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小儿发热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血,神昏。
分型论治 外感发热
表证发热:1、风寒在表
常见于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初起阶段。发热,热度 较高,怕冷,头痛,鼻塞流涕,骨节酸痛,苔薄白, 脉浮紧。 辛温解表:麻黄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在表 常见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疾 病初起阶段。发热,略微怕风,头痛,咳嗽喉痒,咽 痛,口干,或有鼻塞流涕,苔微黄,脉浮数。
1、六淫之气:风、寒、暑、湿、燥、火。出现太过或 不及,则为六淫。侵犯小儿机体,易引起发热。 2、疫疠之气:致病具有发病急、体温高、病情重、传 染性强的特点。 二、内伤 1、乳食所伤:运化失司而成积滞,郁久化热。 2、阴阳虚衰: 3、气血虚损
小儿发热病机
阴阳失调是发热最根本的病理。 阳盛发热高,多为邪实,阳有余而阴未伤。 阴虚发热低,为热久耗阴,阳盛阴不足。 阳盛阴亦盛,常可出现寒热往来。 外感发热多由外邪侵袭,正邪相搏; 内伤发热或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
温超过40℃伴排尿很少,而且口腔干燥,哭时眼泪少;诉 说头痛、耳朵痛或颈痛等;·持续腹泻和/或呕吐;·发烧已 超过72小时,尽快就诊。
发热急诊
无休止地哭闹已达几小时;
·极度兴奋;
·极度无力,甚至拒绝活动,包括:爬行、走路等等;
·出现皮疹或紫色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淤斑;
·嘴唇、舌头或指甲床发紫;
·位于小婴儿头顶部的前囟向外隆起;
小儿发热诊断要点
1、体温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为 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腋温37.5~38 ℃为低热, 38.1~39 ℃为中度发热,39.1~40.5 ℃为高热,>40.5 ℃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 ℃为体温过低。
2、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以感染性发热为主,以上感、 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最为多见,其次为化脓性脑 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白血病、淋 巴瘤及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少见。儿童期患 儿除慢性感染性疾病,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及各种传染 病。
小儿发热原因
中医: 一、外感
1、六淫之气:风、寒、暑、湿、燥、火。出现太过或 不及,则为六淫。侵犯小儿机体,易引起发热。 2、疫疠之气:致病具有发病急、体温高、病情重、传 染性强的特点。 二、内伤 1、乳食所伤:运化失司而成积滞,郁久化热。 2、阴阳 一、外感
·颈部发硬;
·剧烈头痛;
·下肢运动障碍,比如:瘸腿;运动时疼痛等;
·明显呼吸困难;
·惊厥。
小儿发热治疗
西医:治疗药物(对因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吲哚美辛等;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变态反应性疾病: 抗生素类:针对细菌感染。 抗病毒:普通的感冒发烧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对
小儿发热的治疗
西医:对症治疗 1、物理降温:减少衣被;多喝水;冷敷法;全身温水拭浴
或泡澡,用温水(37℃左右)。 2、一般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退热药,每
次服药要间隔4~6小时。 3、但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适当积极退热。 4、不满3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3个月以上的孩子体
辛凉解表:银翘散
分型论治
3、风湿在表 常见于风湿热、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初起。发热, 关节酸痛或红肿热痛,头痛,略有怕冷,苔白腻,脉 濡滑。 祛风通络:麻杏薏甘汤加减。
4、暑热在表 常见于乙脑、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夏季热等 疾病初起阶段。 发热,怕冷,头痛头重,恶心呕吐, 烦躁口渴,无汗或少汗,或见身痛,苔薄白,中根微 黄,脉浮数。 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藿香正气散
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小儿发热诊断要点
小儿体温易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季节与时间, 小儿夏季的体温略高于春秋冬三季的体温;每日上 午与下午的体温略有差异。(2)活动、哭闹、进食 后、衣被过厚、室温高亦可使体温暂时升高达37.5 ℃左右;反之,若饥饿、热量不足或保温条件差, 则体温可降为35 ℃以下。(3)测量时间:不同体温 测量部位的测量时间不同,肛表2 min,腋表5 min,口表3 min,过久或过短的测试均可影响其 体温测量的准确性。
里证发热:外邪入里化热,内热炽盛,但热无寒,发 热有汗,烦渴饮冷,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洪数。
半表半里发热:邪踞表里之间出入不得,寒热往来, 伴口苦咽干,呕吐不欲食,胸胁胀满。
辨证要点:辨虚实
实热:邪正剧争,正盛邪实,热势高来势急,病程短。 虚热:正衰邪却,热势低或潮热,来势缓,病程长。
常伴阴阳虚表现。
小儿发热病理
发烧是位于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所致。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增加机体的散热或产热 将正常人体温调控于37℃左右。 当病菌(包括预防接种的疫苗在内)侵犯人体后,人 体为了对抗病菌的侵袭,会动用一些防御机制,比如 具有杀菌作用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等。上调控制体 温的水平,导致发烧。
辨发热特点
发热恶寒:多见外感表证,病初起客肌表,邪正相争。 寒热往来:恶寒发热交替,邪踞半表半里。 壮热烦渴:正盛邪实,里热炽盛。 日晡潮热:肠胃燥热內结,阳明旺时热甚伴痞、满、
燥、实、手足汗。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发热,五心烦热,伴盗汗、、 身热不扬:午后发热,热不高。为湿热郁蒸中焦。 夜热早凉:邪热入里,深陷营血分。伴斑疹隐隐,出
症治疗,不应滥用抗生素。 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
小儿发热治疗:治则
病位:其在表者,汗而发之;其在里者,引而竭之; 半表半里者,和而解之。 病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邪正: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辨证要点:辨表里
表证发热:分风寒在表、风热在表、风湿在表和暑热 在表。 外邪自皮毛或口鼻而入,客于肺卫。
小儿发热病因
西医: 一、感染性疾病
1、细菌感染: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 2、病毒感染:流感、乙脑、传单、 3、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 二、非感染性疾病 1、)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 疫苗反应、药物过敏。 2、肿瘤与血液病 3、川崎病、脱水热、捂热综合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