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第1-14章全,经典推荐)《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第一至三章“带队伍就是带人心、团队需要正能量”,乍一看封面,感觉又是一本落入俗套的“励志”书籍;当翻开目录看提纲,诧异地发现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居然细化到十四个章节,这才开始好奇此书的观看。
正能量,当今社会缺乏的营养素,在很多领域,正能量的迸发都带给我们深思,留给我们回味。
当公民被污秽蒙蔽双眼的时候,正能量能为我们拨云见日;当团队充斥积极负面的时候,正能量可以澄清事实。
正能量迸发的结果是质变的表现,而其过程则是量变的积累。
每位成员能否成为团队积极正面的建设者,管理者背后的组织和安排非常重要。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专注于你的团队才能让自己成为正能量的源头。
合格的管理者需要做到踏踏实实地务实工作,潜心做问题地“解决者”,而非问题的“发现者”甚至是“制造者”。
所谓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就是这个道理。
管理者若是“私利追逐者”,团队中烦躁、抱怨、推诿、指责的声音将不绝于耳。
而管理者若是个“建设者”,理解、无私、互助、帮扶就会成为习惯。
所以团队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职责,我们负责的是一线员工的打造和一线员工工作流程的梳理;我们还需和相关部门写作,以提高团队的运作效率,最终实现有效的经营。
在一个优秀、有序的团队,每个人都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们的团队中,管理者也需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性规划职涯、分配工作。
不要奢望每个人都成为绩优,也坚决不允许团队中有人连做绩优的梦想都没有,如果真如此,将会给团队中正能量的传递设置不小的障碍。
当团队正能量不足时,管理者必须适时作出调整。
调整员工的培训方式、调整人员分工安排、加强与问题员工的沟通,都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其补充正能量,帮他们认清自己的核心角色。
只有每个人在各自的角色上完全投入、用心演绎,剧情才会精彩、正能量才能持续喷发~《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第四至六章职责,每天都在反复念到的名词。
在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不同的岗位职责也有差异。
比如说在保险营销团队中,营销员的职责是通过大量的拜访筛选意向客户,进而对其专业说明并促成,以达成销售的目的;营业组的主管职责则更有深度,除了涵盖营销员的职责以外,还需要对市场的情况分析调研,同时对营业组的制度监督管理;营业部经理呢,则需要对营业部的整体运作正常负责,营业部经营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而内勤员工的职责就是为外勤团队加油打气,想方设法减少营销员在市场活动的难度,提高其销售的成功几率。
各自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
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其实不是那么简单,需要“想工作结果所想”,而不是“想自己所想”。
在工作开始时我们就要想到结果,围绕结果才能在若干项职责找到主次,分清轻重。
经常会有人对自己工作的安排混乱异常:营销员对营业组出现的问题指指点点、营业组主管则为了自己签单错过部门重要会议……这些都是对职责理解混乱的表现。
还有的人会对岗位变化带来的职责变化难以适应,而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困顿不堪,工作停滞不前。
营销机制决定了每个人的升迁机会和工作上的付出成正比,所以部分人会很快获得晋升的鼓励。
当晋升后岗位职责变化的时候,及时对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好心理上的调整,要用最快的时间熟知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要牢记新岗位的任务,勤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特长、优势最大程度的运用在新岗位上,已达到很好的效果和成绩。
在《团队正能量》书中,员工阿特接到晋升的通知,意外地成为团队的管理者,但是精于细节问题解决的他始终无法理解管理团队的职责,也为能及时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技能,导致他抛开管理本职返回到原来最熟悉、最擅长的专业,这种对职责的误读导致最终被老板解雇,结局是非常让人感叹的。
由此我们的团队必须:每一个级别都需要相应的思维方式;,每个岗位必须有清晰的职责定义;,持续的培训与指导是必要的。
,同时新管理者必须接受:详细的职责说明;,揭示“是什么”与“需要什么”之间区别的评估;,培训、训练以及指导;,定期反馈。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第七至九章上次谈到了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职责,理清每个人的职责是作为团队管理者的基本工作。
对于团队成员的情绪管理,管理者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套大型机器上的每个零件只有在状态最稳定时才能发挥其最高效率。
团队中也一样,每个人就像零件,各自执行着自己的职责,但相互间却紧密相关联,一个零件的磨损可能会导致整台机器的停摆。
所以我们需要不停歇地调试、检查。
对于运转失常的零件,及时打磨、修理甚至更换。
跟员工的交流沟通就好比打磨修理零件的过程。
谈话的场合可以不拘,办公室、走道甚至是茶水间都是不错的安排;谈话的形式也各异,正式、非正式或者聊天寒暄都可以,把握住气氛在轻松互动的过程中进行,不必要把谈话演绎成“一言谈”,双方都能倾吐心声方能达到谈话的效果。
在谈话中牢记双方共同的目标,为实现共同目标各抒己见。
管理者需要及时扭正员工思维上的偏差,使其铭记“团队目标至上”的原则,否则谈话只能在“倾听-解答”的无限循环中草草结束。
谈话中把握主动,利用开放式提问探索问题所在,利用封闭式提问锁定疑问并给出合理建议,为其提供匹配于团队目标的个人规划(蓝图),将谈话效果努力调整到最佳。
个别的问题可以通过谈话,而团队面临共同问题时,则需要组织会议商讨解决。
会议的目的是保持团队的健康并让其朝目标方向发展,但是,只有当开会的次数与类型最优化的时候,才能达到你想要的团队健康发展与充满正能量的结果~会议过多、过少或者会议没有结果,则只会起到反作用,更不用说激发人的正能量了。
