(9)不问问题,相信百度和谷歌的权威,多数人喜欢用搜索引擎思考,将搜索引擎作为自己的智囊。
四、大学生“宅一族”的形成原因(一)客观原因1.电脑的普及与网络的发达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往往都离不开电脑和网络,这也是他们腻在室内不愿走出来的最主要原因。
随着电脑价格不断跳水,大学生中拥有个人电脑的比例也比几年前大幅提高,且发达的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①网络为大学生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论坛上与网友交流,通过qq等聊天工具与朋友联系,以写博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还可以在网上购物、订餐,使生活真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
②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
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因网游聚在一起,游戏过程中的交流、竞争、刺激,让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愉悦和成就感,在许多大学生眼中,它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全新的世界。
③网络资源丰富了大学生娱乐生活。
他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音乐、电影等,这些都是消磨时间的最佳伴侣。
2.大学生闲暇时间相对充裕和自由如果说电脑和网络给了大学生一个宅的理由,那么有足够的时间就创造了条件。
大学前有升学压力,学生们整日忙于课业,假期也不能休息,想宅宅不了,而工作后最多只能下班宅一宅。
大学里相对较少的课业和松散的管理,使他们有时间宅。
除了上课就是待在宿舍消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熬通宵,这是很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这样几年下来,个人积累不但没提升,反而在吃老本,好的可以顺利毕业,但也有人因此荒废学业,到大学里白走一遭。
(二)主观原因1.缓解压力、逃避现实当代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如学业、就业、情感人际等,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遭受挫折和打击,面对逆境有的人选择直面而上,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宅”就成了大学生的一个“避难所”,其实很多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残酷现实,可就是不愿努力克服,于是放任自流,宅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
2.弥补自身交往缺陷有些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由于家庭或学校教育等原因只顾埋头苦读而忽视了培养交际能力,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
一方面他们极其渴望与他人交流,寻找知心朋友,一方面交往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始终不得要领,如果再遭遇挫折会更加自卑,宅在窝里不再出来。
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寻求网络,在虚拟的时空中塑造自己想要的性格,寄托于虚幻的感情。
3.惰性心理人人都有惰性,懒惰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如何克服。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有一个清晰、明确、坚定的目标,而很多大学生现在所欠缺的就是目标,所以会感到无事可做,毫无动力。
刚开始是出于偏好舒适,懒散,享乐,可一旦养成习惯,再想要提起干劲来都会觉得力不从心,渐渐的人也会变得淡漠,消极,丧失斗志。
4.从众心理良好的群体氛围对个体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亦然。
大学生具有回归群体和被群体认同的需要,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从众心理是盲目的,缺乏自身对群体行为的判断。
所以如果宿舍的大部分人,或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都变成了“宅一族”,其他人都跟着宅也并不奇怪。
五、如何看待“宅一族”“宅”现象有利有弊,应该引导大学生“宅一族”去粗取精。
“宅”现象并不是人们所担忧的“洪水猛兽”相反它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发展的潜力。
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宅男”“宅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引领时尚和深度生活的理念使得“宅一族”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信息收集,分类和处理的能力被喻为脱离社会的一群正在无时无刻地通过网络用他们独有的作风创造时尚、引导舆论、挖掘真相、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一群俨然有超然于现实社会的态势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宅一族”宅得并不健康身体素质普遍不高缺乏锻炼和口头表达等并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甚至有碍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提倡高校学生工作应重视和了解大学生“宅”现象的现状和发展,以大学生“宅”现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倡导所有大学生有选择有计划地”宅”要”宅”的健康宅的有思想并且随时能够出宅。
附:调查问卷你是宅族一员吗?——大学生宅一族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青岛科技大学在校学生,正在进行一次“宅一族”的调查研究。
如今,“宅”已不仅仅成为了时下青年男女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种文化——宅文化。
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员呢?希望你能如实填写,谢谢您的支持与协助。
1.你的性别是A、帅哥B、美女2.你的年纪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你认为自己宅吗A、宅B、不宅4.你对自己生活现状(宅)的看法A、很好不想改变,坚持下去B、顺其自然就好C、一定要改掉5.你为什么选择宅生活?A、喜欢一个人自由惬意地呆着,不受打扰B、懒惰,不愿意出门C、自闭,不喜欢与人接触交流D、沉迷于网络,无法离开电脑6.你觉得宅对生活有哪些负面影响?A、体能下降B、与社会脱节C、对人冷淡D、缺乏社交、办事能力E、沉浸于自己的世界7.你觉得宅对生活的好处有哪些?A、提高专注度B、提高专业素养C、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8.你认为怎样才算宅?A、不外出活动,一有空就窝寝室B、生活单调,除宿舍、课堂、图书馆,不去别的地方C、活在自己的世界,特立独行,没什么朋友9.你对宅的看法是:A、不好,身心都不健康,是消极的生活方式B、还好吧,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殊生活方式C、挺好的,挺随性自由的10.你觉得社会对宅人的容纳度A、挺大的,把我当做正常人B、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C、很小,很多人歧视宅人11.你身边的宅人多么?A、大部分是B、一半是C、少部分是D、几乎没有12.你觉得宅人对你影响是A、很大,自己也变的宅起来B、对我没有任何影响C、有一点影响,但大致没有改变我的生活方式D、觉得找到了许多知音13.会主动了解宅文化吗?A、会B、不会14.寒暑假你会选择?A、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中B、外出打工C、和同学、朋友一起15.喜欢什么类型的阅读方式?A、传统纸质阅读B、电子网络阅读(电脑)C、掌上电子阅读(如手机)16.您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为A、不足1次B、每周1—3次C、每周4—6次D、每周7—9次E、10次以上17.你认为宅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