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上文言文单元 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

九上文言文单元 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

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史记》)一、解释加点字尝.与人佣.耕(曾经被雇佣)辍.耕之.垄上(停止到……去)怅恨.久之.(遗憾音节助词)发闾左..讁戍.渔阳(贫苦人民发配守边)苟.富贵(如果)若为..佣耕(你是)屯.大泽乡(停驻)皆次.当行(编次)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度.已失期(估计)法.皆斩(按照法律)今亡..亦死(现在逃跑)举.大计亦死(发动)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为……而死)天下苦.秦久矣(苦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封建君主即位是)扶苏以数谏故....(因为屡次下对上直言劝戒缘故)上.使.外将.兵(皇上派率领)今或闻..无罪(有人听说)楚人怜.之(爱怜)或以为..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把假)..亡(认为)今诚以为.天下唱.(对同“倡”倡导)宜.多应者(应当)然.足下卜之鬼乎(但是)念.鬼(考虑)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罢了)乃丹书帛...曰(用丹砂写绸子)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固以怪...之矣(本来同“已”已经对……感到奇怪)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驻扎)夜篝.火(用笼子罩)狐.鸣呼曰(像狐狸一样)卒中往往..陈胜(用手指用眼睛看)..语(到处)皆指目吴广以为然.(对,正确)吴广素.爱人(向来)士卒多为.用者(被)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忿恚.尉(使……恼怒)以.激怒其.众(来他的)尉果笞.广(用竹板打)借第..令毋斩(即使仅)夺而.杀尉(表顺承)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本来)死即举.大名耳(成就)从民欲.也(愿望)为.坛而盟..(筑表顺承盟誓)祭以.尉首(用)收而.攻蕲(表顺承)蕲下.(攻下、攻克)将兵徇.蕲以东(攻打)比.至陈(等到)骑.千余(骑兵)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商量)将军身被坚...执锐.(亲自同“披”穿铠甲武器)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功.宜为王(论功劳)皆刑.其长吏(惩罚)诸.郡县苦.秦吏者(各、众苦于)杀之以.应陈涉(来)陈胜王.(称王)二、一词多义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2.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3.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4.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出郭相扶将(扶)将功赎罪(拿,用)晏子将使楚(将要)将信将疑(且,又)5.为:为屯长(担任) 为天下唱(向) 士卒多为用者(被) 为坛而盟(修筑)6.书: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 得鱼腹中书(文字)7.数:广故数言欲亡(多次,屡次) 卒数万人(几,概数词) 以数谏故(屡次)8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 陈胜乃自立为王(于是,就)9.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号为张楚(定国号)10.以:以数谏故(因为)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祭以尉首(用)11.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12.然: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吴广以为然(对,正确)13.欲: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从民欲也(欲望,愿望)14.从:从民欲也(依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跟从)15.比:比至陈(及,等到)其两膝相比者(靠,挨着)天涯若比.邻(靠近)三、通假字1. 发闾左讁.戍渔阳(同“谪”,发配)2.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3. 为天下唱.(同“倡”,倡导)4. 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四、句子翻译1.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3.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要死就要成就大的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5.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讨伐昏庸无道的暴君,消灭凶残暴虐的秦王,重建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缘.溪行:沿着,顺着。

落英..缤纷:落花。

复前.行:向前。

欲穷其..若有光:隐隐约约。

才.通人:仅,只。

..林:穷尽,走到尽头;那。

仿佛豁然..:整齐的样子。

..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屋舍俨然有……之属.:类。

阡陌交通....:老人;小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齐,都。

乃.大惊:竟然。

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具.答之:同“俱”,完全,详尽。

咸.来问讯..:都,全;打听,探问。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同乡,乡邻;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于之,从这里。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隔绝,不通音信。

乃.不知有汉:竟然。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同“俱”,详尽。

皆叹惋..:告辞,告别;离开。

..:惊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辞去此中人语.云:告诉。

为外人道也:值得。

既.出:已经。

便扶向..路:沿着;原来的,先前的。

及.郡下:到。

诣.太守:晋谒,拜见。

说如此..:像这样。

遂.迷:于是,就。

未果.,寻.病终:实现;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探询渡口,这里是探访、访求之意。

二、通假字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三、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才通.人:使……通过。

其中往来种作....:来来往往的人;耕种劳作的人。

四、一词多义1. 中:晋太元中.(年间)中.无杂树(中间)2. 其:欲穷其.林(那)其.中往来种作(它的,指村子的)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的)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指渔人)3.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当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对)4. 之:忘路之.远近(的/助词,无实义)渔人甚异之.(代见到的景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具答之.(指桃花源中问话的人)处处志之.(助词,不译)闻之.(代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5. 规:欣然规.往(规划,打算)6. 志:志.虑忠纯(志向)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有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五、重点句子翻译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这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和外界的人隔绝了。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风烟俱.(都)净,天山共.(相同,一样)色.(颜色)。

2.从.(顺,沿)流.(江流)飘荡,任意东西..(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的意思)。

3.自.(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表约数)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青绿色),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急流的水)甚.(胜过)箭,猛浪若奔.(奔马)。