会前明确目的是团队管理者必须谨记的,每次会议都应该着眼于让人朝公司或团队的目标方向前进、提高团队效益与效率,每次会议还要有它特定的目的。
如果没有明确目的的会议不要开。
在会议中出现讨论的问题并不在会议议程中的情况,组织者要及时有效地予以“委婉制止”,可以安排在会议正式议程谈论出想要的结果后再做讨论。
组织会议时应该尽量避免开成“报告会”,报告不是没有价值,然而一旦报告时间占据绝大多数时间,会议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在每一轮的报告后安排“自检”、“讨论”和“相互建议”环节,勾起个人和共同的思考。
要开一次有价值的会议是需要精心准备、细致操作和透彻总结的。
会议前组织者要针对会议的目的预设至少两套方案,并在脑海里全程预演一遍,以确保执行时方向不偏差;会议中需要随时观察团队对会议的反映,把握会议进程的连贯有序进行;会议后分析评估对愿景、使命、价值或目标的影响,还要总结出亮点不足,并提出改善措施。
永远牢记:1、会议目的是保持团队的健康成长;2、每次开会都要有特定的目的;3、会议频度把我适中;4、通过收集和分析反馈确定会议的价值;5、选择恰当的会议形式。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第十至十二章团队的管理者应该清楚:谈话和会议不能形成“一言谈”,交流必须在互动的氛围下才能收获想要的效果。
如何将谈话和会议的氛围活跃起来呢,除了有效提问以外,还需要仔细倾听。
如果你不去倾听,你就创造不了高效、正能量的团队,只有倾听,才能让你的团队快速运转起来。
然而现实的悲哀是,往往很少有人接受过“如何有效倾听”的培训。
通常情况下,人都希望自己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奢望听众配合,却不能接受甚至不愿意听到和自己观点不能重叠或冲突的说法。
这样是大错特错的,特别是作为团队管理者。
试想一下,如果对方的诉说你不愿意倾听,对方会感觉受挫、被孤立,所以工作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从而丧失了团队的凝聚力。
要提升团队绩效,维护团队正能量,倾听要作为“基本功”认真对待并执行。
又有些管理者认为“听到”就等于“倾听”,这样的认知会让“听”变成无用功。
“听到”是被动地接受,目的是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听”;而“倾听”则是主动地去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才是对方想要的。
“倾听”的过程需要真正地尽力去理解对方的观点,所以倾听时,是需要开动脑筋的。
有技巧的倾听需要倾听者考虑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在倾听的全程,我们必须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话,因为倾听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还必须牢记要暂时放下自己的观点,专注于对方,不断对自己说:“我暂时不能理会别的事情,我要理解这个人说的话”。
倾听的过程中我们不是一台“录音机”,而是“对讲机”,适时地用提问和陈述确认你的理解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我们始终和对方的观点逻辑并轨,能够更有效地去理解对方,从而准确接收到有用的信息。
千万别忽略了:倾听需要“理解”,并不必然是“认同”~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的思维更丰富,更有逻辑。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所以分歧的产生在团队中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管理者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对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一致认同的团队时,也不要疏忽了对分歧的处理。
处理分歧需把握原则:影响团队的分歧,必须有条有理地压制并杜绝;而在不影响团结的分歧中,所有问题可以摊到台面上进行客观的讨论。
让每一方陈述自己的立场,同时另一方则真诚的倾听,这是追求理解很好的方法。
互相都要尽力找出对方支撑表述观点的逻辑和理由,并加以理解。
接下来就需要共同讨论各方的观点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改进、评估别人对自己观点提出的建议并选择接受或拒绝。
在这种开诚布公的环境中,即便有人很直白地否定了你的观点,但只要有理有据,建议还是可以考虑接受的,极大程度缓解了因为观点不同产生的分歧,正能量才会积累。
处理分歧的过程中切记,紧张关系的产生实际上是人们把分歧藏在心里不说出口的结果,在分歧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紧张关系就可能产生。
在利用关系阶梯处理紧张关系时要把握科学的步骤:专注于他人?确认理解?寻求信任?温和地探索真相?建立希望。
《团队正能量》读后感——第十三至十四章及全书团队正能量的载体当然是“人”。
正能量的产生因“人”而起;正能量的传递因“人”而推广;正能量的维护因“人”而光辉弘扬。
可以想象,没有正能量的人,这支团队一定死气沉沉、矛盾重重、问题多多。
所以,一群正能量的人可以打造一支正能量的团队。
然而,一群正能量的人并不等于正能量的团队~正能量的团队必备三个要素:高绩效、良好的心理感受和正面反馈,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高绩效的表现,都能感觉到团队的积极环境对自己有正面的影响,同时都能正面积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否则,一群智商120以上的人集合在一起,却组成了智商只有62的糟糕团队。
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树立团队正能量首先要解决如何让团队中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都能正面积极。
历史告诉我们,除了“放弃”,人生只有“延迟成功”,没有“失败”。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经历是坎坷的,在寻找灯丝材料的过程中,数千次的实验失败消磨着旁观者的耐心,但是对于爱迪生来说,每次失败都是他排除该材料最好的佐证。
爱迪生始终坚信: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级台阶,台阶越多成功的高度越伟大,喜悦越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