6.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耐寒常绿的树),负.(凭借,仗势)势竞.(争逐)上.(向上),互相轩邈..(比高远);7.争高直.(笔直地)指.(向上),千百成峰。

8.泉水激.(冲击)石,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作.(发出)响.(声响)。

9.好鸟相鸣,嘤嘤..(鸟鸣声)成韵.(和谐之声)。

10.蝉则千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1.鸢.(老鹰)飞戾.(到)天者,望峰息.(停止,平息)心;12.经纶..(处理国家大事)世务者,窥欲忘反.(归,还)。

13.横柯.(树枝)上蔽,在昼犹昏;疏.(稀疏)条交.(互相)映.(掩映),有时见日。

二、通假字蝉则千转(同“啭”,鸟婉转地叫。

这里指蝉鸣)不穷.窥欲忘反.(同“返”,归,还)三、词类活用⑴风烟俱净.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消散净尽⑵任意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的意思⑶互相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比高远四、重点句翻译: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出和远处伸展。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黑质而白章(质:质地、底子章:花纹而:表并列)以啮人(以:如果啮:咬)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然:但是而:表顺承以为:把……作为)可以已大风(可以:可以用来已:治愈)其始(其:助词,无意)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之:代词,指蛇)专其利三世矣(专:独占)吾祖死于是(于:在是:这件事)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继承为:做)几死者数矣(几:几乎数:屡次,多次)貌若甚戚者(貌:神情若:好像戚:忧伤)余悲之(悲:同情)若毒之乎(若:你毒:怨恨)更若役(更:更换若:你的)汪然出涕曰(涕:眼泪)君将哀而生之乎(而:表顺承生:使……活下去之:我)则吾斯役之不幸(斯:这)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若:如,比得上甚:厉害)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积于今六十岁矣(于:到岁:年)而乡邻之生日蹙(日:一天天蹙:窘迫)殚其地之出(殚:用尽出:生产出来的东西)号呼而转徙(而:表修饰徙:迁移)犯寒暑(犯:冒)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往往:到处而:表修饰藉:压)曩与吾祖居者(曩:从前)今其室十无一焉(室:家)非死则徙尔(非……则:不是……就是尔:罢了)而吾以捕蛇独存(而:但是以:凭)悍吏之来吾乡(之:助词,无义)叫嚣乎东西(乎:于,在东西:到处)隳突乎南北(隳突:骚扰)哗然而骇者(骇:惊扰)虽鸡狗不得宁焉(虽:即使焉:语气词,啊)吾恂恂而起(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而:表修饰)视其缶(其:那缶:瓦缸)而吾蛇尚存(而:如果/表顺承)则弛然而卧(弛然:放心的样子而:表修饰)谨食之(食:喂养)时而献焉(时:到时候而:表修饰焉:代词,指蛇)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而:表顺承其:那之:助词,无义有:生产出来的东西)以尽吾齿(以:来齿:年龄)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盖:发语词焉:语气词)则熙熙而乐(熙熙:快乐的样子而:表修饰)今虽死乎此(虽:即使乎:于,在)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后:在后面)又安敢毒耶(安:怎么毒:怨恨)苛政猛于虎也(于:比)吾尝疑乎是(乎:对于是:这句话)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信:真实可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孰:谁甚:厉害)故为之说(故:所以为:写之:这)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来俟:等待)焉:(代词,指这篇说)二、一词多义1.而黑质而白章(连词,表并列)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连词,表顺承)君将哀而生之乎(连词,表顺承)而乡邻之生日蹙(连词,表转折)号呼而转徙(连词,表修饰)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连词,表修饰)而吾以捕蛇独存(连词,表转折)哗然而骇者(连词,表修饰)而吾蛇尚存(连词,表假设,如果)则弛然而卧(连词,表修饰)吾恂恂而起(连词,表修饰)时而献焉(连词,表修饰)退而甘食其土之有(连词,表顺承)2.之君将哀而生之乎(代我)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助词,的)悍吏之来吾乡(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结构助词,无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助词,无义)今以蒋氏观之(代这句话)故为之说(这)3.以以啮人(如果)然得而腊之以(把)为饵,可以(用来)已大风太医以王命聚之(用)而吾以捕蛇独存(靠)以尽吾齿(来)今以蒋氏观之(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来)4.焉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兼代词和语气词,即“捕蛇这件事了”)今其室十无一焉(语气词,了)虽鸡狗不得宁焉(语气词,啊)谨食之,时而献焉(代蛇)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语气词,啊)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这篇说)5.为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做,当)故为之说(写)6.于吾祖死于是(在)余将告于莅事者(对,向)积于今六十岁矣(到)苛政猛于虎也(比)7.其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助词,无实义)专其利三世矣(这种)今其室十无一焉(他们的)视其缶(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那)8.乎君将哀而生之乎(吗) 叫嚣乎东西(相当于“于”,在)吾尝疑乎是(相当于“于”,对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语气词,呢)三、词类活用岁赋其二(岁:每年)余悲之(悲:怜悯)若毒之乎(毒:怨恨)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殚其地之出(出:生产出来的东西)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有:生产出来的东西)谨食之(喂养)四、翻译句子1.君将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相关主题